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科课程的特点.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329595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科课程的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分科课程的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分科课程的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分科课程的特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分科课程的特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科课程的特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科课程的特点.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科课程的特点。分科课程的特点有:(1) 科目化。分科课程强调科学知识的分门别类,因而要求根据不同的科目编制不同的教学内容,每一内容对应某一科学领域。(2) 预设性。所有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是预告设计的,这样可以保证科学知识的严密性与教学内容的完整性。(3) 结构化。内容编排时强调根据学科逻辑进行编排,强调某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与结构序列,而甚少考虑教学的逻辑,特别是学生的心理发展。(4) 学问化。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学问,只有学问中包含的知识才是课程的恰当内容。(5) 专业化。分科课程强调独立的专门的学问,因为每门学科都有着不同的结构,因而不可能将各种学科进行整合,而必须采取专业化的方

2、式。(6) 系统化。强调某种学科知识的系统与完整。简述学科课程的局限学科课程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 按学科组织教学内容,容易把相关知识割裂;(2) 学科内容往往与社会关心的问题及发生的事件相脱节;(3) 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简述考试焦虑症的分类及其表现。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在考试来临前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焦虑;另一类是指在考试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如“怯场”、“晕场”等。考试焦虑产生时,会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最初的状态为生理反应,例如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增高、

3、额头出汗、手足冰凉等;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如苦恼、烦躁、无助、担忧等情绪体验;有时也会产生胆怯、缺乏信心和自我否定等心理。当考试焦虑加剧时,其状态反应也更为强烈,如眼花耳鸣、头痛脑昏、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处于僵滞停顿状态,严重的还可能伴发呼吸困难、尿急、尿频、呕吐、腹泻甚至昏厥等,“晕场”就是其最为典型的一种表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主要有:(1) 互相访问和通信联系;(2) 家长会;(3) 开放日活动;(4) 家长学校;(5) 家长委员会;(6) 家教咨询。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有:(1)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2) 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

4、;(3) 课程综合化;(4) 课程社会化和生活化;(5) 课程管理民主化;(6) 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7) 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8) 课程建设法制化与开放化。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有:(1) 教师的人格魅力、业务水平、教学风格;(2) 良好的师生关系;(3) 课堂教学的组织;(4) 教师的控制,包括教师的自我控制、对偶发事件的控制和焦虑水平的控制。简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般有:(1) 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3)意志健全;(4)人格统一完整;(

5、5)自我意识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简述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1)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并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2)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师生关系和谐

6、融洽,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减少学生心理疾患、减轻学生各种心理负担。由此可见,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更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支撑点。(3)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教师应该抱着谦虚的态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和朝气影响教师;教学不再是教师生硬的灌输,而是师生之间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是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共同

7、成长、共同走过的一段美好历程。简述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的主要内容为:(1) 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的不同而不同。(2) 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3) 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4) 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成倒“u”型。 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越大。正确。要确保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知识经验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经验是思维的原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注意的稳定与注意的起伏是有区别的。参考答案:正确。联觉与感觉对比这两种现象

8、是一样的。参考答案:错误。 德育要从知开始逐步形成情、意、行。错误。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行不断转化和提高的过程,从知到情到意到行的过程。知、情、意、行四个品德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知、情、意、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相互代替。但德育过程具有多种开端性,并不一定从知到情到意到行的过程。可以从薄弱环节入手,既可以从知开始,也可以从情、意或行任何一处开始。德育过程具有多开端性,从哪里开始要实际情况而定。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实践过程。错误。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认识过程。首先,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习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其次教学是人类许许多多认识活动中的一

9、种具体认识形式,具有其他认识形式所没有的特殊性。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 间接性。教学认识的客体是教材,学生是通过认识教材来最终达到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的。(2) 引导性。教学认识是有教师引导的认识。学生的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3) 简捷性。人类一般的认识活动往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学生的认识走的是一个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认识的再生产。(4) 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因此,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错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因为教育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10、,必须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错误。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授信发展而共同活动的办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正确。这是一条客观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自身言行、评价手段等有意无意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错误。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在一个国家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是由政治决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 坚持集

11、体教育就不能考虑个人情况。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是德育的基本原则。教师要通过集体的活动、舆论、优良的风气等来影响个体,又要通过教育个人来促进集体的形成与发展。集体是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手段,个人发展又是集体形成的条件。集体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考虑个人的具体情况,因此,必须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四川省某中学物理老师江天华教轮轴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游戏:挑选身高相近的男女同学各一名,请他们上讲台掰手腕。女同学胆小,不肯与男同学掰手腕,引起部分同学的议论和笑声,认为不用比赛,肯定女同学输了。然后,江老师拿出一个啤酒瓶,再请这两位同学试一下,男同学握住瓶口的位置,女同

12、学握住瓶身的位置,各自用力向两个方向旋转,结果女同学赢了。这一幕引起了同学们议论与大笑。这时,江老师问学生:“为什么力气大的男生反而比不过力气小的女同学呢?”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问题】(1)写出材料所蕴涵的教学原则。【问题】(2)简述这些原则的基本内容。【问题】(3)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有效运用这些原则。(1)启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创造性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传授和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学懂会用,培养学生学会分析

13、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启发性原则运用:1、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江老师通过设置男生输了比赛的意外,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2、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江老师将为什么力气大的男生比不过力气小的女生,作为教学的启发点,引导学生积极思维;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启发教学的重要条件。江老师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同学们可以积极参与游戏,并大胆设想,也是达成游戏效果的关键因素。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运用:1、 联系实践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江老师运用男女同学扳手腕的方式轮轴与扳手腕结合;2、 培养学生运用

14、知识的能力。握瓶的不同位置会产生不同的力,引导学生运用知识;3、 注重讲与练的结合。为使教学有效果,必须将两者结合;4、 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补充乡土教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天,捷尔仁斯基公社社员彼特连柯上班迟到了。马卡连柯得知了这件事情后,不是和某些老师一样,把学生立刻找来,申斥一顿或给以适当的惩罚,而是把彼特连柯所属分队的队长叫了来,对队长说:“你的队里有人上班迟到。是的,彼特连柯迟到了。”队长答。“以后不要再有这样的情形。”“是,以后不会有了。”可是彼特连柯第二次又迟到了,马卡连柯仍然不把他本人找来,而是把全分队集合起来,并责备他们说:“你们分队里的彼特连柯第二次迟到了。”马卡连柯

15、责备了全分队,分队集体答应保证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情形。散会后,分队立刻教育彼特连柯,并对他说:“你上班迟到,这就等于说我们全分队都迟到了。”该分队以后就把彼特连柯当作分队的一个成员,当做整个集体的-分子而向他提出了许多严格要求,而彼特连柯也在集体的影响下,逐渐克服了迟到的毛病。【问题】(1)分析上述材料反映的德育原理,并简述其内容;【问题】(2)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个原理。参考答案:(1)材料体现了集体教育原则(平行教育)。要教育集体、培养集体,通过集体的活动、舆论、优良的风气和传统教育个人;通过教育个人影响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教育集体和教育个人辩证统一起来。马卡连柯处理彼特连柯迟到事件,通过批评分队长、分队全体队员的方式,达到对彼特连柯的教育。(2)贯彻这一原则要求努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加强个别教育,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罗杰斯治疗一名抑郁症患者的一段个案记录。受辅者:我做不到自己所希望的样子。我想我可能没有胆量或没有力量如果有人愿意帮助我解脱或者发生什么个人意外什么的我,我就不想活了。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