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的发展趋势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354828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的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的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的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的发展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的发展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的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的发展趋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提高审美情趣,增加选文的文学含量语文教学有多项任务,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实施文学教育。“在语文学科中,文学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其他部分决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全面地融入其他部分,综合地、深刻地作用于其他部分,整体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品位。”文学教育承担着提高学生文学素质、道德水平、智能发展和语言素养的任务,它依托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灵魂的诗词歌赋、散文小说、剧本评论等五彩纷呈的文学样式进入学生的视野和思想,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会成为他们终生拥有的文化财富,这是语文教学范畴内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近时期来课程观的重要转变“主体观念”的诞生,核心是把学生作为人来看待。文学教育就是

2、要发展人的丰富的情感,应把发展学生内在的精神品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作为教育目标。语文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最大特点正在于它是一门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基础性学科,它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从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看,文学教育有着很高的地位。在儿童识字之后,读散文和诗歌便成了一个固定的主要教学内容,从孔夫子到唐宋以来一直如此。孔子教导学生“不学诗,无以言”,诗经作品便是当时的基本教材。传统蒙学课本千家诗中的作品大都浅近易懂,于儿童有益而无害,其中包括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清代中叶以后特别流行的古文观止,也是一本最好的全国通用语文教材,其中的200多篇散文精品一般都要求学生

3、熟读以至全文背诵。解放后,一度试行的文学课本,至今令人难忘。“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是我国语文教育史上的一次大变革。这是一次旨在加强语文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明确语文教育的目的任务并使之适应发展的可贵尝试。”回到教学实践中看,我们应该承认这样一种现实,广大师生都喜欢和看重文学作品,特别是好的诗文精品,而不愿多读政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就我而言,感觉上得最好的语文课,是我给学生读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课外读物的时候,或把自已的思想感情通过课文倾泻出来的时候;而在学生心目中,这样的语文课也是他们最盼望甚至最神往的。”究其原因,就是后者缺乏和读者在心理情感上的接近和沟通,缺乏文学作品那种情绪感染心理共鸣

4、,缺乏审美价值观念方面的参与创造欲望。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语文教育要培养人的情感,这和文学的陶冶精神是一致的。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不完全的、工具化的教育,会失去理性,最终失去人性。文学是人学,当然更能直接、形象地表达人的感情和对人的关怀,避免单层次、简单化、片面化的价值判断。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读经典名著,最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正如作家王蒙所说的那样:“一个懂文学的人比不懂文学的人感情世界要更为丰富多彩,心理结构亦更加完善;通过文学阅读,人们可以为自已建立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更好地调节自我的心理素质。”文学教育承担着人文教

5、育的绝大多数内容,而文学教育的削弱,也就使语文教育丧失了人文精神,导致了语文教育的缺陷。“近年来由于过多强调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技能训练,使得语文教育中丰初秋微凉富的文学因素被大忽略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以至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和削弱,这也是语文教学受到社会各界尖锐批评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学教育除了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建设精神家园等方面的作用外,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强化对语言丰富敏锐的感受力和驾驭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上,也有着不可低估和无法替代的作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在文学中发挥到了极致。因此,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

6、就可以从其丰富、优美、细腻、微妙的语言中,受到特有的语言磨练。“”可以说,一切语言(言语)教学,离开了文学化的教学方法,简直寸步难点行。最能体现语言价值与语言真谛的,是文学;最能负载语言价值和与语言真谛的,还是文学。“优秀的文学作品凝聚着历代文学大家运用语言的高超艺术,足为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文学语言是生活语言再加工的艺术产品,它富有形象性,具有“涵咏”不可解读的特点,蕴涵着独特的审美价值。鉴赏文学作品从品味语言入手,鉴赏的过程也是品味语言的过程。文学语言不仅能客观地描述自然、社会现象和人们的思想活动,而且能够艺术地展现“人物形象”,反映作者的观念情感并深刻地揭示生活的内涵。同时,文学语言以感

7、人为目的,较之一般的交际语言、实用语言,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音韵性等特点,更能激活“多元化”的思维功能,使其头脑中形象思维活动与理性思维活动产生碰撞、交迭,从而发现作者创造的非现实的、然而又不失真实性的世界的本质特征。从本质上说,语文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训练人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学语言教育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机能的作用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也独具优势。培养学生的深层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种深层阅读能力应具有明显的理性化特征。通观文学类课文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把握明示性信息的基础上,破译隐示性信息;到合理运用与阅读材料有关的背景知识,体悟作者写作动机

8、;根据不同文体的创作规律,评价作品社会价值等等都需要借助深层阅读能力来完成。反过来说,深层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主要是在文学鉴赏活动中体现和完成的。50年来,中学语文的文学教育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1956年曾经编写过一套文学课本,推行文学教育,但到1958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被迫停用。60年代初,权威人士念起“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的紧箍咒,以后干脆写进教学大纲,于是文学教育成为禁区。直到198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全国越来越高的要求恢复乃至加强文学教育的呼声鼓舞下,才在阅读写作分编教材的说明中,重提文学教育的任务。到1986年,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一条,才写进了教学大纲,到199

9、9年教育部修订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才明确提出高中语文文学教育的任务,文学教育终于恢复了应有的地位。新世纪的语文教育,期待着文学教育的回归。语文教材应更加注重选文的文学含量。“中学语文教学加强文学教育,一要使语文教科书具有文学的兴味,从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和汲取世界进步文化的角度,选入适量的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二要遵循文学教学的规律,讲究文学教学的方法。”2000年1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文学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60%.高二全部是文学作品,包括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着重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欣赏能力。高三三分之二是文学作品,在高二的基础上

10、着重培养理解、评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所选作品,大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除了保留离骚、孔雀东南飞、琵琶行、阿Q正传、祝福、荷塘月色等传统名篇外,还新选了不少素有定评的“至情”、“至性”之文,如诗经中的氓、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王实甫的长亭送别、孔尚任的哀江南、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一滴水,一滴泪等等。通过文学作品的积累、感悟和熏陶,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塑造美好心灵,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逐步确立了“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的理想观念,强调了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性,注重患者适应环境的能力,应用心理学知识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