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十种课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354898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十种课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十种课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十种课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十种课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十种课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十种课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十种课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十种课型一、朗读课型(一)课型概说进行语调、语速、重音等技能训练。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二)教学模式第一步:创设朗读情境。第二步:训练朗读技能。第三步:讨论朗读体会。(三)课型举例:春第一步:读课文,学习朗读知识(1)朗读课文(2)介绍朗读知识语调:轻快、轻柔、由升到降 语速:快、稍快,慢、稍慢 重音:重读第二步:读课文,训练朗读技能(1)学生读课文,并确定每段的语调、语速、重音。(2)学生按下面的句式说朗读第 段,用 语调、 语速朗读, 要重读,表现出 。教师示范:第段,用轻快的 语调、稍快的语速朗读,盼望、来、近要重读,表现出盼春的热切心情。(教师范读)学生训练(说、读、

2、评)第段,用轻柔的语调、稍慢的语速朗读,一切、睡醒、欣欣然、朗润、涨、红要重读,表现出 春天来临的喜悦心情 。第段,用轻快的语调、稍快的语速朗读,钻、嫩嫩、绿绿、一大片、坐、躺、打、踢、赛、捉要重读,表现出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第三步:读课文,讨论朗读体会学生用下面的句式,讨论朗读体会:通过朗读,我读出了这篇文章的 。(从中心、层次、感情、特点等方面说话)学生说话:(1)通过朗读,我读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赞美大自然。(2)通过朗读,我读出了这篇文章的层次:盼春写春赞春。(3)通过朗读,我读出了这篇文章的感情:热爱大自然。(4)通过朗读,我读出了这篇文章的特点:语言简洁明快。(5)通过朗读,我读出

3、了这篇文章的特点:形象生动。(四)教案写作模式:教学目标:1、2、3教学模式:朗读课型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读课文,学习朗读知识1、朗读课文。2、教师介绍朗读知识第二步:读课文,训练朗读技能1、学习读课文,并确定每段的语调、语速、重音。2、学生按下面的句式说朗读第 段,用 语调、 语速朗读, 要重读,表现出 。3、教师示范4、学生训练(说、读、评)第三步:读课文,讨论朗读体会。学生用下面的句式,讨论朗读体会:通过朗读,我读出了这篇文章的 。二、背诵课型(一)课型概说通过指导背诵,理解课文,积累语言材料。(二)教学模式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第二步:读课文,找背

4、诵方法。第三步:读课文,测背诵效果。(三)课型举例论语六则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初读,读准字音。学生结合注释自由读课文。齐读,读出节奏。指导第一则的句子停顿:学/而时习之 (听录音划分另外五则的句子停顿)抽读,一人一则。读后教师评价。定标,确定目标。当堂背诵全文。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看译文背诵法。词语提示背诵法。层次背诵法。第三步:读课文,测背诵效果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背诵,单独抽背,教师评价。三、说读课型(一)课型概说边读边说,按要求说课文的内容、特点,通过读和说,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说话能力、概括能力。 (二)教学模式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读课文,说内容;第二步:读课文,说句子;第

5、三步:读课文,说特点。(三)课型举例回忆我的母亲第一步:读课文,说人物。1、通读全文。2、按下面的句式说话:从第 段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 的人。教师示范:从第 4 、5 段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 勤劳 的人。学生说话:从第 段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 俭朴能干 的人。从第 段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 宽厚仁慈 的人。从第 段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 坚强 的人。从第9、10 段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 有远见 的人。从第12 段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 支持革命 的人。3、按课文内容的顺序说:母亲是一个 、 、 、 、 、 的人。第二步:读课文,说句子1、读句子(找出文中关键的句子,反复阅读,体会句子的作用)。2、

6、按下面的句式说话:第 段 这句话的作用是 。教师示范:第 1 段,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这句话的作用是点出叙述的对象,抒发悲痛的感情。学生说话:第 4 段 母亲是个好劳动。 这句话的作用是概括了这一段的中心。第 5 段“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这句话的作用是写母亲对我的影响。 第三步:读课文,说特点。1、默读课文,找出文章选材、结构、表达、语言、感情等方面的特点。2、按下面的句式说话:这篇文章的特点是 。教师示范:这篇文章的特点是 语言朴素。学生说话:这篇文章的特点是 选材典型。这篇文章的特点是 结构严谨。这篇文章的特点是 记叙、议论和抒情自然结合。这篇文章的特点是 感情真挚

7、。课堂小结:学习方法。读写人的文章,怎么读?1、概括人物的品质。2、品味文章的语言。3、了解文章的特点四、讨论课型(一)课型概说讨论课型是在问题导引下,以讨论为主要教学推进手段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准备好有意义的讨论话题。教师要多引发学生热烈的争论,深入地思考。(二)教学模式分为四个基本步骤。第一步:阅读课文,提出问题;第二步:圈点课文,准备讨论;第三步:依据课文,展开讨论;第四步:再读课文,小结讨论。(三)课型举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一步:阅读课文,提出问题1、阅读课文。2、介绍知识。驳论文,通过驳论点,或驳论据,或驳论证,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点:指出对方论点的虚假。(举例)

8、驳论据:指出对方论据的虚假。(举例)驳论证:指出对方论证的虚假。(举例)3、提出问题。这篇驳论文中,你认为是驳论点,驳论据,还是驳论证?第二步:圈点课文,准备讨论。以读书为主要准备活动。学生围绕中心议题自读、圈画、批注或写简要心得体会。准备讨论第三步:依据课文,展开讨论。按要求根据中心议题展开讨论。按下面的句式说话,讨论:我认为是驳 。因为 。所以是驳 。学生可能出现的意见:1、我认为是驳论点。因为对方的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作者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正面观点:“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直截了当地批驳了对方的观点。所以是驳论点。2、我认为是驳论据。因为对方的论据是中国人信“地”、信

9、“物”、信“国联”,而现在求神拜佛。作者指出这只是一部分中国人,不能代表全体,从而指出对方的论据是错误的。所以是驳论据。3、我认为是驳论证。因为对方的论据是中国人信“地”、信“物”、信“国联”,这是“他信力”,而现在求神拜佛,是“自欺力”。从对方的论据推不出“自信力”,论据不能证明论点。所以是驳论证。第四步:再读课文,小结讨论1、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明确了:本文采取驳论证的方法,驳斥了对方的错误观点,即指出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观点,然后正面立论:“中国有着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2、布置作业五、质疑课型(一)课型概说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培养提问意识, 让学生乐问。教给提问

10、方法,让学生会问。(二)教学模式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读课文,发现问题;第二步:读课文,提出问题;第三步:读课文,分析、解决问题。(三)课型举例:犟龟第一步:读课文,发现问题1、教师指导。从词语上发现问题。如:表现性格的词语,体现动作的词语,突出中心的词语等。从句子上发现问题。如:重复出现的句子,描写的句子等。从内容上发现问题。如:表现的中心。从写法上发现问题。如:写作的特点。2、通读全文。学生自己读书,发现疑难问题或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标上记号。 第二步:读课文,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重点整理出下列几个问题。犟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课文中反复出现

11、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结尾句。我一直说,我会准时赶到的!的用意是什么?课文中写它几种动物各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其他动物没能去参加婚礼,小乌龟却去成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第三步:读课文,分析、解决问题1、再读课文,分析、解决问题。阅读课文,分组讨论,找出答案。 2、课堂小结。学生按下面句式谈学习体会:通过质疑讨论,我发现这篇课文的特点是 。六、分析课型(一)课型概说注重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行文思路的分析。运用分析课型,一方面达到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二)教学模式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分析写了什么; 第二步:分析怎么写的;第三步:分析为什么这样写。七、摘抄课

12、型(一)课型概说阅读课文,摘抄精彩的句子、语段,并熟读成诵,加强语言材料积累。(二)教学模式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读课文,确定摘抄内容;第二步:抄句段,熟读摘抄内容;第三步:谈体会,说出摘抄理由。八、读写课型(一)课型概说以对课文的仿写、缩写、扩写、改写、续写、评析等灵活多样的写作形式来促成读中悟写,写中思读,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结构立意等特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二)教学模式分为四个基本步骤。第一步:读,抓住课文特点;第二步:思,确定训练形式;第三步:写,完成读写任务;第四步:说,交流读写体会。九、鉴赏课型(一)课型概说鉴赏课型以鉴赏为主要内容来安排的课型。组织学生品味语言,理解

13、意蕴,感受形象,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二)教学模式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读课文,感知内容;第二步:品语言,领悟意象;第三步:析手法,评价作品。十、表演课型(一)课型概说通过表演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模式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阅读课文,感知内容;第二步:根据课文,设计表演;第三步:小组排练,进行表演。结束语:根据不同的内容,选用不同的课型;根据不同的学生,选用不同的课型;根据教师的特点,选用不同的课型。使模式有助于教师讲清阅读的规律,使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既要掌握模式的运用,又要打破模式的禁锢。几种课型结合起来,创造新的课型,根据新的教学内容,创造新的课型。学习模式的目的,在于不用模式。我们一直在教学中寻找最好的方法,然而实践告诉我们:无法之法,才是上上之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逐步确立了“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的理想观念,强调了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性,注重患者适应环境的能力,应用心理学知识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