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540386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经验分享理论依据篇我的申论思想主要是“量化分析”,也就是通过分解申论考试活动中的因素,然后分别分析其中因素的特点、性质得出解答思路。这一篇大家想看就看吧!就公务员考试的组成部分来说主要可以分为:出题者、考试者、阅卷者。贯穿三者的桥梁是“试卷”。也就是说出题者通过设计试卷来考察考试者的能力,考试者通过作答试卷来体现自己的能力,而阅卷者通过试卷的打分来反应考试者的能力,那么在这围绕“试卷”所展开的一系列活动中必然有一套可供量化的指标,因为只有量化的指标才能统一出题者内部的思想(出题者肯定不是一个人),只有量化的指标才能将出题者的思想贯穿到试卷中去,体现在试卷答案中,

2、才能为阅卷者所理解、接受,只有量化的指标才能统一“出题者、考试者、阅卷者”。可以这么理解,如果说没有这套量化的指标,那么出题者内部就无法在共识之下讨论题目如何出;如果说出题者的考察目标、考察思路不能通过清晰、明朗、简单的形式反映到阅卷者身上去,那么,阅卷者就无法阅卷,也无从打分。那么这套量化指标究竟包括什么?肯定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核心观点,贯穿在材料间和小题与小题之间,二是关键词,体现在小题当中,三是结构形式,也就是答案由哪几部分组成,由什么样形式体现出来。其中,核心观点最隐蔽,不直接表现,但是对申论提纲挈领;关键词较明朗,可以从材料中概括归纳出来;结构形式最直白,在题干中直接体现。这些我会在

3、下面详细讲解。错误总结篇以下是我自身练习出现的,以及我平时给考友点评发现的问题。第一,不审题。这个错误普遍存在,大作文和小题都有反映。举例,2011年省部级,题二,要求,“给定材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这里面很清晰的说明了,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但是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人只概括不归纳,也就是说,只是罗列各个河流的情况,但是没有对这三条河进行共性的归纳。再举例,2010年918,联考,大作文围绕“给定资料2”提到的“朔州途径”,写一篇议论文。什么叫议论文?包括论点、论据、论

4、证,但是大家自己看看,写的是议论文么?有很清晰的论点么?有论据和论证么?还举例,12年421第三题,要求“写一份宣传稿”和11年917第一题,要求“归纳出一份情况汇报提纲”。还显然,第一个是要写宣传稿,要有格式的,第二个写提纲,不用有格式的。有多少人注意了?大家一定注意审题,还体现在题目限定给定资料的范围,有的只是说根据给定资料,那就是说所有材料,有的限定给定资料x-x,那就是说超过这个范围的就不予考虑。还有,提干要求例如,“分条列述”、“有针对性”等等,有不少人的答案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写的东西一团乱麻,要求“准确”、“问题明确”的,有的人写的含糊不清,或者根本就没有明确问题。第二,脱离材料

5、。尤为突出。在小题上的体现是,一是无中生有,找出一些材料没有问题或者对策,这个还好,写的多比写的少要好,但是,字数是有限制的,不想干的写太多了,想干的不就相应写少了么?;二是拍着脑门想问题,主要是对策方面,很多人面对材料中出现的问题,瞬间变成“制度设计大师”、“机制完善大师”、“立法大师”、“想当然大师”。举例说明,917中第三题,要求对“大学学术浮躁”问题提对策,其中有一条是反映评价老师的体系不完善,过分强调论文数量这一标准,就有人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完善的评价标准,大家想一想,你在大学任教过?你是专家、学者、教授?你是制度机制设计大师?这么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你一个刚出校门没几年的学生

6、来提出很清晰的解决方案,不觉的可笑么?你觉得出题者会拿这种东西考察人吗?在大题的体现主要是写一些不想干的东西,一是观点脱离材料,不是材料反映出来的观点,二是对策脱离材料,不是材料中明确提出的对策或者能够推导出来的对策。脱离材料这种东西很要命,这就好像让你跑步,你在别人的跑道上跑的再好也是零分啊!再说,对一个刚出校门没几年、涉世未深的小年轻,你脱离了材料,我很难想象,你对材料中体现的相关问题怎么能够论述的饱满、充分、具体、深刻?因为你根本就没有详实的依据可供参考嘛!第三,文字基础不好,概括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小题和大作文的现象表述,不能够提纲挈领、一言以蔽之,不能够一针见血直插要害,给人的感觉就

7、是泛泛而谈,讲了一堆没必要的话。这个考试在即,真没什么好的办法补救,大家尽量注意吧!第四,大作文的观点缺乏推导。这是我最近给考友点评发现的,主要体现在第一段和第二段论述、阐述的时候,前面写了一段话,后面突然冒出个观点,但是二者却没有丝毫的内在逻辑关系。举例说明,看下面写的。2016国考省考分享交流扣扣群:。内有海量高价值免费资料,欢迎交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在科技上去了骄人的成绩如“神九”成功发射、“蛟龙号”成功潜水等,但是科技界浮躁事件曝光也日益频繁,国民的科学素养不及发达国家20世

8、纪80年代的水平。温总理在全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这是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禀性,也是科学精神的实质。科技不仅是知识文化、一种精神。因此,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当务之急。前面指出了成就,也指出了不足,但是群众科学素养水平低下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务之急有什么关系呀?这个问题就是错误推导或者说推导不充分。还有一个问题是不推导,我一时半会没找到,过去见过,但是文章让我删了第五,大作文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要么凑字数、要么喊口号。这主要是对材料的核心观点没有领略住,对自己的行文没有清醒的概念,不知道作文的每

9、个段落、部分应该起什么作用,没有整体的结构性思维,对行文缺乏规划;喊口号的情况是因为理论知识水平不足,或者对材料观点拔的过高,到最后底气不足写不下去了。第六,错误的申论思想认识。主要体现在大作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站不住角度。例如12年邮政大作文,很多人站在群众的角度写,但是大纲明确要求“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 ”很明确,从事机关工作的能力,就是说要站在政府的角度写文章,要在文章说明政府有哪些工作要做,在文章中把群众要做的事情论述的再明确、深刻有什么用呢?群众要做的事情你政府管得了么?如果说政府要管群众,那仍然是政府通过切实的工作引导群众做事情,还不是政府的

10、工作?这个道理有多少人想明白了?二是片面套用策论、证论。这个问题很多人问我,我在这里集中解答下。这个问题很严重,道理很浅显,但是很多人没去想。申论是主观符合客观的写作,也就是说,我们通过材料和题干既定议程从事写作活动,题干要求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材料反映了什么东西我们就写什么东西。而策论和证论的提法是过去我们对题干要求和在申论写作实践中做出的总结,这个总结仍然是主观符合客观的结果,而不是说申论就是只能分为证论和策论,各位明白了吗?这个道理不难懂吧!但是如今都变了。我会在下面的命题趋势中详细讲解为什么变。命题趋势及真题简讲篇10年对于申论考试来说是个伟大的年份,为什么?因为从这一年,国考分为

11、省部级和地市级两张卷子,国考的大纲改了,变得更加细化,而这一年第一次出现多省联考,大纲参照的是国考省部级大纲。我们来对比下其中的奥秘就知道变化有多大。以下是10年以前的大纲:2016国考省考分享交流扣扣群:。内有海量高价值免费资料,欢迎交流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

12、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10年以后的大纲: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把握、理解给定资料的内容,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

13、述或阐释,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两个大纲里面最主要的两句话大家要警惕,这关系到我们的大作文的写作方向,而小题的考察形式比较固定,所以大纲的变化基本没有触及小题的方向。这两句话是:10年以前“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10年以后“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

14、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也就是说,10年以前“理解主要内容=全面分析=形成自己的东西”,10年以后“把握资料内在联系=解释=提炼观点=反映本质问题”。大纲的变化直接导致我们在申论大作文的活动的变化,换句话说10年以前的单纯证论策论虽说不是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例如部分省份,仍然用证论策论能写成,但是已经不是我们所能凭借的主要方法。我把10年以前的证论和策论的提法成为“古典申论思维”。在过去,找准角度全面分析形成恰当的观点,那么只要能自圆其说,“是什么”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现在要求“揭示反应本质问题”就不一样了,本质问题就是归根结底的问题,就是最靠近核心观点的问题,也就是“是什

15、么”需要指明的问题,如果说“是什么”找错了,后面的围绕“是什么”展开论述的意义、对策部分还用看吗?很显然是不用看的,所以一旦“是什么”在材料中没有准确把握,那么作文就会被秒杀。我们再来对比下10年分界线的国考真题和省考真题更能说明问题。10年以前,06年公共危机,07年土地开发利用,08年怒江水电开发,09年经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发展;而10年以后,10年当年就不说了,往后是11年,省部级黄河精神,地市级失根,12年省部级道德,地市级人防技防。二者比较,“是什么”完全是有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材料间的关系很明确,讲的内容都是一致,10年以前很具体、很容易被掌握,而10年以后材料变得很暧昧,做过真题的

16、人都应该能感受,切入点不是那么明确了,观点需要自己提炼和把握,尤其是地市,写偏写跑的人不胜枚举。而联考走向为,10年424为水价,10年918为煤改,11年425为家底,11年917为弘扬科学精神,12年421为活熊取胆,就难度来说,我认为10年的题是最难的,往后有逐渐变简单的趋势。下面我就结合大纲就真题来给大家简单讲解下每套题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为什么说联考在逐渐变的简单。4.25424的两篇水价申论我当时没有怎么研究过,平时训练也没有反复研究,所以对这个不熟悉,就不过多点评,但是,这两篇申论的观点就我的感觉,还有过去省考思路的痕迹。9.18小题里面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题给定资料没有说范围,所以,也就是说,在全部材料中找争议,很多人不注意审题,只是在材料6中找,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