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2549228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192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92页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92页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92页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92页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1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1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1章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第1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大纲要求1 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基本概念,正确认识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2 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内涵。要点速记1、基本概念1 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含义所谓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所谓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哲学是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 是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世界观问题。2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来说, 人们

2、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和观点, 直接决定着人们用什么方法去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1的。所以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又是方法论的学说。(2)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哲学是世界观的系统理论。人们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朴素的, 经验色彩很浓,往往零散、 不系统。 每1个正常的成年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不是每1个人都是哲学家。哲学作为理论化、 系统化的世界观, 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 是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的回答世界观问题。 这种理论化和系统化, 就是哲学与1般世界观的区别。3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1般与个别的关系。哲学和具

3、体科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我们既要反对贬低哲学、取消哲学的“哲学无用论” ,又要反对夸大哲学作用,用哲学去取代具体科学的研究的“代替论” 。(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两者的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不同。 哲学以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是站在各门科学之上的总结研究。 具体科学以物质世界的特殊领域和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 研究的是物质世界1定领域、1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例如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规律。(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的发展、 新成果是哲学发展的重要条件。 更多试题下载区 http: /natesc.uueasy .com/th

4、read-htm-fid-22.ht ml 哲学给具体科学活动提供指导。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离开了哲学的指导,会给具体科学带来不利的影响。2、哲学的基本问题1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所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指这1问题贯穿于包括社会历史观在内的所有哲学问题之中, 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出发点, 也是哲学的起点,其他所有哲学问题都是从这个问题中派生出来的。(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因为:这个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 必然要对思维和存在(或意识与物质)两大类现象及其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

5、着1派哲学的基本倾向和性质。 哲学作为1种理论体系, 它的出发点和理论前提对它的思维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规定着它的基本性质。而对基本问题的回答,就具有出发点和理论前提的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实践的基本问题。(3)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确定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重要意义:它揭示了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它揭示了哲学的根本路线和方向。它揭示了哲学斗争的焦点,给了我们理解哲学历史的线索。它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2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1)第1方面是关于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谁是第1性、 何者为本源的问题。即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

6、定物质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1个方面,是划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根本依据。(2)第2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1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 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论” 方面,是划分哲学史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条认识路线的根本依据。(3)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从不同侧面阐明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其中, 第1方面是主导的方面, 而第2方面则是从属的方面。 第1方面规定着第2方面论证的前提;第2方面所持的基本观点,是以第1方面的回答为转移的。3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1)凡是主张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质,物质第1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即是唯物主义;相反

7、,认为意识(思维)是世界的本质,意识第1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即是唯心主义。(2)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的精神和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物质世界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和表现。 客观精神决定物质世界的存在和发展。 例如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的起源就是1种绝对观念。 这就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则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 如感觉、经验、心灵、 观念等等看作是世界上1切事物产生、 存在和发展的根源和基础。 世界上1切事物都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如中国宋朝时期陆9渊的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观点,就是典型的

8、主观唯心主义。(3)唯物主义的3个历史形态: 更多试题下载区 http: /natesc.uueasy .com/thread-htm-fid-22.ht ml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其特点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实物。 比如水或火、或气、或“5行”(金、木、水、火、土)等等,认为它们是构成世界的永恒不变的“始基” 。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就是世界的“始基” ,物质即是原子。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特点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并运用到历史观中,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物质和精神是否具有同1性

9、的问题, 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形成了哲学史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大根本对立的基本派别。可知论认为物质和精神具有同1性, 即精神能够认识物质世界。 哲学史上大部分的流派都是可知论者。不可知论者认为物质和精神不能实现同1, 即我们的精神不能认识世界。 不可知论者著名的代表有康德和休谟。5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1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而产生哲学中另1重大的派别对立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对立。 辩证法认为, 世界是互相联系、 变化发展的,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形而上学则把世界看作是彼此孤立、 静止不变的, 或者把变化看作

10、是某种外力作用而产生的量变,否认矛盾的存在。(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对子” 。但是,不可以将这两个“对子”并列而等量齐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个“对子”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是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回答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是流。1部哲学史,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相互交错, 既互相对立、互相斗争, 又互相影响、 互相渗透的历史。 辩证法的历史上也产生过古代朴素辩证法和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唯物论与辩证法统1起来, 创立了完整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从而实现了哲学的根本性变革。第2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要求1

11、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2 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其意义。3 懂得以科学的求实态度,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点速记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1世纪 40 年代。它是近现代自然科学的产物,是近代社会实践和阶级斗争的产物, 也是马克思、 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理论探索的成果。1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19 世纪初期,欧洲的工业革命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显现,阶级对立简单化,阶级冲突尖锐化。以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

12、纺织工人起义为标志, 欧洲更多试题下载区 http: /natesc.uueasy .com/thread-htm-fid-22.ht ml 工人运动勃然兴起, 无产阶级登上社会政治舞台。 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有自己的世界观指明斗争前途, 当时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不能满足斗争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所以说, 1世纪 40 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准备了社会历史条件;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19 世纪 30 年代以后,在自然科学领域,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

13、生物进化论等3大学说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科学基础(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辩证法的 “合理内核” 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加以彻底改造,创立了崭新的哲学。(2)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作了重要贡献。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基础。(3)英国的欧文、法国的圣西门和傅立叶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提出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 如消灭私有财产等等, 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材料。

14、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是哲学史上的1次革命性变革。 作为1种崭新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显著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它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1。1 实践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主要特征。 马克思、 恩格斯曾把自己所创立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 。他们第1次在哲学中引入并科学地论证了实践的观点, 阐明了在实践基础上主观与客观、 认识与实践的统1; 强调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强调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变为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认识工具和思想武器。正是依赖于实践,马克思主

15、义哲学才能够摒弃1切旧哲学中唯物论与辩证法、 自然观与历史观脱节和割裂的根本缺陷, 使唯物论与辩证法、 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统1起来, 建立了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同时,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是社会生产、 政治和科学实践的产物, 并在实践中获得检验, 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个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自我更新、 完善和发展的生机勃勃的开放的体系, 它并没有结束真理, 而是开辟了不断探索和掌握真理的道路。2 阶级性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2个显著的特征。 在阶级社会里, 任何哲学理论都具有阶级性, 当剥削阶级思想家都掩盖自己哲学的阶级性时,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丝毫不掩盖自己的阶级性。 它公然申明自己是无产阶级的哲学, 代表无产阶级利益,为无产阶级服务。3 科学性高度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3个显著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