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一般检验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02335717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PPT 页数:236 大小:64.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尿液一般检验_第1页
第1页 / 共236页
尿液一般检验_第2页
第2页 / 共236页
尿液一般检验_第3页
第3页 / 共236页
尿液一般检验_第4页
第4页 / 共236页
尿液一般检验_第5页
第5页 / 共2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尿液一般检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尿液一般检验(2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尿液是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排泌所产生的终末代谢产物,尿液的组成和性状可反映机体的代谢状况,并受机体各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 尿液一般检验的主要目的有: 协助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协助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 安全用药的监护,第一节 尿液理学检查 一、尿量 尿量是指24h内排出体外的尿液总量。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肾脏生成尿液的能力和肾脏稀释与浓缩功能。尿量的变化还受内分泌功能、精神因素、年龄、环境(湿度和温度等)、活动量、饮食、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即使是健康人,24h尿量的变化也较大。 【检测原理】使用量筒等刻度容器直接测定尿量(表5-0-1)。,【

2、方法学评价】直接法准确性较好,但需要加防腐剂。累计法需多次测定,误差较大,易漏测,可影响结果准确性。计时法常用于观察危重患者的排尿量。 【质量保证】尿量测定的容器应有清晰的容积刻度(精确到毫升);必须采集全部尿液;24h尿量读数误差不能大于20ml。 【参考区间】成年人:l2L/24h,即1ml/(hkg);儿童按体重计算尿量,大约为成年人的34倍。,【临床意义】 1多尿 多尿是指成人24h尿量超过2.5L,儿童24h尿量超过3L。 (1)生理性多尿:当肾脏功能正常时,因外源性或生理性因素所致的多尿,可见于食用含水分较高的食物或水果等、过多饮水、过多静脉输注液体、精神紧张或癔症。也可见于服用咖

3、啡因、脱水剂、噻嗪类利尿剂等有利尿作用的药物。 (2)病理性多尿:病理性多尿的原因与发生机制见表5-1。,2少尿或无尿 少尿(oliguria)是指每小时尿量持续小于17ml(儿童0.8ml/kg)或24h尿量小于400ml; 12h无尿或24h尿量小于l00ml为无尿(anuria)。 无尿发展至排不出尿液称为尿闭。 生理性少尿多见于出汗过多或缺水。病理性少尿的类型与临床意义见表5-1-1。,二、颜色和透明度 【检测原理】通过肉眼或尿液分析仪判断尿液颜色和透明度。透明度一般以浑浊度表示,可分清晰透明、轻微浑浊(雾状)、浑浊(云雾状)、明显浑浊4个等级。尿液浑浊度与盐类结晶、酸碱度和温度有关,

4、也与有形成分的种类和数量有关。,【方法学评价】尿液颜色和透明度受尿液分析仪设计标准或检验人员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故尿液颜色和透明度的判断很难统一,临床应用中仅作参考。 【质量保证】见表5-2-0。,【参考值】淡黄色、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健康人尿液因含有尿色素、尿胆原、尿胆素及尿卟啉等物质而多呈淡黄色。 生理情况下尿液颜色变化较大: 大量饮水、寒冷时尿量增多则颜色淡;饮水少、运动、出汗等时尿量少而颜色深。食用大量胡萝卜、木瓜等可使尿液呈深黄色,食用芦荟则尿液呈红色。 女性月经血的污染也可使尿液呈红色。 药物对尿液颜色也有一定的影响(表5-2)。,2病理变化 尿液常见的颜色变化有红

5、色、深黄色、白色等。 (1)红色:最常见的尿液颜色变化,其原因与评价见表5-3-0;不同原因所致的红色尿液的鉴别见表5-3。,(2)深黄色:最常见于胆红素尿,尿液呈深黄色,振荡后泡沫仍呈黄色,胆红素定性试验阳性(药物性深黄色尿液振荡后泡沫呈乳白色,胆红素定性试验阴性)。常见于胆汁淤积性黄疸及肝细胞性黄疸。但尿液放置过久后,胆红素被氧化为胆绿素使尿液呈棕绿色。 (3)白色:白色尿液的原因与评价见表5-3-1。,(4)黑褐色:见于重症血尿、变性血红蛋白尿,也可见于酪氨酸病、酚中毒、黑尿酸症或黑色素瘤等。 (5)蓝色:主要见于尿布蓝染综合征,主要是由尿液中过多的尿蓝母衍生物靛蓝所致,也可见于尿蓝母、

6、靛青生成过多的某些胃肠疾病。 (6)淡绿色: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新鲜尿液发生浑浊可由盐类结晶、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细菌、乳糜等引起。浑浊尿产生的原因及特点见表5-4。,三、比重 尿比重是指尿液在4时与同体积纯水重量之比,是尿液中所含溶质浓度的指标。 【检测原理】尿比重检测方法与原理见表5-4-0。 【方法学评价】尿比重检测的方法学评价见表5-4-1。 【质量保证】尿比重检测的质量保证见表5-4-2。,【参考区间】成人:随机尿1.0031.030;晨尿大于1.020。新生儿:1.0021.004。 【临床意义】尿比重可粗略反映肾脏的浓缩与稀释功能。 1高比重尿 尿少比重增高:见于急性肾

7、炎、肝脏疾病、心力衰竭、周围循环衰竭、高热、脱水或大量排汗等。尿多比重增高:常见于糖尿病、使用放射造影剂等。,2低比重尿 尿液比重常小于1.015时,称为低渗尿或低比重尿。如尿液比重固定在1.0100.003(与肾小球滤过液比重接近),称为等渗尿,提示肾脏稀释浓缩功能严重损害,可见于急性肾衰竭多尿期、慢性肾衰竭、肾小管间质疾病、急性肾小管坏死等。尿崩症常出现严重的低比重尿(1.003,可低至1.001)。 3药物影响 右旋糖酐、造影剂、蔗糖等可引起尿比重增高;氨基糖苷类、锂、甲氧氟烷可使尿比重减低。,四、尿渗量 尿渗量是指尿液中具有渗透活性的全部溶质微粒的总数量,与颗粒大小及所带电荷无关,反映

8、了溶质和水的相对排出速度,蛋白质和葡萄糖等大分子物质对其影响较小。 【检测原理】冰点渗透压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冰点下降溶液结冰曲线计算出尿渗量。,【方法学评价】冰点渗透压计测定的准确性高,不受温度的影响,但主要与溶质的颗粒数量有关。 【质量保证】 标本采集:尿液标本应采集于洁净、干燥、无防腐剂的带盖容器内,并立即送检。 标本离心:离心去除标本中的不溶性颗粒,但注意不能丢失盐类结晶。 标本保存:若不能立即测定,应将标本保存于冰箱内,测定前置于温水浴中,使盐类结晶溶解。,【参考区间】尿渗量:6001 000 mmol/kg H2O(相当于SG 1.0151.025)。最大范围401400 mmol

9、/kg H2O。尿渗量/血浆渗量为(3.04.7)1.0。 【临床意义】尿渗量主要与溶质的颗粒数量有关,在评价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方面,较尿比重优越。,1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 健康人禁水12h后,尿渗量与血浆渗量之比大于3,尿渗量大于800 mmol /kg H2O。若低于此值,说明肾脏浓缩功能不全。等渗尿或低渗尿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阻塞性肾病等慢性间质性病变等。 2鉴别肾性和肾前性少尿 肾小管坏死导致肾性少尿时,尿渗量降低(常小于350 mmol /kg H2O)。肾前性少尿时肾小管浓缩功能无明显降低,故尿渗量较高(常大于450 mmol /kg H2O)。,五、气味

10、【参考区间】微弱芳香气味。 【临床意义】健康人新鲜尿液的气味源自尿液中酯类及挥发性酸。如果尿液标本久置,因尿素分解可出现氨臭味。尿液气味可受药物或食物影响。新鲜尿液出现异常气味的原因见表5-5。,第二节 尿液化学检查 一、酸碱度 尿液酸碱度简称为尿液酸度,分为可滴定酸度和真酸度,前者可用酸碱滴定法进行测定,相当于尿液酸度总量,后者是指尿液中所有能解离的氢离子浓度,通常用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来表示。 【检测原理】尿液酸度测定的原理见表5-6-1。 【方法学评价】尿液酸度测定的方法学评价见表5-6。 【质量保证】尿液酸度测定的质量保证见表5-6-2。,【参考区间】正常饮食条件下:晨尿pH 5.56.

11、5,平均pH 6.0。随机尿pH 4.58.0。尿液可滴定酸度:2040mmo1/24h尿。 【临床意义】尿液酸度检测主要用于了解机体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情况,尿液酸碱度是诊断呼吸性或代谢性酸/碱中毒的重要指标。另外,可通过尿液pH的变化来调节结石病患者的饮食状态,或帮助机体解毒、促进药物排泄。,1生理性变化 尿液pH受食物、进餐后碱潮状态、生理活动和药物影响(表5-7)。进餐后,因胃黏膜分泌盐酸以助消化,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肾小管的泌H作用减低和重吸收Cl-作用增强,尿液pH呈一过性增高,即为碱潮。 2病理性变化 病理状态下尿液pH变化见表5-7。,3药物影响 用氯化铵酸化尿液,可促进碱性药

12、物从尿液排泄,对使用四环素类、呋喃妥因治疗泌尿系统感染非常有利。 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可促进酸性药物从尿液排泄,常用于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时。 发生溶血反应时,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可促进血红蛋白溶解及排泄。,二、蛋白质 蛋白质是尿液化学成分检查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孔径屏障和电荷屏障作用,血浆的中和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清蛋白、球蛋白不能通过滤过膜;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则可以自由通过滤过膜,但其滤过量低,95%又在近曲小管中被重吸收。因此,终尿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仅为30130mg/24h。随机尿中蛋白质为080mg/L,

13、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当尿液中的蛋白质超过150mg/24h(或超过100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称为蛋白尿。,【检测原理】尿液蛋白检测的方法与原理见表5-8-1。 【方法学评价】 1试带法 主要用于尿液分析仪,必要时也可用于肉眼观察。操作简便、快速、易于标准化,适用于健康普查或临床筛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试带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见表5-8-2。 试带法检测尿蛋白的干扰因素及评价见表5-8。 2磺基水杨酸法 其特点与评价见表5-8-3。 3加热乙酸法 其特点与评价见表5-8-4。,【质量保证】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尿蛋白定性检查方法。初次就诊患者、现场快速检测、健康体检、疾病筛检等,可采

14、用化学试带法或磺基水杨酸法。当进行疗效观察或预后判断时,不宜只采用试带法或磺基水杨酸法,而需要配合加热乙酸法,必要时还需进行尿蛋白定量和特定蛋白质的分析。 尿液蛋白检测的质量保证见表5-8-5。,【参考区间】阴性。 【临床意义】 1生理性蛋白尿 因机体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所产生的蛋白尿,称生理性蛋白尿(表5-8-6)。 2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是最常见的蛋白尿。根据滤过膜损伤程度及尿蛋白的组分,可将其分为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其鉴别见表5-9。,(2)肾小管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管受到感染、中毒损伤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重吸收能力降低或抑制,而出现的以相对分子质

15、量较小的蛋白为主的蛋白尿。常见于肾小管损伤性疾病。 (3)混合性蛋白尿:病变同时或相继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而产生的蛋白尿,称为混合性蛋白尿。,(4)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正常,因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或阳性电荷蛋白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称为溢出性蛋白尿)。 (5)组织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是指来源于肾小管代谢产生的、组织破坏分解的、炎症或药物刺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进入尿液而形成的蛋白尿。,根据蛋白尿发生的部位又可将病理性蛋白尿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蛋白尿(表5-9-1)。 肾前性蛋白尿的临床意义及特性见表5-10。 肾性蛋白尿

16、主要是肾小球性、肾小管性和混合性蛋白尿。 肾后性蛋白尿:最主要见于膀胱以下尿道的炎症、结石、结核、肿瘤,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疾病,生殖系统炎症等。,三、葡萄糖 健康人尿液中有微量葡萄糖(2.8mmol/24h),普通方法检测为阴性。当血糖浓度超过8.88mmol/L(1.6g/L)时,尿液中开始出现葡萄糖。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称为糖尿。 尿糖主要指葡萄糖,也有微量乳糖、半乳糖、果糖、核糖、戊糖、蔗糖等。 尿液中是否出现葡萄糖取决于血糖浓度、肾血流量和肾糖阈。,【检测原理】尿液葡萄糖检测原理见表5-10-1。 【方法学评价】 1试带法 (1)灵敏度和特异性:虽然色素原不同,但大多不与非葡萄糖还原物质发生反应,故试带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1.672.78mmol/L),简便快速,适用于自动化分析。 (2)干扰因素:试带法的干扰因素见表5-10-2。,2班氏法 本法稳定,试验要求和成本较低,为非特异性方法,可测定尿液中所有还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