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500579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09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09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09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09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曲靖市教育局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前 言为了指导和规范2009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曲靖市教育局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组织编写了2009年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性质、形式和内容,其内容依据各教育岗位教育教学实际需要选取相关教材。确定的考试教材分别是:高中、初中教育岗位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教育学基础(第二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材教育心理学(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莫雷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第

2、二次印刷);小学、幼儿园教育岗位为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小学教育学(第二版)(黄济、劳凯声、檀传宝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小学教育心理学(刘国权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供考生复习参考。本考试大纲解释权属曲靖市教育局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考试性质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属选拔考试。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考查考核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的专业素养,按招考录用计划,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用。考试具有较高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考试形式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教育学满分为50分,教育心理学满分为50分,二者合卷共100分,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试题类型:教育

3、学、教育心理学的试题分别为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考试内容教育学(高中教育岗位)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认识:1.教育的狭义和广义概念;2.教育要素;3.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4.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二)教育的历史发展:1.教育的起源;2.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教育学的创立;3.教育学的发展。(四)教育学的价值:1.反思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二、教育功能 (一)教育功能的概述:1.教育功能的含义;2.教育功能的类型。(二)教育的个体功能: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

4、正向功能;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3.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三)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2.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四)教育功能的实现:1.教育个体功能的形成;2.教育社会功能的衍生释放。三、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1.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特点;2.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3.教育目的的功能。(二)我国的教育目的:1.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4.教育目的的理性把握。四、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1.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2.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1.现代学校教

5、育制度的形成;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1.演变;2.形态;3.改革。五、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1.教师职业的作用与地位;2.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3.教师专业发展;4.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职业角色与形象。(二)学生:1.学生的本质特点;2.学生的社会地位和教育地位;3.学生的发展。(三)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2.师生关系的类型及其调节;3.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和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六、课程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1.课程的含义;2.课程理论流派。(二)课程组织:1.课程目标;2.课程内容;3.课程类型;4.课

6、程实施;5.课程评价。(三)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2.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3.我国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七、课堂教学 (一)教学与教学理论:1.教学及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2.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二)课堂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概述;2.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模式;3.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三)课堂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概述;2.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策略;3.几种主要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其运用。八、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一)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1.生活概述;2.生活世界;3.学生生活。(二)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1.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题;2.学生心理障碍

7、的各种表现;3.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4.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5.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三)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学校生活:1.学生对于学校的态度;2.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3.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四)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1.什么是知识;2.什么知识最有价值;3.生活经验;4.终身学习与学会学习。(五)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1.教育回归生活的必然性与可能性;2.学校该如何做。九、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一)班级组织:1.班级组织的概念;2.班级组织的形成;3.班级组织的结构;4.班级组织的特点;5.班级组织的功能。(二)班级管理的内容:1.班级组织建设;2.班级制度管理;3.班

8、级教学管理;4.班级活动管理。(三)班主任工作:1.班主任的角色作用;2.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级组织的策略;3.班主任的自我教育。十、学生评价 (一)学生评价概述:1.学生评价与教育评价;2.学生评价的标准;3.学生评价的类型;4.学生评价的功能;5.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二)学生学业评价:1.学生认知学习的评价;2.学生技能学习的评价;3.学生情感的评价。(三)学生品德评价:1.学生道德认知的测评;2.学生道德情感的评价;3.学生道德行为的评价。(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意义;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基本原则;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十一、教师

9、的教育研究 (一)教师即研究者:1.“教师即研究者”观念的提出;2.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优势和素养;3.教师教育研究的意义。(二)教师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1.教师教育研究的特点;2.行动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3.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三)教师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1.调查;2.观察;3.个案研究;4.收集研究资料;5.表达研究成果。十二、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的世纪回顾:1.现代教育的曙光(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2.“二战”后的教育大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的表现;3.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特征。(二)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的具体

10、体现。(三)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1.全民教育;2.教育民主化;3.教育信息化;4.教育全球化;5.教育个性化。教育心理学(高中教育岗位)一、学习的基本知识 (一)对学习的基本认识把握:1.学习的定义;2.对学习的理解;3.学习的类别。二、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学习的基本认识:1.知识的含义;2.知识的分类;3.知识的表征;4.知识学习的标准;5.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二)传统观点的知识学习:1.概念学习;2.原理学习;3.问题解决;4.问题解决教学。三、高中生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一)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1.注意与预期;2.激活原有知识;3.选择性知觉;4.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

11、5.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6.根据需要提取信息。(二)高中生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方式:1.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三)高中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1.动机激发策略;2.注意策略;3.精加工策略;4.组织者策略;5.认知结构优化策略。四、高中生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一)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1.陈述性知识阶段;2.转化阶段;3.自动化阶段。(二)高中生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方式:1.模式识别学习;2.动作步骤学习。(三)高中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1.课题选择与设计策略;2.示范与讲解策略;3.变式联系与比较策略;4.练习与反馈策略。五、高中学习策略的学习 (一)学习策略的基本知识:1.学习

12、策略的概念;2.学习策略的特点;3.学习策略的分类;4.学习策略的发展差异研究;5.掌握学习策略的意义。(二)高中学习的认识策略:1.认识策略与学习策略;2.学习中主要的认知策略。(三)高中学习的监控策略:1.元认知与学习策略;2.学习中的主要监控策略。六、学习策略的学习与指导 (一)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监控原则;6.个人效能原则。(二)学习策略教学的条件:1.原有知识的背景;2.自我效能感;3.元认知发展水平;4.练习环境的相似与变化;5.有一套外显的可操作的技术。(三)高中学习策略的训练模式:1.课程式教学模式;2.学

13、科渗透式教学模式。(四)高中学习策略的教学技术:1.注重元认知监控和调节的训练;2.有效运用教学反馈;3.提供的教学时间。七、智力的发展与培养 (一)对智力的认识:1.理解智力的定义;2.智力包括三种能力;3.多元智力理论。(二)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和生理成熟;2.环境与教育。(三)高中生智力培养与开发:1.横向思维智力开发方案;2.工具性强化训练法;3.项目学习。八、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 (一)对创造、创造力的认识:1.创造、创造力的定义;2.创造力的结构和层次。(二)创造力的发展:1.创造力发展的特点;2.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3.创造力与知识的关系;4.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5.创造

14、力与个性的关系;6.创造力与环境的关系。(三)高中生创造力的培养:1.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基本原则;2.善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师的特征;3.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式。九、动作技能的学习 (一)动作技能的基本知识:1.动作技能的概念;2.动作技能的构成;3.动作技能的种类。(二)动作技能的形成:1.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2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三)动作技能的保持与迁移:1.动作技能的保持;2.动作技能的迁移。(四)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1.个人内部条件;2.外界环境条件。十、学习的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基本知识:1.学习迁移的概念;2.学习迁移的类型;3.研究学习迁移的意义与作用;4.高中生学习迁移的实验设

15、计与测量。(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条件:1.学习材料的特点;2.经验的概括程度;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4.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5.认知结构的特点;6.学习策略的水平。(三)高中教学过程促进学习迁移的方式: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3.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十一、品德的形成 (一)品德的基本知识:1.品德的含义;2.品德与社会规范;3.品德与道德;4.品德的特点。(二)品德的心理结构:1.品德的因素结构;2.品德的功能结构。(三)品德形成的实质和过程:1.品德形成的实质;2.品德形成的过程。(四)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1.一般认知能

16、力;2.交结需要与合作经验;3.个人原有的信念;4.社会道德环境;5.强化与惩罚。(五)高中生良好品德的培养:1.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培养;2.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3.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十二、影响高中生学习的动机因素 (一)动机的性质:1.动机的概念;2.动机的相关概念;3.动机的类别。(二)学习动机的认识:1.学习动机的概念;2.学习动机的分类;3.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4.学习动机对学习结果的影响。(三)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培养:1.培养学习动机的理想条件;2.培养学习动机的原则;3.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4.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十三、影响高中生学习的认知与人格因素 (一)认知发展与学习:1.认知发展的概念;2.认知发展的条件;3.个体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4.认知发展对学习的影响。(二)智力差异与学习:1.智力的水平与类型差异对学习的影响;2.智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