如何突破教学中重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2550572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突破教学中重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如何突破教学中重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如何突破教学中重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如何突破教学中重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如何突破教学中重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突破教学中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突破教学中重(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突破教学中重、难点专题讲座讲稿 济宁十五中 张杰众所周知,地球地图是中学地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基础的内容,其涉及的经线、经度、纬线、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划分,地球公转自转运动产生的现象以及地图三要素、等高线等相关知识均为中学自然地理的基石,所以本章内容一定要加以重视,尽可能理解透彻。鉴于本节内容重点、难点多,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孩子来说,教学上存在很多困难点。首先是对某些名词概念的理解,如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经纬网,虽然不要背诵,但要让学生有所理解,避免彼此混淆,其次,需要学生从平面思维过渡到立体思维,在头脑中建立起立体图像。尤其是经纬线部分,必须形成“脑地球”。根据学生认知

2、程度,教学中应该加强直观性。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处理的,设计三个活动:活动1:教师创设情境:足球场、电影院中怎样找到自己位置,然后转到地球仪上,也是用这种方法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所以地球仪上有很多相互交织的线。横排的线叫纬线,纵排的线叫经线。这样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明确了所学内容在生活中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知道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明确经线和纬线的作用,明确学习目的。活动2: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小地球仪,在地球仪上找到赤道和南北极点,然后在地球仪上指画出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七条纬线。用同样的方法用手指描画本初子午线、180、20W、160E四条经线。活动3:让学生在自己带来的苹果上画出以上七条纬线和

3、四条经线,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描画经纬线活动,让学生建了起空间概念,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对经纬线的特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既突破难点,又为经纬线的特点,东西半球划分作了铺垫,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轻松愉快完成下面表格:经线、纬线特点经线纬线形状长度方向纬线间的关系经线间的关系经线与纬线的关系为了有利于深化理解经纬线的特点,加强实际练习,做到学用结合,出了一些题:例1、 判断下列四条线段哪两条是经线,哪两条是纬线,并说明为什么?通过以上活动和练习,避免学生有过眼烟云的感受,这部分内容虽然考点不多,它却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有利于以后的地理知识学习,因为更好的时候是应用地图来认识一个地

4、点或一个区域的位置。例如:学习区域地理时,就能使学生顺利的分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纬度位置以及纬度位置对气候等方面的影响。二、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其规律难度不大,但很重要,在突出这一重点时,我采取的是探究法,小步调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辩论发现问题最终得出结论。问题是:1、 地球上能画多少经线和纬线呢?2、 如何区分这些经线和纬线?3、 如何给纬线标度数,应把哪条纬线作为零度纬线4、 如果赤道时零度,南北极点在应该多少度?多数学生回答是180,我当时也不知道怎样讲解,学生才会领悟,后来请教了数学老师,这时老师启发学生,赤道到极点是一个圆的几分之几,学生便会豁然开朗,南极点北极点应该是905、

5、怎样区分南北半球的纬度(让学生阅读书读6页教材中是怎样区分的)6、 引导学生读书6页,发现经线、纬线的分布规律。经老师学生共同总结,并由立体模型上转画到平面上有的同学举手发现问题,老师前面的几个问题我都明白了,可是经度划分怎么出现了180E、180W,刚才我在地球仪上找180经线只有一条,怎么回事?我用手势给学生演示东西180重合,边做边讲解。指地球仪,我现在把地球仪像切橙子一样切开,展开就得到了像图二一样的经度分布规律图。做手势还原成立体,小手指做零度经线,大手指分别作180E、180W。为了巩固以上知识,出了一些练习,判断东西经、南北纬,并说出判断依据。(把依据交给学生)通过以上练习既巩固

6、知识,又为经纬网上判读位置打下坚实基础东西半球划分是本节中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我主要是采取以下步骤:例3、东西半球划分是本节中难点1、首先我让学生回家用彩色纸条贴在0、180、20W 、160E、的经线2、看书1页东西半球的划分图,在东半球上的大洲有哪些,西半球上的大洲有哪些3、在地球仪上找找看,目的是让学生大体知道哪个区域是东半球,哪个区域是西半球。4、引导学生说出东西半球经度范围,有前面的铺垫,在图中找0经线,再找20W经线,找亚洲,老师指导,由20W经线向东到160E属东半球,同样办法找到西半球范围,让学生边转动地球仪边说出东西半球的范围。让学生继续观察,020W所跨的西经度数在哪个半

7、球,160E180所跨的东经度数在哪个半球。由于在刚才的指画中东西半球范围时学生已观察到只是还没明确。这时老师及时加以指导。再由地球仪到平面,师生共同画东西半球平面图共同得出结论:从20W向东到160E属东半球,从20W向西到160E属西半球,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点,接下来进行强化,在理解基础上,利用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平面图解决所有有关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判断方向的题目。这样这个难点学生很容易掌握。例如:判断A.B两点所在半球、A在B的什么方向A(5W、20N)B(165E、50S)课程标准中,对于地球的运动要求是认识地球的运动以及对人类活动影响。无论对于本部分的学习,还是对于整个79年级乃至高

8、中阶段的地理学习,认识地球的运动,都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围绕地轴自转和环绕太阳的公转,而地球的公转既是本节的难点,又是重点。这个难点我也困惑了很久,而我的灵感还是来自于学生的困惑,现将我的不成熟的做法与老师共同探讨。课前我准备了画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仪、手电筒、五带图、找了6个学生。四季的变化是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我抓住这一点,启发学生回归生活,畅谈对四季的种种认识,情景交融,直点主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关于四季的成因,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困难重重,在这里我首先引导学生从现象和感悟上认识一年中的不同季节,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而形成季节变化,步骤如下:1、用手电筒模

9、拟太阳光热,观察垂直照射和倾斜照射黑板时亮度差别和面积大小差别,点明什么叫太阳高度以及太阳高度的高低变化,一年中白昼的长短变化与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多少的变化,从而为冬夏季太阳照射差异与气温差异产生的原因做铺垫。太阳高度就是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为便与学生理解画了检体简图。太阳高度低太阳光线小数斜射的厉害,地面得到太阳热量少。反之也成立。2、组织学生扮角色演示,两个小胖孩做太阳,四个小豆做地球,演示四季形成3、学生模拟演示,老师指四季形成示意图,讲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到特定位置,阳光直射情况,在由平面图到地球仪老师用手电筒演示太阳直射点移动,配合五带图完成太阳射点的回归运动,例如、北半球冬至这一天老

10、师指公转示意图中的南回归线后,再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地球仪上的南回归线,春分这一天老师指公转示意图中的赤道,再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地球仪上的赤道,老师在空白五带图上画出太阳直射点,学生就能体会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了。师生共同总结,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由春分经夏至到秋分阳光直射北半球。由秋分经冬至到春分阳光直射南半球。出题巩固练习:1、下列地点中一年中受太阳直射两次的是 A.赤道 B. 23.5N C. 23.5S D. 30N 2、济宁建筑队要开凿一口井,一年阳光只能直射井底一次,这口井应建在哪里?通过以上练习,教师指图总结:一年内南北回归线之间有两次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上只有一次直射现

11、象。而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则无阳光直射现象。4、在整体演示活动中,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如:1、阳光直射南北回归线那么为什么还能直射赤道,2、地轴如果不倾斜,会产生哪些地理现象?自西向东怎么回事等,学生观察思考评判,纠正演示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交流自然,内容学习印象深刻,收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演示地球公转的动画让学生观察更容易突破。昼夜长短变化的学习,采取的是生活中学生的体验提出问题并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学校要求同学们早晨七点的时候到校,想一想,冬季时六点钟太阳是不是已经开始升起来了?夏季时六点钟天亮了吗?下午放学的时候冬季和夏季

12、状况又有哪些不同?学生自然就能总结出冬季夏季昼夜长短的变化。然后再让学生看地球公转示意图,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也可以一目了然观察出二分二至的昼夜长短变化。阴影部分表示夜,空白部分表示昼。冬至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对于我们北半球来说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时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平分,夏至阳光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我们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师生共同总结:从冬至到夏至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同样可以总结从夏至到第二年的冬至。 然后再看图,夏至这一天,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此时南极圈内全部是极夜,到了北极圈以北出现了极昼。由于前面讲授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同学们已经领悟到导致地球上所接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随季节变化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由于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又把地球划分为五个温度带,顺理成章地进入五带划分。有关影子长短,我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作为问题切入点,比如让学生冲生活引出冬季、夏季不同,使学生产生探讨形成原因的动机,然后画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影子长短图。从图中不难分析造成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的关系,也就理解了冬季、夏季影子长短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