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四川省科技工作要点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500462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四川省科技工作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9年四川省科技工作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9年四川省科技工作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9年四川省科技工作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9年四川省科技工作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四川省科技工作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四川省科技工作要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1、2009年四川省科技工作要点 总体思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工作取向,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实践一个理念,服务“两个加快”,探索四项体制,带好一支队伍,为“止滑提速、加快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总体目标: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100亿元,增速25以上。育成重大农畜新产品60个,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30 项。实施科技服务民生攻关项目15项。实施一批灾后恢复重建重大科技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预计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38亿元。构建产业型科技创新体制取得新的进展。一、实践“技术就是

2、经济”的理念在工作思路上,在当前拉动内需、应对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更加注重技术的经济功能,坚持“企业主体、产业布局、工程模式、集成推进”,实践好“技术就是经济”的理念。在目标任务上,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西部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军民结合的试验区和国家重要的创新型区域。在实践路径上,试点先行,探索破解体制机制,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共同推进,攻克一批产业振兴的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打造一批专业化高新技术园区,努力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通过技术跃升带动经济发展。二、着力科技服务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重点实施三项行动,落实支持

3、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八项措施,打造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一)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行动围绕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开展五个方面工作。1、加快战略产品和重点产品项目建设。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新材料、核技术和新能源等6大优势领域,加快大尺寸高清晰PDP电视机、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等9个重大战略产品和80个重点产品项目建设进度。加大对当前GDP拉动作用大的200个创新产品支持力度,支持产品拓市场、创品牌、上规模、成气候。2、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产业振兴,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开发,提升我省特色优势产业技术水平。开展节能减排28项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和23项技

4、术攻关。通过制造业信息化、绿色制造、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数字媒体等技术,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3、实施生物工程产业发展规划。启动成都生物医药科技城建设,加快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和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推进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创新中药等特色优势生物产业发展。4、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园区基地建设。加快成都高新区、绵阳科技城、德阳重大装备基地、攀枝花钒钛产业基地、自贡特色新材料基地、乐山硅产业基地、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雅安生物农业产业基地、丘区三市现代畜牧产业基地等园区(基地)建设。五是做好相关政策贯彻落实。贯彻落实省政府加强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与服务若

5、干意见等政策。推进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150%抵扣政策普惠广大企业。实施省内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做好全省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使我省更多企业享受所得税减按15%的优惠政策。(二)启动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召开“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启动会”,启动实施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重点抓六方面工作。1、推进科技创新要素向农村流动。实施城乡统筹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启动首批试点县20个。开展地震灾后297个科技特派团对口帮扶工作。促进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2、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继续抓好“十一五”育种攻关和中期评估。抓好94个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工作,重点支持20个优势特色产业。继续在贫困

6、地区实施科技富民推进行动。开展粮经复合型、循环经济型、种养加复合型、农区现代奶业等现代农业科技试点。在30个县开展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建立核心区6个、示范区13个、辐射区40个。3、用科学技术培养新型农民。组织实施藏区科普培训示范工程。分五大片区组织开展现代农业科技培训。在遂宁、巴中、德阳、南充等四个市开展返乡农民工的新型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试点。4、探索以科技为纽带的新型农民组织化模式。在不同地域分类开展农业科技园区带农户组织化模式试点,科技企业带农户组织化模式试点,科技合作社、科技农场带农户组织化模式试点,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大户带农户组织化模式试点。5、依靠科

7、技进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农村适宜卫生技术示范推广,小城镇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节能减排综合整治技术推广示范,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新型沼气技术示范。6、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村非农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依托骨干企业,加强产学研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动非农工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重点推进陶瓷、丝绸等产业集群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推动金融保险、信息服务、远程教育、休闲旅游等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实施科技服务民生工程专项行动。以五大领域为重点,加强研发,加速转化,为改善民生、服务民生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1、人口与健康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科技攻关,重点抓好大骨节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疾病防治

8、科技专项;抓好基层卫生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抓好新型游牧用帐篷的攻关和研制。2、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领域: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实施若尔盖湿地生态保护、川西北防沙治沙、食用菌渣资源开发等重大科技攻关。在电力、林业、水泥、化工等行业推进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实施。3、公共安全领域:开展应急管理信息技术等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开展科技强警示范基地、示范区县的建设工作;开展公共安全技术研究。4、科学技术知识普及和技术培训:加强科普工作,组织开展一批重大科普活动,抓好未成年人科普教育、阿坝牧区(红原)“牧民定居行动”科技示范工程、藏区科普培训示范工程。5、民生科技信息服务领域:以数字医疗、数字旅游等

9、为重点,实施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建设数字化社区示范点。三、着力科技服务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实施四川地震灾区恢复与重建科技行动,开展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带恢复重建,服务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一)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带灾后恢复与重建规划围绕建设全国一流高新技术产业带,整合一流创新资源,打造一流科技园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1、建设广元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产业化基地。重点发展电子产品整机、电子组件、电子原材料与元器件三大产业。2、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上新台阶。突出军转民与军民融合特色,重点发展信息化家电、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领域高新技术产业。3、推进德阳建设国家级高

10、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产业,积极争取德阳省级高新区升格为国家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推进成都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新园区。打造以微电子和软件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以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和疫苗、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为重点生物医药产业、以航天航空技术及先进制造技术为特征的精密机械制造产业。5、建设雅安、成都国家现代生物农业科技园区。恢复重建雅安生物农业科技园,新建成都现代生物农业科技园,加快发展生物农业产业。6、打造成都、阿坝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抓好川贝母、大黄、白芷等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深加工,抓好一批创新中药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建设一批中药创新平台,促进一批中

11、药创新企业和人才向基地聚集。7、建设乐山硅材料高端开发与副产物循环利用产业化基地。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硅材料、电子硅材料、硅化工三大产业链和副产物循环利用。(二) 开展四川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在彭州、绵竹、都江堰、安县开展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着力建设社区式新村、高效型农业、生态化环境,为灾区依靠科技建设新农村提供样板。1、抓好彭州市黄村集镇型科技试点。重点开展新型建筑设计、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加工、獭兔产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技术集成与示范。2、抓好绵竹市棚花村庭院型科技试点。重点开展庭院生态建设、生态观光梨园、棘腹蛙生态养殖、特色精品蔬菜优质高效生产等技术集成与示范。3、抓好都江堰市高原

12、村山区型科技试点。重点开展农田修复及山体植被恢复、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冷水鱼快繁与健康养殖等技术集成与示范。4、抓好安县柏杨村丘陵型科技试点。重点开展现代蛋鸡规模化养殖、特色水果标准化生产、优质蔬菜标准化生产、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重建等技术集成与示范。(三)实施四川地震灾区恢复与重建科技行动。集成全国科技资源,以特派员对口帮扶为载体,以恢复生活、生产、生态和科技能力为重点,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帮助灾区重建美好新家园。1、优先恢复与改善灾民生活。开展灾区建筑设计、水环境污染控制与饮用水安全保障等技术集成与推广示范。组织实施“震后伤残患者的规范化综合康复方案研究”、“5.12地震后心里危机干预技

13、术研究”等国家863地震应急科技项目,开展灾后医疗救治关键技术及产品等应用研究。2、尽快帮助恢复与发展灾区生产。开展灾后蔬菜、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生猪、家禽、草食家畜、水产等种养殖应急实用技术示范。3、逐步恢复与重建灾区生态。开展次生地质灾害勘查与防范、龙门山地震带灾区生态恢复与重建、受灾大熊猫的救护及研究中心灾后重建、水利设施防灾与重建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4、恢复与建设灾区科技创新能力。重建灾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开展地震监测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组织相关救灾设备研发生产。四、探索建立产业型科技新体制探索科技经济相互融合、双向互动的产业型新体制,逐步形成科技主动融入经济发展、经济主动依靠科

14、技发展的局面。(一)探索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1、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创新型企业研发能力建设。开展“创新方法企业行、专利品牌企业行、创新人才企业行”三大活动。2、加快建设产学研联盟。重点支持20个创新联盟建设。构建产学研结合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示范基地等产学研创新平台。(二)探索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投融资体制1、推进科技银行建设工作。争取进入科技部、银监会在全国开展的科技银行试点。在已成立的两个科技银行基础上,重点在成德绵产业带推进科技银行建设工作。2、落实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与服务意见。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补

15、助资金实施工作。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更多风险投资和银行贷款。3、抓好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资本对接。落实2009年推进会签约项目的实施,积极筹备2010年推进会,促成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联姻,吸引一批风险投资机构入驻四川。4、开展系列技术招商活动。办好西博会“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与洽谈专馆”组织协调工作。组织动员全国科技力量,特别是54个国家级高新区参展,并对口支援四川灾后重建。筹备2010年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做好大会论坛、技术招商引资与项目对接、成果展示交易等系列活动筹备工作。组织好技术会展招商活动。抓好北京科博会、深圳高交会、杨凌农博会参展工作。组织开展遂宁、南充等

16、市科技成果转化及产学研对接洽谈活动。(三)探索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1、构建军工民用技术产品交易平台。依托一批军工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民用航空产业、核动力材料产业等创新平台和军地技术转移中心。2、推进绵阳、广元两个军转民基地建设。推动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核材料和国防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3、实施一批军民结合项目。整合各方资源,重点实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高强度纳米隔热膜、电子30研究所安全手机及安全服务系统、成飞公司柴油机电喷系统等一批军民结合项目。(四)探索建立科技宏观管理体制。1、继续推进科技计划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宏观管理、过程管理、经费管理和监督管理。建立科技计划管理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参与、专家评审、厅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