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习题.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323946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经济学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业经济学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农业经济学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农业经济学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农业经济学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经济学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济学习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经济学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个特点不是农业生产的特点?( D ) A.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B.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较强的影响力 C.农业生产的周期长 D.资金需要量小2.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市场经济阶段开始于( D ) A.1978年 B.1990年 C.1989年 D.1992年3.下列哪类国家选择的是劳动集约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A ) A.日本 B.美国 C.法国、德国 D.加拿大4.下列哪一个不是股份合作制的基本特征?( C ) A.企业资金按股形成 B.企业利润按股分配 C.企业财产属全民所有 D.职工工资按劳分配5.农业合作社最初产生于( C )

2、A.中国 B.中等发达国家 C.欧美发达国家 D.欠发达地区6.农业对生态环境具有极强的( D ) A.适应性 B.可塑性 C.独立性 D.依赖性7.下列各选项中属于气候资源的是( A ) A.降水 B.地表水 C.地中水 D.地下水8.级差土地收入第一形态产生的原因是( B ) A.对土地的投入水平不同 B.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 C.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不同 D.劳动者的经营管理水平不同9.农业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有两种:农产品产量或产值/劳动消耗;劳动消耗/农产品产量或产值。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B ) A.不正确 B.正确 C.和相互矛盾 D.和都不正确10.流动资金利用效果是指企业所占用

3、的流动资金与生产经营成果的比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衡量流动资金利用效果的指标是( C ) A.产值资金率 B.资金利润率 C.流动资金占用率 D.流动资金周转率11.我国饲料工业的分布主要是( D ) A.靠近饲料原料产地 B.集中于粮食大省 C.西北牧区 D.适应养殖业分布12.农业增产最重要的物质要素是( A ) A.化肥 B.农药 C.农业机械 D.农膜13.根据供给定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的关系是( D ) A.价格下降,供给量不变 B.价格下降,需求量下降 C.价格上升,供给量减少 D.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14.政府对农产品流通宏观调控手段中,价格杠杆属于(

4、B )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法律手段 D.其它手段15.农产品因大小、轻重、颜色不同而产生的价格差额属于农产品质量差价中的( D ) A.品质差价 B.品种差价 C.等级差价 D.规格差价16.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办法是( B ) A.降低农产品成本 B.发展农村非农产业 C.提高土地生产率 D.提高劳动生产率17.国家利用价格杠杆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法是( C ) A.降低银行利率 B.收取服务费用 C.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D.提高公务员的工资18.1978以来,农业消费结构最根本的变化是( B ) A.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B.恩格尔系数下降 C.消费的区域差异显著 D.食物支出比

5、例上升19.农林特产税的计税依据是农林特产品的( A ) A.实际收入 B.总产值 C.净收入 D.利润20.形成农业生产能力的载体和基础是( B ) A.自然资源 B.农业生产要素 C.生态环境 D.市场需求二、多项选择题1.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包括( ACDE ) A.精干的农业科学家和教育家 B.出色的新闻工作者 C.庞大的农业科学工作者队伍 D.受过专业教育的广大农业劳动者 E.庞大的农业管理专家和农业推广专家队伍2.农业宏观调控的内容有( ABCE ) A.制定农业发展的目标和规划 B.维护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市场秩序 C.调节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分配 D.制定农业企业的生产计划 E.

6、保护农业发展中的私人产权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有( AE ) A.土地辽阔 B.类型多样 C.山地丘陵面积小 D.平原面积大 E.分布均衡4影响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因素有( ABCDE )A技术能力和觉悟水平 B.人地比例C农作制度 D.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状况E.劳动组织和劳动报酬5.我国农业机械化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ABCDE ) A.农机具老化严重 B.农机结构严重失调 C.农机化法规建设滞后 D.服务体系不完善 E.机械化的技术难度大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联营经济:是指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共同投资组成新的经济实体的一种经济类型。2.农业固定资金:是

7、指固定资产的货币表现,是垫支在劳动资料上的资金。3.农产品内部比价:指统一时间,统一市场上不同农产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4.农业税:是以农业收入为征税对象,向从事农业生产并取得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5.外延扩大再生产:是指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使用数量来实现的扩大再生产。四、判断分析题1.家庭经济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错 ) 因为家庭经济可以容纳较现代化的生产力,实践证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是农业的最佳形式。2.期货成交额比商品的实际数量大得多。( 对 ) 。3.现阶段,按劳付酬而出现的差别,是公平的表现。(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为什么说农业人口不

8、断地转化为非农业人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发达国家的农业合作有什么特点?3.农业科学技术有何特点?4.简述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如何用生态平衡的理论指导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2.论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农业经济与管理试题2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D 2.D 3.A 4.C 5.C6.D 7.A 8.B 9.B 10.C11.D 12.A 13.D 14.B 15.D16.B 17.C 18.B 19.A 20.B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ACDE 2.ABCE 3.AB 4.ABCDE 5.ABCDE三、

9、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是指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共同投资组成新的经济实体的一种经济类型。2.是指固定资产的货币表现,是垫支在劳动资料上的资金。3.指同一时间、同一市场上不同农产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4.是以农业收入作为征税对象,向从事农业生产并取得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5.是指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使用数量来实现的扩大再生产。四、判断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 因为家庭经济可以容纳较现代化的生产力,实践证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是农业的最佳形式。2. 因为期货交易大多属合同买买空卖空的投机者,反复多次转手倒卖,而导致上述现象发生。3

10、. 现阶段,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由于人们在劳动能力、劳动贡献和劳动成果方面存在差别,因此,收入也该有差别,这恰好是公平的表现。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非农产业的收入明显高于农业部门,对青年农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农业内部生产规模扩大缓慢,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引起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劳动力必然过剩,如果不转移,则使农业劳动力处于隐蔽性失业状态。2.农业合作是农民自愿自发的活动。 农业合作并不改变农民对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 农业合作社都是比较专业化的。 政府对农业合作给予大力支持。3.综合性和关联性 不稳定性 地区性 周期长,难度大4.表现在:消费是生产的

11、目的,消费推动生产不断发展。生产要顺利进行,产品必须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生产要扩大,必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及其增长变化情况。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确定最佳持续收获量,避免掠夺式经营; 调整农业结构,走农林牧渔综合发展的道路; 积极改造自然,建立新的生态平衡; 对自然资源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建设生态农业。2.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尽可能增加生产经营的成果。二是尽可能地减少占用或消耗的资源。具体途径是 提高土地生产率。如进行大型水利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推广优良品种;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等。 提高劳动生产率;如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等。提高

12、资金生产率。采取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缩短生产周期;合理储备生产资料;节约生产资料的消耗等加快资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个不是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A ) A.输送高科技人才 B.提供食品和工业原料 C.积累生产要素 D.争取外汇 2.下面哪一个条件不是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所需要的社会经济及技术条件( A) A.职工的工资要有大幅度上涨 B.工业要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C.教育水平要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D.商品经济必须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3.下列哪类国家选择的是劳动集约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A ) A.日本 B.法国、德国 C.美国 D.加拿大 4.我国国营农场的土地、资产归(B )所有。 A.集中 B.国家 C.农场职工 D.联合体 5.只有在一个(B )的市场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才能充分反映要素的稀缺程度,产品价 格才能真正体现供求关系。 A.完全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