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网络《人类与社会》任务1、2-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411689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网络《人类与社会》任务1、2-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央网络《人类与社会》任务1、2-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央网络《人类与社会》任务1、2-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央网络《人类与社会》任务1、2-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央网络《人类与社会》任务1、2-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央网络《人类与社会》任务1、2-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网络《人类与社会》任务1、2-参考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类与社会任务1 参考答案1.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新特征。满分:6分 得分:参考答案:世界性国际人口迁移高潮已近尾声。外籍工人(劳务输出)逐渐成为人口在国际间移动的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增多,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智力外流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人口迁移流向表现为: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净迁入区变成净迁出区;北美洲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由此可见,战后国际人口迁移大多是穷国向富国迁移。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欧美发达国家迁移人口是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普遍现象,一反历史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向落后的殖民地迁移的格局。2.人口的过度增长对社会发展有哪些不利的影响?满分

2、:6分 得分:参考答案:人类生产物质资料就是为了满足自身对物质产品的消费需求。在世界人口过度增长的形势下,人口对物质消费的无限追求给未来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1)人口过量增长对物质生产造成压力;(2)人口过量增长会导致对资源的过度使用; (3)人口过量增长引起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4)人口过量增长影响了人口素质的提高。3.简述家庭功能的主要特征。满分:6分 得分:参考答案:家庭功能具有多面性。家庭能够满足个人和社会的最基本需要。家庭可以独立地满足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4.原始社会末期产生阶级的主要条件有哪些?满分:6分 得分:参考答案:剩余产品的出现。剩余产品为一部分

3、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财富提供了可能性,从而促使阶级的形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这就引起财产占有关系的不平等,进而产生剥削,使阶级的产生有可能变为现实。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这使商品生产发展,生产规模扩大 ,加速了财产的积累和集中,从而推动了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和发展。5.简述城市化发生的动力。满分:6分 得分:参考答案: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前提,城市化实质上是工业化所产生的劳动力分工在空间上的反应。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吸纳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并为工业企业在区域内分散布局提供了可能。经济增长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基础,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

4、提高,但是,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呈一种复杂的相关关系,经济发展不同时期,其表现各不相同。三、论述题(共3道试题,共45分。)1.举例论述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满分:15分 得分:参考答案: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利用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其中,自然资源提供着社会发展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而社会资源则提供着加速社会发展的劳力、技术、知识及各种思想等。(1)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历史进程充分说明自然资源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自然资源是发展的根据这一真理亘古不变,科学的进步只能起到加快社会发展步伐的作用。(2)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报复:由于自

5、然资源的有限性,人类的不断使用会导致其减少甚至枯竭,从而产生资源危机;而且,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一般都有残余物回流自然或干扰自然资源的自我更新过程,这将对自然环境或自然资源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并导致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特别是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生产力水平获得了持续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由于无知导致的盲目和贪婪产生的驱动,人类只知一味地从自然中掠夺性索取各种资源,不愿对大自然的生命循环过程进行维护,导致大自然不堪重负,以各种形式向人类表达着她的抗议。举例说明。(略)2.具体论述阶层分化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满分:15分 得分:参考答案:社会阶层的分化是社会进化的一种途径。通过必要的社

6、会阶层分化包括分工意义上的分化和贫富程度意义上的分化,能够激起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社会成员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内在推动性力量。其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社会阶层的分化是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化过程。它促使了人的解放,用法治取代人治,用自由流动取代身份约束,用后天的奋斗取代对先赋资格的崇拜。社会阶层的分化是一种社会进步,它是社会分工原则在社会成员构成方面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社会成员的“激励”作用。社会阶层的分化造就了一个“公民社会”,它为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增加了弹性因素,有利于社会张力的缓解,使社会秩序趋于稳定。社会阶层的分化有助于社会等级体系从传统农业社会的“金字塔型”向现代工

7、业社会的“橄榄型”转变,由此产生的庞大的社会“中间阶层”,成为防止社会两极分化,保持社会稳定的社会结构性因素。结合实际论述。(略)3.联系实际论述21世纪人类婚姻关系的主要变化。满分:15分 得分:参考答案:(1)结婚年龄普遍推迟,“不婚族”人数增多。(2)同居、试婚等事实上的婚姻形式更为常见。(3)配偶双方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年龄、外貌等均不再有模式。(4)婚姻中双方的关系更为平等。(5)外遇更为常见,但对婚姻的破坏性却降低。(6)离婚率急剧增高,无过错离婚、良性离婚、协议离婚成为主流。(7)婚姻不只是浪漫,现代社会“短婚”、“速婚”日渐平常。(8)离婚再婚复式婚姻这种现象在当代社会已极为

8、普遍的。举例论述。(略)人类与社会任务2 参考答案02任务(主观题阅卷)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二、简答题(共5道试题,共30分。)1.简述现代交通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满分:6分 得分:参考答案:(1)现代交通的进步促进了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交通运输领域中的每一项进步必然促进其他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2)现代交通的进步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世界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变革性进步。(3)现代交通的进步加快了人口流动,促进了各地区文化的进一步交流。2.“雅尔塔体制”对于世界政治有何意义?满分:6分 得分:参考答案:雅尔塔体制是战后大国之间达成的对世界政治

9、秩序重新安排的协议和谅解,这一体制虽然奠定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的基础,客观上减弱了美苏之间激烈对抗的程度,使战后的世界政治秩序获得了相对稳定。但是,这一体制又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它严重地侵犯了广大中小国家的主权,损害了中小国家的利益,成为战后世界政治局势紧张和动荡的根源。3.什么是民俗?它是如何形成的?满分:6分 得分:参考答案:民俗,一般指由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民情风俗或民间习俗。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情风俗都是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在人们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而逐步形成的,也就是说,在俗民群体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一种行为习惯经过社会生活实践的陶冶,逐步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10、和接受,取得了俗民群体的“共识”,从而成为大家有意无意所共同遵守的风俗习惯,这样,民俗就得以生成。民俗生成后,就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习俗规则,反过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制约作用,并成为人们所共同拥有的文化财富。4.简述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和基本原则。满分:6分 得分:参考答案: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有三大职能:(1)制定和规范国际多边贸易规则;(2)组织多边贸易谈判;(3)解决成员之间的贸易争端。为了履行这三大职能,世界贸易组织确定了以下基本原则: (1)非歧视原则;(2)市场开放原则;(3)公平贸易原则;(4)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原则。5.如何认识文化冲突的意义?满分:6分 得分:参考答案:文化冲突

11、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促成了文化的分化,打破了旧的文化体系,诞生出新的文化体系;它导致了文化的整合,使不同的文化系统之间在矛盾冲突过程中相互吸收、融合,以至于逐步趋于一体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文化冲突是文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对于推动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三、论述题(共3道试题,共45分。)1.结合实例论述宗教的本质特征。满分:15分 得分:参考答案:宗教的本质是人们的幻觉通过超人间力量反映出来的一种形式。它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扭曲的反映。在人与自然力量的关系上,它把自然力量人格化;在人与社会力量的关系

12、上,它把社会力量神秘化;在人与人的本质关系上,它把人的本质异化,它是以一种非理性化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心甘情愿地按照神的意志和命令行事的社会组织。第二,它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反映了人们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异化。它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是依靠信仰的非理性的情感力量建立的唯心主义体系。第三,它是一种精神麻醉剂。在承认现实社会制度合理性的前提下,它为人们设想了一个虚幻的天国世界,关注的是来世的幸福,要人们把幸福寄托在虚构的天堂,用虚幻的自我安慰来充当“人民的鸦片”。结合实例论述。(略)2.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时代主题,结合实际论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满分:15分 得分:参考答案: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

13、界的时代主题,它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问题。冷战结束之后,世界大战的危险性大大降低,但是,整个世界并不太平,局部战争、地区冲突不断出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虽然世界大战并没有发生,但距离实现真正的世界和平目标,还差得很远,维护世界和平依然是世界人民的重大责任,是当前的一个基本潮流。发展问题主要是要解决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经济问题,也就是要对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调整。战后,世界经济虽有发展,但是,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和以垄断资本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系,至今依然是维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

14、基础,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根源。要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必须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应打破旧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一个公正、合理、公平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维护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前提。寻求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是实现各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样,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保障。扩大国际经济合作,缩小世界贫富差距,也是制约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结合实际论述。(略)3.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结合实际进行具体论述。满分:15分 得分:参考答案:一般认为全球化是一种跨越民

15、族国家疆界的经济活动的扩展,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使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范围迅速扩展,从而促使各国经济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化,促使世界经济趋向某种程度上的一体化。 按照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报告,经济全球化应该包括自由市场、投资流动、贸易和信息的一体化等,也就是使货物、服务、生产要素能够更加自由的跨国界流动,使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形成一个统一的、紧密联系的经济运行体系的过程。它的特点是贸易、生产与经营、金融的全球化。但是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起主导作用的世界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是一柄“双刃剑”,既有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也有进一步扩大与发达国家之间贫富差异的消极效应;既提供了利用外资、技术和世界市场,利用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提高自己工业化水平的机遇,又使自己的经济命脉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在别人手中。国际贸易或金融市场出现变动时就可能使本国的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严重的危机。因而,经济全球化也是一场挑战,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它的消极因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有陷入困境的可能。结合实际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