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保护贸易的手段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344201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各国保护贸易的手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世界各国保护贸易的手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世界各国保护贸易的手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世界各国保护贸易的手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世界各国保护贸易的手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各国保护贸易的手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各国保护贸易的手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各国保护贸易的手段世界各国为了发展对外贸易,都制定了各自的对外贸易政策,有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服务和投资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服务出口和对外投资给予优惠和补贴。保护贸易政策基本上是后进国家或竞争力弱的国家崇尚的贸易政策。它始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出现了美国和德国发展幼稚工业的保护政策,在19291933年大危机后,演变为流行的超贸易保护政策。第一节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在这段时期内,封建主义经济基础逐渐瓦解,

2、资本主义因素迅速发展。与此相适应,产生了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政策,它是重商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历史背景(一)商业革命:重商主义兴起的物质基础在封建社会制度的解体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的工厂手工业,雇佣劳动关系由此被普遍推广。商人资本家控制了由小手工业生产者进行的生产过程,建立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始形态。16世纪伟大的地理大发现,开辟海上新航线,使传统的路上交易改变为海上交易,商品交换遍及全球,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地理大发现对商人资本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二)政府干预:重商主义的政治基础为了减轻贸易的风险,商人阶层需要开辟殖民地,控制同海外各地的贸易,实现这一理想需借助国家强大的政治与军事力量。而西欧封

3、建王朝的统治者为满足王室巨额的生活和军事开支,也需要从商人阶层中取得大量的货币供给,从巩固政权,扩充实力的角度,纷纷提出富国强兵的要求。因此,建立强大的海军,参与海外殖民地的开拓和发展对外贸易就成为封建国家的首要选择。(三)文艺复兴:重商主义的文化基础14世纪的文艺复兴对长期生活在中世纪黑暗的宗教统治者下的人们以强烈的精神震撼与思想启迪。人们开始正视与追求自身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需求。这引起了社会公众对财富积累的热忱关注,并进而演化为“拜金主义”的社会思潮。二、基本思想内容重商主义是15世纪到17世纪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政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欧洲国家

4、普遍实行的一种保护贸易政策,是当时欧洲各国旨在实现国家富强的一系列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商主义经历了两个发展时期,即早期重金主义和晚期贸易差额论,或称为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流行于1516世纪中叶,晚期重商主义流行于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晚。(一)早期重金主义绝对禁止贵重金属的外流。为此,当时执行重商主义政策的国家禁止货币出口,由国家垄断全部贸易,外国人来本国进行贸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所得到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的货物。早期重商主义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人威廉.斯塔福。(二)晚期贸易差额论所谓贸易差额论即通过对外贸易的出口大于进口,从中取得顺差,以增加货币

5、流入量。“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只有多输出货物,才能得到更多的货币,为了保证有利的贸易差额,托马斯.孟主张扩大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出口,减少外国制品的进口,反对英国居民消费英国能够生产的外国产品。它还住上发展加工工业,发展转口贸易。(三)意义及局限性1.历史意义(1)重商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和欧洲各国工业生产的发展;(2)重商主义重视货币、追求贸易顺差、强调国家干预对外贸易、推行“奖出限入”措施以及鼓励发展出口工业等政策措施至今仍对国际贸易有重要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3)再则,重商主义提出的许多重要概念,为后人研究贸易理论与政策打下了基础。2.局限性(1)它把经

6、济活动局限于流通领域。(2)重商主义的财富观是错误的。(3)重商主义只用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资源。第二节 保护关税论一、背景汉密尔顿是美国独立后第一任财政部长。当时美国在政治上刚刚独立,经济上仍属殖民地经济形态,国内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仅限于农产品加工和手工业品的制造,处于十分落后的水平。北方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实行保护关税的政策,以独立地发展本国经济,南部种植园主则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继续向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出售小麦、棉花、烟草、木材等农林产品,用以交换这些国家的工业品。在此背景下,汉密尔顿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于1791年12月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制造业的报告。在报告中他阐述了保护和

7、发展制造业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极力主张保护关税政策,并提出了以加强国家干预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措施。二、主要内容(一)制造业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二)保护和发展制造业的关键在于加强国家干预,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三、理论评述(一)其理论标志着从重商主义分离出来的两大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二)为落后国家寻求经济发展和维护经济独立提供了理论借鉴(三)没有看到保护措施的消极后果,存在局限性第三节 幼稚工业保护论这一理论首先是由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提出的。美国在独立战争以后,在政治上取得了独立,然而在经济上仍然依赖于英国,英国大量廉价的工业品继续涌入美国,使得刚刚起步的美国工业遭受

8、严重的挫折。1791年,在乔治.华盛顿总统时期,汉密尔顿提出了保护美国幼稚的制造业的必要性。一、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李斯特认为,国家的存在比个人的存在更加重要,国家的存在为个人与全体的安全、福利、进步以及文化等的第一条件。因此,个人的经济利益应从属于国家的真正的财富的增加与维持。二、幼稚工业保护学说在批驳自由贸易的基础上,李斯特建立了他的幼稚工业保护学说。(一)保护的对象和时间。李斯特指出,处于农工业阶段的国家应该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保护的对象不是农业,而是刚刚开始发展起来且面临强大竞争对手工业。(二)保护的主要手段。李斯持在认定贸易政策的必要性,确定了保护对象和保护期限后,提出保护的主要手

9、段是对幼稚工业品征收高额进口关税,同时免征或轻征与被保护的幼稚工业相联系的复杂机器设备的进口税。三、对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学说的评价(一)李斯特保护贸易学说在德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起过积极的作用,它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李斯特保护贸易政策的影响下,1879年俾斯麦改革关税制度,对钢铁、纺织品、化学品征收高额进口税。1898年又一次修正关税法,使德国成为欧洲的高度保护贸易国家之一。这些保护手段使德国用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用现代的生产代替了宗法制的生产。(二)李斯特的保护贸易学说存在一些缺陷。首先,他对生产力这个概念理解不深,对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各因素的分析也很混乱,以至于提出“工业的生

10、产力比农业生产力高得多”的错误说法。其次,他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也是不科学的,因为这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过程。(三)李斯特的保护贸易学说的积极作用。李斯特的保护贸易学说的保护对象的将来有前途的幼稚工业,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利益也予以承认。而且,他主张保护贸易是过渡手段自由贸易是最终目的。这种观点对于今天一些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四节 超保护贸易论超贸易保护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其代表作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人们一般称他的理论为凯恩斯主义。一、总供给与总需求凯恩斯主义十分重视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认为只有实现二者的平衡,才能解决困扰资本主

11、义世界的失业问题,为此,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应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二、投资乘数与外贸乘数为证明增加新投资对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好处,凯恩斯提出了投资乘数理论。凯恩斯把反映投资增长和国民收入扩大之间的依存关系称为乘数或倍数理论。在国内投资乘数理论的基础上,凯恩斯的支持者们引伸出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他们认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一国的进口则与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当商品和劳务出口时,从国外得到的货币收入会使出口产业部门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它必然引起其他产业部门生产增加,就业增多,收入增加如此反复,收入增加量将为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当商品和劳务进口时,必然向国外支付

12、货币,于是收入减少,消费随之下降,与储蓄一样,成为国民收入中的漏洞,他们得出结论,只有当贸易为顺差获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就业量,提高国民的收入,此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这就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涵义。三、数学分析C+S+T十M=GNP=C+I+G+X现在我们假定政府税收与政府支出相等即T=G,进出口也相等即X=M。由于C是同一的量,那么,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主要因素就是储蓄和投资,也就是S与I是否相等。为便于分析,现在我们建立总需求函数:Y (即GNP) =C十I+G+(XM)这一总需求函数表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进出口这些变量的变动,会影响总产出量

13、Y即GNP的变动,其影响的程度在不同情况下是很不相同的。例如,如果没有实现充分就业也就是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每一变量的变动,会引起总产出量Y发生成倍的变动,这种现象被称作乘数作用。以投资为例,现假定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消费者每新增加一元钱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为4/5,当投资新增1000元时,向投资者供应1000元货物的企业取得1000元收入,按照4/5的比例,其中的800元又作为消费支出,循此下去,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连锁效应,最后,总产出由于这笔投资所增加的量将不是1000元,而是5000元。我们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出来:1000+800+ 640+=10001+4/5+(4/5)2+(4/

14、5)3+=10001/(1-4/5)=10005=5000(元)这里的5就是乘数,它说明一笔投资将以其5倍的量使其总产出量增加。当然,现实经济生活中,会有很多因素对这种连锁反应发生影响,乘数可能不是5而是3或者2等等,只要未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或大或小的乘数作用总是存在的。如果我们用C代表消费,用Ca代表自发消费(即不受收入影响的消费部分),用b代表际消费倾向(即每新增加一单位收入消费者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率),仍然用Y代表总产出也就是总收入,那么,可以建立消费函数如下:C=Ca十bY (1)总需求函数为:Y=C十I+G十(XM) (2)将(1)式代人(2)式,Y=Ca+bY十

15、I十G+(XM)经整理,得:YbY=Ca十I十G十(XM)Y(1-b)=Ca+I十G(X-M)Y=(1/1b)Ca+I+G(X-M) (3)式中1/1b就是乘数,如果Ca、G、(X-M)不变,I的增加或减少将以其增量的1/1b发生变动,也会以增量的1/1b倍引起Y的变动。因此,1/1b既是投资乘数也是外贸乘数。如果X大于M,通过乘数作用,会成倍增大总需求,使Y的总量增加;如果X小于M,则会成倍减少总需求,使Y的总量减少,从而影响就业总量。四、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意义及其局限性(一)意义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表明,如果一国存在闲置的社会资源,那么通过出口净额的增加将导致国民收入倍增。因此,一国应努力扩大出口,把扩大出口所带来的增加收入较多的利用于国内消费,同时减少进口,扩大贸易顺差,确实有助于增加国内的就业机会,活跃市场和促进经济发展。(二)局限性一是贸易顺差与国内通货膨胀的矛盾。二是贸易顺差引起的国内价格上升与出口持续增加产生矛盾。三是各个国家贸易顺差与世界总进口值增加的矛盾。第五节 中心外围论一、中心外围论的代表人物英国的辛格.阿根廷的普雷维什和瑞典的缪尔达尔,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贸易自由主义进行思维,并且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提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主张,人们将他们的理论称之为“辛普缪论证”。二、中心外围论的主要观点根据中心外围论学说,世界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