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民族关系课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02316994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宋民族关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两宋民族关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两宋民族关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两宋民族关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两宋民族关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宋民族关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宋民族关系课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战-灭辽1125灭北宋1127(靖康耻);南宋八字军和岳家军. 和-绍兴和议-割地,称臣,岁币. 有利和平交流,但屈辱和负担.,战-不断交兵损失严重,西夏求和. 和-1044宋夏和议-夏称臣,宋与夏岁币;重开边贸. 促和平交流和民族融合.,战-高粱河惨败. 和-1005澶渊之盟(1)内容-岁币撤兵兄弟国; (2)评价-积极为主促和平,贸易,友好,融合;消极-屈辱,加重负担.,与宋和战,多民族政权并立;有战有和和为主;相互交流少族封化.,特点,猛安谋克-军政合一,兵农合一;促进封建化和强大.,防唐宋官制;行科举;仿楷体创文字.-两制并存.,蕃汉分治-南面北面官-汉制待汉,蕃制待蕃-认识?,改革制

2、度,完颜阿骨打-上京中都,元昊-兴庆,耶律阿保机-上京中京南京,首领都城,松花黑龙江下游,陕甘宁,辽河上游,兴起,女真-金1115,党项-夏1038,契丹-辽916,民族,1.蕃汉分治制度的成因,特点,反映规律。 2.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时期的民族战争和和议。,返回,1.蕃汉分治制度的成因,特点,反映规律。 原因: 辽统治的区域内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北部少数民族主要游牧经济,基本处于奴隶社会瓦解阶段,南部汉族区域是农耕经济,是高度繁荣的封建社会. 特点: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用汉人的官制管辖汉人和渤海人,用契丹的制度管辖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反映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

3、济发展. 作用:有利缓和民族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返回,2.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时期的民族战争与和议。 民族战争:这些战争属于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不能采取侵略反侵略来评判;但存在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别.由于少数民族贵族南下掠夺财富,破坏经济发展,岳飞等领导的属于正义战争,符合人民利益,也符合两族人民根本利益.但不宜采用民族英雄的称号.可称抗金英雄. 民族和议: 这些议和不能认识是国与国之间的谈判,不是外交条约,是民族和约.对于两宋来说,政治上具有屈辱性,也加剧了人民经济负担,但积极意义是主要的,政治上有利于双方的和平局面,经济上有利于双方贸易交流,最终促进民族融合.,返回,1.

4、 05江苏4)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契丹族的是 A猛安谋克制 B“蕃汉分治” C 八旗制度 D行省制度 2.(02上海历史22)下列推理属于哪一种情况? 大前提:我国古代社会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组成的。 小前提:“金”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结论:金军南下客观上加快了社会的发展。 A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 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D 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返回,3(04北京13)辽统治者认为“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反映这一认识的史实是 A.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 B.和北宋贸易往来频繁 C.建造了崇圣寺千寻塔 D.制造瓷器、印

5、刷书籍 4(04上海7)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A.宋 B.元 C.明 D.清 5、下列各项中不是阿保机和元昊共同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科举 B、任用汉官 C、创制文字 D、称皇帝,返回,6、澶洲之盟与宋夏和议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A、求和方的停战愿望 B、北宋要输送岁币 C、双方确立的政治关系 D、和议产生的影响 7、南宋初年与金相邻的政权,除南宋之外还有 A、西夏 B、蒙古 C、大理 D、辽 8、岳飞诗云:“靖康耻,犹未雪。”“靖康耻”是指 A、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B、金军攻陷东京,掳走宋徽宗、宋钦宗

6、 C、金军攻占东京,渡过长江 D、南宋与金议和,对金称臣,返回,9、宋辽、宋夏,宋金和议,两宋朝廷都要向对方 A、割地求和,划界管辖 B、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 C、少数民族政权称臣 D、提供制瓷、印刷技术援助 10、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对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旨在赞美杭州迷人的风景 B、揭露南宋统治者的腐朽生活 C、斥责南宋的统治者不顾国家危亡 D、说明南宋衰亡不可避免,返回,小结: 三族发展都封化,一国两制原因深; 有战有和和为主,和平协议辩证评. 少数民族是怎么学习“汉法”的? 如何思考?-政治学习汉官职;经济转向农耕;文化学习汉字和儒家思想等。比如西夏。 学习的影响? 促少族封建化;促经济发展;促民族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