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朱滢实验心理学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2501456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意朱滢实验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注意朱滢实验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注意朱滢实验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注意朱滢实验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注意朱滢实验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意朱滢实验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意朱滢实验心理学(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过滤器模型及实验依据,(一)单通道过滤器模型 布罗德本特 双耳分听实验 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则是有限的,于是就出现了“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就需要某种过滤器来进行调节,选择其中较少的信息,使之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这些信息将受到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存贮,而其他信息不让通过。 因为这种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它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因此称其为“单通道模型”,双耳分听(无追随耳)实验(1),被试两只耳朵同时听到两个分离的彼此独立的声音(每秒2个数字) 左耳:6、2、7 右耳:4、9、3 被试再现方式: (1)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信息 (2)以双耳同时

2、接收到的信息为单位,按顺序成对再现,实验结果: 第一种方式,再现准确率65% 第二种方式,再现准确率20% 如何解释这一结果?,双耳分听(追随耳)实验(2),追随耳程序是指,给被试双耳同时呈现刺激,但要求被试只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听到的项目。利用复述这种方法,使被试只注意到一只耳朵听到的信息,这只耳朵被称为追随耳;而不注意另一只耳朵的信息,这只耳朵被称为非追随耳。 课本P279到底支持哪种模型?,(二)衰减模型 Treisman(1960)双耳分听的追随耳程序的实验 左耳(追随耳): There is a house understand the word 右耳(非追随耳): Knowled

3、ge of on a hill 实验结果: There is a house on a hill,并声称从一个耳朵听到的,实验结果表明:当有意义的材料,分开呈现在追随耳和非追随耳时,被试会不顾主试的事先规定(即复述追随耳所听到的项目),而去追随意义。 这种现象只有在过滤器允许两只耳朵的信息都能通过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即人可同时注意两个通道的刺激。,Treisman据此对过滤器模型加以改进,提出衰减模型(attenuation model)。 Treisman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节,不过,这种过滤器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

4、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其中一些信息仍然可得到高级加工。 为了解释受到衰减的非追随耳信息如何得到高级分析而被识别, Treisman将“阈限”概念引入高级分析水平。,衰减模型和过滤器模型的基本共同点,两者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来加以调节; 两者都认为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 因而,这种注意选择都具有知觉性质。 为此,当前多倾向将这两个模型合并,称之为Broadbent-Treisman过滤器-衰减模型,并将之看作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三)反应选择模型 由感觉通道输入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

5、并加以识别。 注意选择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其选择的标准是刺激对人的重要性。,双耳分听的追随靶子词实验,Hardwick(1969)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靶子词实验。 在实验中,向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一些刺激,其中包括一些靶子词。 这些靶子词呈现在右耳或左耳的数量相同,但呈现的顺序是随机的。要求被试不管右耳还是左耳听到靶子词,都要作出分别的反应。 实验结果:右耳和左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达到59%-68%。双耳的反应率很接近。 这说明,无论是单耳还是双耳听,都能识别输入的信息。,(四)知觉选择和反应选择模型比较 对注意选择机制(即过滤器)

6、在信息加工系统中的所处的位置不同:知觉选择模型认为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不是所有的输入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反应选择模型则认为,过滤器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凡进入输入通道的信息都可加以识别,但只有一部份信息才可引起反应。,Treisman和Geffen对上述模型的验证,实验中同时呈现给两耳的刺激中,分别随机地安排一个特定的词(靶子词),要求被试无论是追随耳还是非追随耳听到靶子词时,都分别作出反应,如敲击左侧或右侧的电键,分别记录双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根据实验程序,可以预测: (1)过滤器模型:追随耳能听到靶子词并作出反应,非追随耳听不到并不能作出反应; (2)衰减模型:追随耳和非追

7、随耳均可听到靶子词并作出反应,但追随耳一方的反应次数应多于非追随耳; (3)反应选择模型:追随耳和非追随耳均可听到靶子词并作出反应,由于双耳都有同样的反应形式,双耳的反应次数相近。,实验结果为,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为86%,而非追随耳的反应率为8%。这一实验结果有利于衰减模型,支持知觉选择模型。 但是这一实验设计遭到Deutsch等(1967)的批评,认为实验中两耳处于不平等的地位:(1)一耳为追随耳,另一耳则不是;(2)追随耳一方,对靶子词既要复述(即追随),又要作出敲击反应,即要作出两次反应;而在非追随耳一方仅对靶子词作出敲击反应,即一次反应。,模型差异分析,目前,心理学界还没有充分证据

8、肯定一个而否定另一个。但,从研究方法和具体研究问题而言,两类型似乎并不像想像的那么对立。知觉选择模型的研究者一般运用附加追随耳程序的双耳分听技术,将注意引向一个通道,然后再来分析和比较两个通道的作业情况。可见,研究的是注意的集中性。 而反应选择模型的研究者一般运用“不附加追随耳程序的靶子词的双耳分听技术”,使注意分配到两个耳朵,可见研究的是注意的分配。由于这两种实验方法和研究的具体问题不同,必然会反映到实验结果上,并影响理论分析。,黄希庭的观点,二、注意能量有限理论及实验依据,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都是以认知系统的加工能力或资源有限作为出发点的; Broadbent(1958)最早提出“注

9、意是资源有限的加工系统的工作结果”的想法,他所提出的注意过滤器模型也体现了这种思想; 然而,前面的模型并没有用这种思想具体说明注意,没有成为注意的机制或解释注意的原则。 因而从70年代开始,一些认知心理学家开始避开注意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而把注意资源有限当作注意机制来解释注意。,(一)注意能量分配模型 Kahneman(1973)在注意与努力一书中提出注意能量分配模型。,Norman等(1975)把能量或资源有限分成两类过程: 资源有限过程(resource-limited process):若某作业因受到所分配资源的限制,不能有效完成。一旦能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作业就能顺利地进

10、行,称为资源有限过程; 材料有限过程(data-limited process):若某作业因受到其质量低劣或记忆信息不适当的限制,即使分配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该作业操作水平,称为材料有限过程。 双作业操作的互补原则(principle of complementarity) 在进行双作业操作过程中,一个作业的操作所需用的资源增加多少,就会使另一作业操作可得到的资源相应地减少多少。,(二)双耳分听追随程序的实验依据 向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靶子词(事先规定的词)和非靶子词,要求被试追随两耳中的所听到的靶子词(即复述靶子词)。在实验中,设置了四个条件: (1)感觉可辨度低条件;(2)感觉可辨度高条件

11、 (3)语义可辨度低条件;(4)语义可辨度高条件 被试的任务是实验过程中复述在两耳中听到的靶子词,但实验结束后,要求被试回忆所呈现的非靶子词。,非靶子词的回忆结果是:不论语义可辨度的高低,在感觉可辨度低条件下所回忆的非靶子词数量均多于感觉可辨度高条件下的。 实验解释:一方面说明,非专注的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工;另一方面说明,因在感觉可辨度低条件下,对非靶子词加工需要较多的心理资源,因而其回忆的数量较多。,Johnson和Wilson(1980)的实验,研究了注意的集中性和分配性,还同时设置了追随耳程序和追随靶子词程序。(课本P287) 对非靶子词设置三种条件: (1)偏向双义词的适当意义

12、条件; (2)偏向双义词的不适当意义条件; (3)中性词 对靶子词的呈现方式也设置2个条件 (1)靶子词不固定呈现给哪一只耳朵(注意分配) (2)靶子词只呈现给左耳,被试追随左耳(注意集中),(三)正、负启动的实验依据 Anderson(1983)把扩散激活看作认知系统能量的运行,并认为,如果发源于一个结点的激活在实验中被许多相关物所分占,那么,其中任何一个特定的激活点所占能量必然会减少,因能量是有限的。这说明,选择性注意机制之一的目标激活及其扩散是遵循资源有限理论的。,金志城、张雅旭(1995)的负启动实验,实验假设:在实验条件下,被试对探测显示中目标的反应时将随着启动显示中分心物书目的增加

13、而缩短,即如果扩散抑制遵循资源有限理论,那么,在启动显示中的分心物越多,对其中任一个分心物的心理表征的抑制程度就会越低。,实验中设置了4个条件: (1)启动显示中只有一个分心物,且该分心物在随后的探测显示中作为目标; (2)启动显示中有2个分心物,且其中一个在随后的探测显示中作为目标; (3)启动显示中有4个分心物,且其中一个在随后的探测显示中作为目标; (4)控制条件,即启动显示中的目标和分心物,跟随后的探测显示中的目标和分心物毫无关系。,实验结果,原文献 1,原文献 2,注意能量有限理论的评价,(1)理论适用性很强,可以解释很多实验结果,而且它不涉及信息加工阶段的分析,因此不必问加工序列的

14、哪个阶段有过滤器。这个理论最大的缺点是不能预测。 (2)什么是能量/资源,其本质是什么?没人能肯定的回答这个问题。有些研究者认为所谓的“能量/资源”是神经系统基本和组成运作的结果。人们的能量/资源总量是多少?是如何分配的?一项任务包含了哪些能量? (3)不能证伪。(郭P319),三、双加工过程理论及实验,Schneider和Shiffrin提出 控制性加工(controlled processing)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由于这种加工受人的意识控制,所以称为控制性加工,又称注意性加工 自动加工(automatic processing)是不需要应用注意

15、,无一定的容量限制,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加工并且一旦形成就难于改变。,(一)练习与自动加工 视觉搜索实验 在实验中要求被试在一系列字母中搜寻目标字母,而目标字母数从1-6个随机变化;因变量为反应时间。结果发现: (1)未经练习的被试,其反应时随目标字母数增加而增加; (2)经反复练习的被试,结果是他们搜寻6个目标字母与搜寻1个目标字母的反应时间几乎相同。,结果:未经练习的被试,其反应时是目标数量的函数,这被称为“搜寻的目标物数量效应”。 经反复练习后,被试对6个目标物的反应与对一个目标物的反应,其速度趋于相同,即“搜寻目标物数量效应”的消失。 为什么这种效应会消失呢? Shiffrin等认为,因

16、经反复练习,被试对于搜寻目标物已经形成了自动化。,(二)双加工过程理论的实验依据 实验中,先让被试识记1-4个项目,然后再视觉呈现再认项目1-4个,要求被试判定在再认项目中是否有以前识记过的项目。“有”按Yes键;“无”按no键。 实验中,识记项目和再认项目设置两种条件: (1)识别与再认属不同范畴 如 识记项目:F S V M 再认项目:3 6 V 5 (2)识别与再认属于同一范畴 如 识记项目:F S V M 再认项目:N X V K,实验结果: 在相同范畴条件下,当识记项目和再认项目均为1个时,要达到80%的正确反应率,再认项目的呈现时间需120ms;当识记项目和再认项目均为4个时,要达到70%的正确反应率,再认项目的呈现时间需800ms。 在不同范畴条件下,不论识记项目和再认项目的数量多少,再认项目的呈现时间只需80ms,就可达到80%以上的正确率。 这些结果说明:不同范畴条件下的再认或搜索优于相同范畴条件,而且识记项目和再认项目的数量对不同范畴条件下的反应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在相同范畴条件下,随着识记项目和再认项目的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