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2506307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8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定风波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苏轼定风波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苏轼定风波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苏轼定风波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苏轼定风波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轼定风波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定风波资料(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风波,苏轼,学习目标,1.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学习本词的表现手法。,“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方方喜欢苏东坡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 -苏轼答李端叔书 “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 -林语堂苏东坡传,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被贬的岁月里,他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而他却能以超人的旷达的胸襟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集中体现了苏轼“失之泰然”的大胸襟,大气魄。

2、,诵读课文,积累感悟,朗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3、读出感情,1、读准字音,同行 xng 吟啸 yn xio 芒鞋 mng 料峭 qio 萧瑟 s 一蓑烟雨 su,2、读出节奏 3、读出感情,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鉴赏词作 点拨方法,1、知人论世; 2、找意象,理解象征义; 3、找感情词或暗含感情的词; 4、善于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要暗示或启迪的东西; 5、抓住词眼或主旨句; 6、分析表达技巧。,解读小序 了解背景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3、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思考: 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时间: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 地点:沙湖道中。 天气:雨,晴。 人物:同行,余, 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 事件:遇雨 已而遂晴 感觉:狼狈 不觉 故,交代写作缘由。,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整体把握 初步鉴赏,(一)疏通词意 上片: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在雨中走得很轻松,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下片: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

4、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走进文本,1、找出景物描写: 2、各用一句话概括上片和下片的内容。,穿林打叶声、料峭春风、山头斜照,上片:冒雨徐行时的景物和随想。 下片:雨过天晴后的景象和感受。,13,雨,偶然 客观 ,淋or躲,选择 主观 ,1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置之不理,无所畏惧 气定神闲,雨大,挑战,轻松 欢快,神态 自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 苏轼是如何做的呢?,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合作探究

5、重点鉴赏,1、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 2、“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只指自然界的风雨? 3、“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句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4、本词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风雨、人生态度,不细细品味,难揣其意,大家思考,词人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做到的?,1、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明确: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两句是说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在雨中走得很轻松,胜过骑马,风雨有什么可怕的呢? (2) “竹杖、芒鞋”代指隐居、闲适的江

6、湖生活,是苏轼向往的,“马”隐喻奔波的官场生活,“轻胜马”表明苏轼向往一种隐居闲适的生活,厌恶官场的险恶的争斗。,2、“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只指自然界的风雨?,明确: 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作者仕途中的坎坷和生活中遇到的磨难和困难。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飘逸豁达的态度,也体现出不为现实所束缚的心境。,3、“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句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明确: “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这一句是此词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间所获

7、得的顿悟和启示。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祸福。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越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 照却相迎” 三句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A阳光总在风雨后。 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E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深入探究、感悟体会,“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8、A“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B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深入探究、感悟体会,临江仙 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作者在词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他的人生态度?,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雨和人生的风雨相类比。 以小见大,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归纳小结,余秋雨说:“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 定风波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坦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等复杂而深邃的情致及旷达的情怀。,总结,定风波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从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生发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以一语双关,以小见大的手法体现了作者藐视祸难、达观自信的智者襟怀。,心似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深入探究 拓展延伸,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你什么启示? 写一篇课后随笔东坡先生,我对你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