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那样思考》教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2544557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象山那样思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象山那样思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象山那样思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象山那样思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象山那样思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象山那样思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象山那样思考》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导学案(教师版)课 题:像山那样思考 时间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嗥叫()拾遗()毛骨悚然()驯服() 蠕动()饿殍() 艾蒿()答案:hoysngxnrpioho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予以改正。砥制()恐具()辩别()厮鸣() 横量() 枪镗()答案:砥抵具惧辩辨厮嘶横衡 镗膛3解释下列成语的含义。(1)残羹剩饭:_(2)毛骨悚然:_(3)喜气洋洋:_(4)无动于衷:_答案:(1)指吃剩下的菜汤和饭食。(2)形容很害怕的样子。(3)形容非常欢乐的样子。 (4)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4文学常识。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

2、948),_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这位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了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 _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_”。答案:美沙郡岁月绿色圣经 二、课文探究导引:5整体感知。(1)作者对狼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答案:(1)从前认为自然界是被人类明智而高效地利用的,是应为大多数人提供最大的善。这种“善”即认为狼是坏的捕食者,吃掉了对人们有用的鹿,该杀。“从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看见了它眼中“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

3、这种观点”。(2)自然界失去了狼会怎样?答案:(2)“自那以后,我亲眼看见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我看见过许多刚刚失去了狼的山的样子,看见南面的山坡由于新出现的弯弯曲曲的鹿径而变得皱皱巴巴。我看见所有可吃的灌木和树苗都被吃掉,先是衰弱不振,然后死去。这样一座山看起来就好像什么人给了上帝一把大剪刀,叫他成天只修剪树木,不做其他事情。结果,那原来渴望着食物的鹿群的饿殍,和死去的艾蒿丛一起变成了白色,或者就在高出鹿头的部分还留有叶子的刺柏下腐烂掉。”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课时编号:030 课题:像山那样思考 第一课时主备人:武传胜 备课时间:2010年10月28号 使用时间:

4、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狼嗥的含义。 2、提高对大自然美景的哲理感悟力。 3、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 4、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教学重点1、理解由狼嗥引出的哲理思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对“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理解。 学法指导研读法:自主学习,反复研读,思考探究。教 学 过 程个人复备一 、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和感触:大自然,她是美的源泉,她蕴涵着各种各样的美。她崇高而又优雅,雄浑而又柔和;她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静谧深远。面对大自然,郁达夫、高建群们谛听天籁,描写风景千变万化的美;苏轼、柳宗元们感悟自然,咏怀风

5、物的变迁,抒写自己的人生感言;更有的人反思生态环境的恶化,思考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切关注的。 面对自然界中的生灵,人们常常会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做法,一方极力捕杀,一方是全力保护,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究竟是以经济利益为重,还是多去考虑一下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就引发了思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文章像山那样思考,也许从中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所在,从中得到一些理解和感悟。 板书课题:像山那样思考 二、检查预习:检查预习,课堂交流。未涉及者教师补充。 三、互动探究、精讲点拨:1、阅读全文,探究以下问题:文

6、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明确:是缘于人们对狼群的猎杀,缘于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文章开篇就是对这声狼嗥的特写,大家先来把这段齐读一遍。 请大家体会这一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明确:这声嗥叫是狼对人类捕杀狼的强烈抗议和不满,从“不驯服的“对抗性的”可以看出来。 这里表达了狼对险恶环境的不屈服,叫出了它们抗争的决心,所以是。不驯服的”,含着“蔑视”。 这是对死去的同伴的哀悼,所以是“悲哀”的。 这声狼嗥饱含着希望与人类和平共处的“深沉的”呼唤。 这声嗥叫既是狼痛苦的哀号,更是它用来反抗的号角。这声嗥叫

7、中究竟还隐藏着怎样的内涵呢?我们要学会从情感上升为理性,这个问题等课文学完后大家会有更深的思考。 我们接着往下看,看看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他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明确:留意的事物有“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他们想到的是死亡、战斗、食物、金钱。 作者是怎样概括他们的反应的? 明确:“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 除了这些事物,还有什么也有感受?是怎样的感受呢? 明确: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有两类事物留意了狼的嗥叫,他们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文章往下还写到了一般的人,“不能辨别其隐藏的含义的人”对这声狼嗥的反应,他们其实也属于第一类事物,他

8、们的理解也是肤浅的、直接的、表面的。那么文章接下来写到,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 明确:是“我”对这声狼嗥的理解,是“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 “我”对这声狼嗥的认识,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那么一开始“我”是怎样的呢? 明确:先是和芸芸众生一样,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 是什么使他的认识发生了转变? 明确:后来看到一只垂死时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启发,有所意识,有所察觉。 让我们齐读第六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性认识明确:一时触动表述出来的,作者通过一段猎杀狼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触动。 作者在叙述中融入了感情。有同学感受到了作者的感受,你是从哪些词

9、句中捕捉到的? 明确:写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与狼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形成对比,反衬人的冷酷。 “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让人顿生怜悯之心。 “无动于衷”的岩石不如说是在指责人的无动于衷。 作者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又是如何上升为理性认识的? 明确:山失去了狼,鹿因数目过多而死去。 有了触动以后,作者又从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中,进一步得到验证:此时作者意识到要保护环境。作者的认识从肆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剑拔弩张的矛盾关系,但人类的印迹似乎还很重。这里保护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仍然处于一种高高

10、在上的位置,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那么作者的最终认识是不是就仅限于此呢? 明确:奥尔多利奥波德从小就有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在他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他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我们这篇课文就选自其中。应该说作者的这些实践活动对他认识的发展更有启发。 下面我们就把文章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思考作者在不断的实践探索过程中,认识有了怎样的发展。 明确:此段中的一些语句很有哲理,比如“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更长远地来思考问题

11、,不能只顾眼前暂时的利益。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应该说荒野中的各种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的,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与和谐的。作者悟出了人与自然应该平等相处。 文章末段在引出梭罗的名言后,又提到。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这就与首段前后呼应,也回到了我们开始留下的问题了。我们再来把第一段齐读一遍,这段其实也是此文的文眼。通过文章的讲解,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领会一下这声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含义? 明确:狼嗥是在警告人们不要破坏生态环境,否则必将自食其果。 狼嗥告诫人们:狼也是生态链中重要的一员,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 狼嗥是呼唤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相处、和谐相处。 看来狼比人先知先觉,

12、那么它“骄傲”的是什么?“悲哀”的是什么? 明确:狼骄傲自己懂得自然规律,悲哀的是人类尚不懂。 我们可以听出这声狼嗥中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是啊!万物之问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狼嗥的“悲哀”就在于人类对此的不能领悟,“骄傲”就是它自己领悟到了,同时这座山也领悟到了。 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它与我们的这一专题“人与自然”(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明确: 只有“像山那样思考”,才能冲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发现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是目的与途径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途径。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像山那样思考”,就是作者对

13、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良好建议,是这种建议的诗意表达。从生态伦理、生态和谐的角度来看,人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山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与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并无二致。我们要像山那样处理好人与动物、人与环境等等一切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我们先前的反复朗读,我们能否感觉到这篇文章在形式上,特别是在语言文字上与一般介绍自然、介绍生态伦理观念的文章不同?不同在哪里? 明确:般这类文章都是科学语体,而利奥波德身为一位生态伦理学家,他的文学素养也是很高的。他所使用的语言文学性较强,较多地用了排比句。 是一种诗化的语言,充溢着诗意美。这就与他的自然万物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融为一体,使全文熔诗意美与思辨色彩于一炉。2、课堂小结 自私的人类,在付出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的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开篇时图片留给我们的疑问,可以说已是不解自破。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地树立起生态保护意识,树立起平等对待一切的思想,学会“像山那样思考”,使这原本已很脆弱的伤痕累累的地球,不要再继续受到伤害。 四、矫正反馈: 见“巩固案”板书提要教学反思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巩固案(教师版)课 题:像山那样思考 时间 班级 姓名 一、基础过关检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嗥叫(ho)皱纹(zu) 迸发(bng) 荡漾(yng)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