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23024 上传时间:2017-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农村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摘要 课程资源就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代写论文改革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指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一切可资利用的有利于实现教育目的的资源。中学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教学离不开各种课程资源。中学生物学课程资源是指与中学生物学教学息息相关的各类资源的总和。 关键词农村高中 生物课程资源 实践 对生物科学而言,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防疫站、环境问题突出或环保先进的企事业单位、公园、菜市场等都是可以开发的社区课程资源。而对于农村高中来说,田野、树林、草地、池塘、河流等更为学习生物学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的学生家庭种植植物、饲养动物,学生耳濡目染,也能

2、积累不少感性知识,这就给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提供了机会。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或利用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走向自然、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探究、学以致用的过程,实践活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课题意识,强调学生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真实生活中的探究课题,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和处理,重点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和态度,形成尊重事实、注重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活动的实施以小组合作为基本2形式,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锻造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同时通过参与各项社

3、会实践活动,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了解不同群体的生存状态,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不断增加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活动实施的具体流程如下: 笔者所生活和工作的陇西县是全国有名的千年药乡和西北药材的集散地,素有“西北药都”之称,盛产 304 种中药材,南北朝时期大药学家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中就有“黄芪第一出陇西,色黄白、味甜美,今亦难得” 、 “独活生陇西者质佳” 、 “当归生陇西川谷、四阳黑水,俗称马尾归”等记载,相传盛唐时期,药王孙思邈曾到陇西昌谷进行药事考察,留下了“药王山” 、 “药圣村”的传说。 陇西县凭借着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和气候环境,不断加大产业的培育和开发力度,中药材种

4、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品种不断增多,种植技术逐步成熟,种植效益日益显著,初步形成了品种多元化、加工精细化、产品品牌化、市场专业化、服务配套化的发展格局。开发陇西地产中药材为生物课程资源可以有很多的方式,以下为笔者结合学校和当地实际所设计的开发陇西地产中药材为生物课程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举例如下:(1)走访调查陇西地产中药3材品种及有关的栽培技术,分析其生物学原理; (2)调查并比较传统农业与新型生态农业中提高中药材产量的若干措施; (3)科学探究: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研究不同矿质元素对药材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4)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5)收集资料: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情况; (

5、6)调查当地中药材深加工的状况并分析发展前景; (7)查阅资料:有关转基因植物方面的研究成果。 以下是开发中药材为生物课程资源的其中一个案例,按照活动实施的具体流程。首先,分析学校和地方资源及需求,确立活动课题:调查陇西地产中药材品种及有关的栽培技术,分析其生物学原理。 然后,成立合作小组,结合实际选择课题并拟订计划。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以 46 人为宜,便于分工合作。 之后,开展相关培训,让学生熟悉活动内容,并亲身参与实践,及时记录相关问题、成果、经验与反思。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家庭中的课程资源,例如,让家中种植中药材的学生及时观察、了解并记录好播种、施肥、灭虫、浇水的时间、措施及效果等详实素材,把教材知识和生产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4学生也许需要实地考察和参观中药材种植基地,需要调查不同中药材的销售和供应等状况,需要聘请农技人员指导中药材栽培管理中涉及的生物学技术及原理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提醒学生记录并整理好考察、调查中获取的各种信息资料。 最后,进行活动的总结与反思,提炼结论、交流成果。 以上为笔者根据所教学校和当地可开发课程资源所设计的研究方案。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