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北京初三期末语文试题(门头沟)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520089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北京初三期末语文试题(门头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2015北京初三期末语文试题(门头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2015北京初三期末语文试题(门头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2015北京初三期末语文试题(门头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2015北京初三期末语文试题(门头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北京初三期末语文试题(门头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北京初三期末语文试题(门头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门头沟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卷九年级语文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四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一、基础运用(共23分)(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4分)1下面这首诗是宋代思想家朱熹的观书有感,请判断依据拼音

2、写汉字和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半亩方(tn)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A. 溏 wi B. 塘 wi C. 塘 wi D. 溏 wi2.汉字的偏旁部首有表意功能,组合再生能力较强。下面是用“拮”和“诀”这两个汉字的偏旁部首,重新组合成的两个新字,请选出给两个新字注音并解释全对的一组。(2分) A.诘:ji 质问、追问、盘问 抉:ju 剔出、选择、挑选 B.诘:j 窘迫 抉:qu 决定 C.诘:j 质问、追问、盘问 抉:qu 剔出、选择、挑选 D.诘:ji 窘迫 抉:ju 决定 3.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其构成方式多种多样,妙趣横生。例如

3、由反义词组成的联合结构,如“长吁短叹”“吐故纳新”“居安思危”“博古通今”等。请判断下面四组成语构成方式不同的一组是( ) A.眼高手低 目瞪口呆 耳闻目睹 眉清目秀 B.可歌可泣 任劳任怨 惟妙惟肖 绘声绘色 C.神采奕奕 情意绵绵 欣欣向荣 文质彬彬 D.十拿九稳 五光十色 三心二意 千姿百态4. 在年级举办的“诵读古代诗文,感受先贤情怀”主题活动中,有一个根据名家作品对对子的内容。现在请你根据所给的上联,选择合适的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白居易游钱塘湖,喜看早莺争暖树 下联: A.柳宗元游小石潭,凄神寒骨景幽邃 B.欧阳修上醉翁亭,后天下之乐而乐 C.王安石登飞来峰,浮云难掩赤

4、子心 D.文天祥过零丁洋,甘愿丹心照汗青5.下面是一则关于“南水北调供水进京”的新闻,请判断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历经50年论证、规划,耗时11年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丹江水进京之路走了近半个世纪。 北京将逐步实现市内平原区80%-90%的南水使用覆盖率。 据悉,江水进京后,通过新建及改建自来水厂,为中心城、丰台、海淀及通州、大兴、门头沟、亦庄等新城的城市生活供水。 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终点团城湖明渠开闸放水,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 基于此,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将从此前的100立方米/年,提升到150立方米/年。 同时,利用现有工程设施,将来水存入密云水库

5、等已建水利工程设施。 A. B. C. D.6.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A.文段第句把“山”比喻

6、成女子描画过的“眉”,又把山中的“小屋”比喻成眉梢的“痣”,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形状和颜色,又点染出小屋的玲珑小巧,让人联想到妙龄女子那妩媚动人的美好面容,给人一种具体、亲切之感。 B.文段第句中加点词“点破”一词赋予小屋以人的行为,生动地写出了小屋的出现使山景充满生机,富有情调。 C.文段第句“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树对小屋的衬托作用。 D.文段第句“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因为心情畅快,在“清新的空气”中作者真的闻到了香味。 7.考试结束后,初三(1)班李环宇同学获得了年级作文最高分,得到了老师的赞赏,

7、而成绩不理想的李明同学很不服气。在老师评析李环宇的作文时,李明不注意听讲。如果你是李明的同桌,你会如何委婉地劝导他呢?以下劝导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A.李明,李环宇的作文写得多好啊,你应该心悦诚服! B.李明,我们要想把作文写好,就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 C.李明,李环宇的作文写得多好啊,你难道不应该心悦诚服吗? D.李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你如果想把作文写好,就必须学习别人的优点。(二)填空(共9分)8默写(共4分) (1)蒹葭采采, 。(蒹葭)(1分) (2)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分) (3)李白在行路难“ , ”这句诗中写出了

8、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2分)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张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撞到了马下马似山崩,自相践踏。后来有诗赞曰:长坂坡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霹雳震,独退曹家百万兵。(1)该段文字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作者是 。另外三部古典名著是 和红楼梦、西游记(2分)(2)三国演义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刘备

9、、关羽、张飞等一大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请从上面列举的人物中选择一位,并结合具体的事例或诗文对该人物形象作简评,40字左右。(3分) 人物: 简评: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2题。(共10分)【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10、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10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足食,足兵 兵: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1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翻译: 12 【甲】文重点强调的是“人和”(“得道”)【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你认为【甲】【乙】两文的内容有什么关系?(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共37分)(一)阅读天外财富完成

11、1315题。(15分)天外财富 雨,从天外飘来。 我打着一把伞,走在一条寂静的小街上,走着走着,忽然发现路边树下站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正淋着雨水。 快进来!”我扬了一下伞,向她喊道。 孩飞快地跑到我的伞下,用小手拉着我的胳膊,缓缓地与我同行。 你是往前走吗?”我问她。“嗯,哪儿都行”她随口而答。 去做什么?”“找一个人,不,不找了,已经找到了。”女孩声音满含欣慰。 他在哪儿?”“就是你。”她扬头告诉我。 找我吗?”我笑笑,觉得小姑娘很有意思。 我得了一笔财富,”她说,“可我不想要,我要把它送给雨天给我打伞的人。” 看来,这个人就是我喽?”我试探着问。 是的,所以我要把这笔财富给你。”她把手伸

12、进了口袋。 我不觉得欣喜,只觉得有意思,于是便信口问:“真是天外飞来的财富!你要给我多少?一块钱还是两块钱?”“不,是十万!” “十万?你带在身上?” “对,带在身上。”女孩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摸出一张花花绿绿的大钱。递到我手里。这是一张画满水彩的硬纸片,上面写着十万元。这是小姑娘自己做的“钞票”。 我大笑起来:“哈哈,这是天外财富!谢谢你,我收下了。”我把“大钱”装进了口袋。 “你失望了吧?可你没让我失望。”女孩的声音很清晰,也很兴奋。 “我读到一篇小说一个女孩得到一笔财富,她要找一个在雨天让她共伞的人,把钱给他。第二天,她就去了。” “找到了吗?”“第二天没下雨。” “后来呢?”“后来下雨了,但没人理她。她在树下站了一天,只有那棵树为她遮雨,后来她哭着把钱塞进树洞里。” “这真悲惨。”“可我不信。我觉得不会这么坏,我非要自己试一试。” (21)“所以,你就试了?”我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