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垓下之围课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02385152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马迁垓下之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司马迁垓下之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司马迁垓下之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司马迁垓下之围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司马迁垓下之围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司马迁垓下之围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迁垓下之围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垓下之围,垓下之围,司马迁,文学常识,关于司马迁 关于史记 关于项羽,你了解多少?,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作家作品,龙门,年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

2、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述历史) 十二本纪:帝王的传记 十 表:大事记 八 书: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专门史 三十世家:侯王贵族之家的历史 七十列传: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塑造了一大批出身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项羽出世

3、,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重武轻文,有始无终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项羽出世,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身高力大,才气过人 会稽起义后,开始叱咤风云的生涯。,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一以当十,勇冠诸侯。,巨鹿之战,鸿门宴 刚愎自用 优柔寡断 埋下祸根,分封诸侯,放弃关中,东归彭城,“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楚汉之争,前205年4月刘邦合诸侯兵伐项羽至

4、 彭城,羽以3万兵破汉联兵56万。 前204年4月项羽围刘邦于荣阳,刘邦逃离。 前203年9月刘、项讲和,划鸿沟为界,以 东归楚,以西归汉。 前202年10月用张良、陈平计合诸侯兵追项 羽,大败。12月韩信、彭越来援,项羽 兵败垓下。,垓 下 之 围,课文串解,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 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在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王

5、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为项羽所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悲愤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走不脱。骓马走不脱啊将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跟着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思考:项羽为何会流泪?,在巨鹿之战中,

6、司马迁这样写诸侯: 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敢:害怕。 能:怜悯。 一个字表现司马迁描写人物传记的 准确传神,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于是项羽就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 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 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

7、,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思考:田父为什么要骗他?,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 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 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阻挡我的人都要被我攻破,我进攻的人都要臣服

8、,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使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使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部署战术,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 。,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这

9、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通“避”,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 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通“服”,出现生机,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

10、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然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以渡。”,又作“檥”通“移”,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于是项羽大声呼喝骑马冲下,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笑对死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笑道:“上天要使我灭亡,我还渡江

11、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宝马赠亭长,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 汉军数百人。,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

12、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头颅献故人,课文层次:,霸王别姬 东城快战 自刎乌江,你最欣赏哪个场景中的项羽? 在这个场景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 作者如何通过细节塑造这个人物形象?,霸王别姬,*语言描写 歌数阕:“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一腔怨愤,

13、万种低回,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英雄末路只悲,至此极矣。,动作描写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坑降卒,灭秦族,杀义帝, 不曾流过半滴眼泪,而垓下被围,四面楚歌, 面对美人和宝马,竟呜咽悲歌!,无情未必真英雄,侠骨柔情,重情重义。,洪泽湖,长江,淮河,垓下,阴陵,东城,乌江,东城快战,语言描写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后段对应)“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钱钟书评:“认输而不服气,故言之不足,再三言之。”,不服气的表现尽管有些自负, 但反映了他心有不甘,死到临头 不服输恰恰是英雄之气。,动作描写

14、溃围,斩将,刈旗 大呼,驰下,军皆披靡。 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 斩汉一将。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勇猛无敌,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 1、八百余人、百余人、二十八人表现他的日暮途穷 2、“左”字反复表现项羽的单纯 3、一“呼”一“叱”表现项羽的刚猛 4、“何如?”表现项羽的自负、得意、自我满足,乌江自刎,语言描写: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他心里装着江东父老,深感责任重大, 知耻重义,是他浩然之气的重要表现 动作描写:拒渡,赠马,献头 在生与死之间,毅然选择了死,而且是 笑对死亡,他维护了自己尊严,不能站着生, 躺下也要轰轰烈烈。英雄豪

15、气最后体现!,自刎乌江,拒渡 赠马 赐头,知耻重义,*宝马赠亭长,头颅赐故人重情重义,*笑言拒渡知耻近乎“勇”,总结,我们领略到了项羽别姬之时的重义多情;东城快战中以一当百的勇猛无敌;自刎乌江,笑迎死神的从容,知耻重义的浩然正气。 他既刚烈如火有柔情似水,他的勇敢,豪放,率真,磊落,仁义令他的周身 洋溢着人性之美,结合文中“太史公曰”一段评议,谈你对项羽功过及其失败原因的看法。,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 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 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

16、出,号为“霸王”,位虽 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 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 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功:,充分肯定了项羽在推翻秦朝统治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过: 1、目光短浅,缺乏政治远见,背关怀楚; 2、放逐义帝而自立,导致众叛亲离; 3、专恃武力经营天下,杀戮过重; 4、刚愎自大,难以采贤纳谏; 5、不知自省,失败却推脱于“天之 亡我,非战之罪”。,分析司马迁为什么把项羽写成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弟子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历代吟咏项羽的诗歌,乌江亭 百姓疲劳壮士衰,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