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340437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海市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上海市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上海市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上海市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印发上海市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上海市人民政府沪经信装(2012)427号各区县经委(商务委)、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和上海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上海汽车产业发展实际,我委编制了上海市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2年7月17日上海市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一、“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在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

2、兴规划和各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迅猛,汽车产量从2005年的570.49万辆增长到 2010年的1865.4万辆,5年间增长了2.3倍,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本市汽车制造业抓住有利机遇,锐意进取,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轿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研发体系,实现自主品牌汽车、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质的突破,形成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多产品、多车型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行业核心竞争能力显著提高。1.汽车产业整体规模和实力稳步提升。2010年,本市汽车制造业在国内轿车各细分市场领域全面出击,生产形势良好,全年本地生产各类汽车169.89万辆,比上年增长35.9%,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轿车159.77

3、万辆,增长30.5%;全年完成汽车工业总产值超过361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2%,同比增长43%;实现利润超过500亿元。2010年,上汽集团整车销量达到358万辆,占全国总销量(1806万辆)的19.8%;华普汽车销量为5.8万辆。2.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品逐步上市。其中,上海通用君越混合动力车型ECO-Hybrid、上汽荣威BSG混合动力轿车实现了小批量投产和上市销售。超级电容、电池电容和二甲醚公交车进行示范运行。华普甲醇汽车做好了量产准备。上海顺利完成了“十城千辆”第一阶段任务,私人购买试点方案正在积极准备,嘉定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区正在建设,启动了充电设施地方建设规

4、范的制定,基本完成了一批充换电站和400个充电桩的布点建设。上海世博会1538辆10多种技术路线、20多款新能源汽车184天载客超过2亿人次,运行里程超过2000万公里,实现了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水平最高、运行最集中、频次最强的示范运行。加大招商引资与产业基地建设力度,吸引多家国内外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企业落户上海,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获得了国际级新能源机动车检测中心资质,并基本具备了22项新能源汽车检测能力。新增5位专家进入国家;引进了一批从事电池及隔膜、电机、电驱系统研发的核心团队。上海汽车产业整合国内外资源,上汽集团与美国A123电池公司设立合资企业,加快产业化。

5、3.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不断加强。自主研发体系建设方面,上汽集团加快建设安亭的自主研发创新基地,逐步形成了中国主导、全球联动的自主研发体系。上海大众、通用泛亚、菲亚特、标致雪铁龙等外资企业加强了产品创新能力建设;华普、申龙等民营企业也加快了技术中心的建设。通过整合上汽和南汽的优势资源,上海拥有了荣威、MG以及华普的自主品牌产品,且上海在全国首先拥有了中高级自主品牌。其中,上海汽车打造了荣威750、荣威550、荣威350、MG7、MG6、MG3等不同平台产品阵营。荣威550获得了“2010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上海华普成为吉利汽车英伦品牌事业部,与全球鹰、帝豪并列为吉利三大子

6、品牌,车型包括TX4伦敦出租车和上海英伦等。4.汽车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上海国际汽车城内二手车交易市场已经建成并营运;汽车零配件出口基地硬件建设已完成;汽车金融服务已初步形成了结算、融资、资本运作三大功能;汽车会展中心、汽车展示贸易区已建成使用;上海国际赛车场成功举办F1大奖赛等国际赛事;汽车博物馆、汽车主题公园建成营业且运行良好。5.国际国内资源整合形成新局面。2006年,吉利汽车与英国锰铜控股组建新合资公司,在上海华普生产TX4伦敦出租车。上汽集团在北美、欧洲、日本、韩国等地设立海外公司,在香港成立全资的上海汽车香港投资有限公司。通用汽车与上汽集团成立香港合资投资公司,注册资金为1亿美元;

7、上汽集团以51%的股权获得上海通用控股权;上汽集团与通用汽车将以印度市场为起点,联手拓展亚洲新兴市场业务。上汽集团与通用汽车签订以新能源技术为主的开发和应用技术合作协议,标志着中国汽车企业首次与跨国公司在动力总成这一核心技术上进行联合开发。吉利汽车完成对瑞典沃尔沃汽车的收购,沃尔沃中国总部、销售总部和沃尔沃汽车中国技术中心已落户上海嘉定工业区北区。此外,在循环经济方面的探索也取得了新成果,上海世博会“零排放”的用车理念带来了崇尚低碳、崇尚绿色的用车环境。2010年,上海汽车制造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35%。“十一五”期间,上海汽车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突破,但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

8、的掌握还不够全面,自主开发面临技术发展、市场拓展、出口以及全球经营等多方面挑战。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产业化能力、动力电池性能、配套设施以及技术标准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快发展。核心零部件和高端电子产品自主化进程缓慢。商用车发展资源需进一步整合,速度需进一步加快。汽车服务业发展潜力还未完全释放,车联网等信息服务业尚在起步阶段。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功能建设定位。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和趋势(一)国际环境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回归实体经济,低碳经济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市场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全球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更趋明显;全球汽车工业格局将发生剧

9、烈变动,可能出现日韩系、美系、欧系以及以中印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车系四股力量并立的局面;传统汽车的能源动力系统持续优化;汽车电子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成为竞争制高点;汽车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零部件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日趋显著;全球技术合作战略联盟日益盛行。(二)国内环境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预计至2015年,国内汽车的产能将达到3800万辆,消费量将达到3000万辆,中国汽车消费将占全球汽车总消费的25%左右。未来10年将是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国家出台各类政策,鼓励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鼓励汽车行业兼并重组,鼓励自主创新,鼓励汽车产品出口

10、等。汽车租赁、汽车金融、车联网等成为汽车服务业新的发展热点。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中高端整车进口量将较快增长,零部件进口价格也将相对降低,一方面有利于国内企业优先采用先进的零部件模块和总成,另一方面将使零部件出口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三)上海环境后世博时代,上海将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方针,重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升级步伐,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的综合效应将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此外,上海处于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汽车服务产业的能级提升创造了条件。(四)上海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国际汽车产业呈现由汽车制造向汽车研发转

11、移的趋势。中国是新兴国家的代表,上海的总部经济效应明显,将从国际汽车产业研发转移中获取更多机会。全球性采购促成汽车高端零部件向低成本国家转移。中国将获得承接制造更高等级汽车零部件的机遇。上海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将在高端零部件制造和采购转移中获得更快发展。低碳技术与低碳经济是未来20年内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上海经济实力强,科技水平高,城市开放度高,智力资源丰富,有能力在低碳经济上率先发展。国家支持大型汽车龙头企业并购重组。这对具有自主研发能力、自主品牌产品和规模优势的上海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是利好。汽车服务行业方兴未艾,现代汽车服务业展现巨大潜力。上海具有综合性汽车产业基地的功能配套优势,市场和消费者的

12、成熟度更高,汽车服务市场具有更好的发展机遇。上海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将带动汽车产业在相应的智能信息、汽车电子商务、汽车金融、汽车物流以及云计算改造等方面取得新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上海拥有国内一流大学智力资源和研发机构集聚的教育研发优势。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国际化经营意识强,具有多元化国际经营的新思路。(五)上海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研发面临的挑战。传统汽车的节能减排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合资外方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改进。新能源汽车研发在先进技术和资金投入方面仍有差距。汽车零部件工业面临“三明治效应”。零部件技术竞争承受“三明治效应”的压力,即高端产品开发受到来

13、自发达国家的技术压力,且对汽车电子技术的掌控还有待加强,产品成本优势受到来自新兴国家的低价压力。低技术含量的汽车制造环节向中西部转移。上海土地、劳动力等各项制造成本日益升高,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整车制造和零部件生产将不断向成本更低的中西部转移,汽车产业的产值也将随之转移。国内各城市汽车产业之间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其中长春、武汉、广州、成都、北京等发展较快。上海汽车产业取得的专利数量较少。专利的数量表示对先进技术和先进设计的掌控程度,上海汽车专利数量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十二五”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方针,注重内涵式发展,围绕“全面

1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线,利用上海的产业基础和综合优势,大力发挥引领和服务的作用,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建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汽车产业信息化与服务化等领域的全面发展,成为率先支撑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率先支撑上海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二)“十二五”发展原则1.具体功能定位:(1)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集成和创新示范区;(2)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创新和产业化集聚区;(3)我国自主品牌和中高档整车研发制造功能区;(4)我国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核心区;(5)我国信息化和现代汽车服务业创新引领区。2.主要发展原则:(1)坚持自主品牌产品与合资品牌产品统筹均衡发展,

15、既保持一定的中高级轿车产品和产业规模,又突出自主品牌产品加快发展,提升产品档次和技术水平。(2)坚持汽车自主创新与抢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制高点相结合,不断健全传统汽车的自主创新体系,同步攻克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率先实现产业化。(3)坚持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和重点领域的优先发展,积极发挥高附加值整车的带动效应,提高汽车零部件的技术水平,集聚国内领先的产业链关键环节。(4)坚持汽车产业国内外布局和本地发展的有机结合,保持总部、研发、销售和中高档整车制造等功能在本地的发展,同步推进在全球和国内的合理布局,扩大市场占有率。(5)坚持汽车产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汽车产业绿色化制造和集约式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物流等环节的效率,创新节能减排技术。(三)“十二五”发展目标1.总目标上海汽车产业继续成为支撑上海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到2015年:(1)上海汽车产业实现汽车产销550万辆左右,其中本地生产210万辆左右;(2)本土和自主品牌汽车产销200万辆,其中本地生产30万辆左右;(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0%,其中新能源汽车“十二五”期间产销累计达到3万辆以上规模;(4)成为我国汽车产业重要的研发制造中心、创新引领和示范基地。2.分类目标(1)产业规模。巩固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