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22999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小学自然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 ,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广大的农村小学来说,开好这门课还有利于落实“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渴望人才的要求。 ”但是,由于人们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或如何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教学这门课研究不够,而未能发挥教学这门课应有的作用和功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开展了在农村如何开设自然课的教学研究与实验。实验的效果表明:开设自然课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而且在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实验的基本作法调查研究表明:农村自然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但农

2、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自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自然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自然课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2(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

3、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 ,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 ,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印发给当地乡、村小学自然教师使用,以便教师课前准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实践证明: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广大农村自然教师反映:“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二)利用农村土地较多的条件,师生动手建设、管理生物园。其作用是:1.生物园能为教学提供观察

4、实验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按教学需要分类、分期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解决了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无法亲3自观察、实验的矛盾。2.生物园是学生进行栽培、饲养等学习活动的基地。自然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联系实际,让学生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学习自然知识,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有了生物园地,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中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如嫁接、扦插、喂养小兔等,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能。3.生物园的建设能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在生物园的建设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当地农业

5、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实验。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扦插葡萄、石榴两万多株,种植香菇 45 蓬;新州县旧街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种植半枝莲、舌干等药材,还进行芽接板栗的实验;利川市黄泥坡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对珍贵树种“珙桐” 、“水杉”进行繁育实验,他们还学习扦插大黄杨树苗,成活率达85学生在亲自参与栽培植物的实验活动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科学种田、科学饲养的意识,学习了一些实用技术,直接或间接地为参加当地经济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总之,生物园不只是教学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4(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

6、境考察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自然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四)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家乡自然条件科学致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家

7、乡的地形和作物、家乡的地热资源、家乡的水域、家乡的药材、家乡的茶等。2.家乡人民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柑橘的保藏。53.科学致富的内容如池溏的综合利用、兔的饲养、种甘蔗、种菊花、生物防治等。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带到田地边、池塘旁、饲养场和农村专业户中,让学生边考察、实践、边学知识,使学生对家乡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致富的意识。二、实验的成效我省在农村自然教学方面,经过了几年的研究与实验,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提高了教师素质。教改实验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训班。在参与教改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钻研教育理论,了解教改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8、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实验的 260 多名教师90学习了儿童心理学 、 探究研讨教学法 、 小学自然教学法 、 教学论等专著,广泛搜集了有关教改的资料,特别是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资料。至 1993 年 11 月,实验教师在市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 57 篇,其中在 课程教材教6法 、 湖北教育 、 小学自然教学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 13 篇,有 2 篇论文参加了全国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农村小学自然教学论文评比,分别获一、二等奖。85的实验教师承担过省、市、县(区)的公开课、观摩课任务,共 100 多人次,其中 3 人获省优秀课奖,60 多人获地、市(县)优秀课奖。通过实验,除培养了一

9、批学科带头人外,还促进了当地农村自然教研活动的开展,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据不完全统计:实验前,骨干教师仅占本地任课自然教师的 12左右,到 1993 年已上升到 27,其中青年骨干自然教师,由占骨干自然教师的 15上升到 65。这样,就充实了骨干教师队伍,较好地解决了困挠学校的自然教师“断层”问题。还有一些教师因在实验中乐于奉献,成绩突出,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仅宜昌市就有 4 名教师的事迹被湖北教育杂志和小学自然教学杂志刊登。(二)提高了自然教学质量。随着实验的深入,这些地方自然课的实验教学、实验园地的建设与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对家

10、乡的资源、环境、经济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自然、研究自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这些地方的“四小”活动(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空前7活跃,一些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在报刊上发表,自制学具被教学仪器部门推广。仅宜昌市和荆门市的小学生就撰写考察报告、观察日记和小论文 800 多篇,自制学具、标本几千件,40 多篇调查报告和观察日记在省、市(县)一级刊物上发表。(三)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实验点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在种植、饲养等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科学知识,掌握的先进技术介绍给农民,帮助农民拓宽经济发展的路子

11、,使庭院经济和农业生产取得良好的效益。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地处山区,临近的 8 个村都有煤窑,农民的经济收入较高,生活富裕。铁坪村却一个煤窑也没有,村里虽然也挖了几口矿井,但都没有找到煤。1993 年元月,实验教师在教学能源矿产一课时,把学生带到马河煤矿井下参观,学生对煤的形成、煤的地质环境以及开采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校后,他们制定了考察铁坪村两座山的计划。通过三次课外考察活动,同学们发现小林湾这个地方的岩石层分布很有规律,岩石的颗粒粗糙、均匀、表面松散,一些岩石黄中带黑,夹有闪光的黑色物质,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物化石,上面有植物叶的痕迹。学生根据这些发现,联系自然课本中关于煤的形成的

12、知识,推想小林湾可能有煤。为了进一步证实推想,学生们把采集的黑石头和黑土带到学校,做成煤块放在炉子里烧,发现重量减少了 35,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黑色土石里含8有煤。同学们把这次考察的情况写成小林湾矿产资源考察报告交给了村委,引起了高度重视。1993 年 3 月,村里请湖北省勘测院在这个地方进行勘探,证实这里确有丰富的煤。这个学校的实验教师还把学生带到青峰寨上植物与环境这一课,通过实地考察,同学们发现流传中的山青水秀、树木参天的青峰寨,如今已名不符实,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当地农民乱砍滥伐树木造成的。同学们把考察的情况和建议写成考察报告,交给村委。村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1993 年修拦沙坝七座

13、,并在山边种植了根系发达的树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进一步流失。同学们还把这些情况向农民宣传,增强农民保护环境意识。钟祥市张湾小学的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林场,聘请技术员讲解植物怎样过冬的知识,并结合实际在生物园进行柑橘过冬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之后,学生及时把保护柑橘过冬的方法介绍给家长,帮助家长和邻近农民用科学的办法保护柑橘过冬。1992 年冬季,邻近村因没有采取措施保护柑橘,柑橘树冻死了80,而这个村仅冻死了 17。农民们说:“娃娃们帮了我们。 ”新州县旧街小学实验教师带学生到生物园进行种植药材的实验取得成功,学生掌握了种植、管理半枝莲、舌干、白钱草三种中药材的方法。实验班 51 名学

14、生有 45 名和家长一起在自家田地种植9这三种药材,都获得成功,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效益。如今,这个村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舌干、半枝莲、白钱草、药用菊花等药材。枝江县东林小学的实验教师在生物园和学生一道进行芽接板栗,扦插葡萄、大黄杨,嫁接梨树苗的实验,都获成功,直接经济收入一千余元。他们及时把这些技术介绍给农民,受到农民的欢迎。在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课文时,一些实验点的教师还聘请当地兽医和饲养员给学生讲解家禽、家畜常见病的防治方法。学生通过实践,也能在家给家禽、家畜看病了。特别是春秋两季鸡、猪瘟发病季节,学生还主动到农民家协助农民为猪、鸡治病,宣传预防的方法,减少了经济损失,受到了农民的赞扬。

15、一些实验点的师生,还把在实验中总结的利用当地条件科学种植、科学饲养的经验,以及从报刊杂志上搜集的科技兴农信息,编成“信息小报” ,印发给农民,为农民拓宽了经济发展的路子,增强了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仅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的同学,1993 年就自办“信息小报”8 期,提供科学种植、饲养的经验和信息 100 多则。10以上事例说明,尽管自然是小学教学中一门“小学科” ,但只要我们认真从农村的需要出发,研究和改进教学,也是能为当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三、几点体会几年的农村自然教学研究与实验,有以下几点体会:(一)观念的转变只有在教改实践中方能实现。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自然课在农村得不到

16、应有的重视,不开课或挪作它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据各地汇总的资料表明:实验开始前,自然课开设率仅为 65%左右,1993 年开设率达到 96%,全省 90%的县市达到 100%,大部分农村小学还从一年级开设了自然课。导致以上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和教师,通过实验,对自然学科的“教育性”逐步有了明确的认识。我省 12 个地、市的调查数据表明:这些地方 94 %的自然教师和学校领导,认为自然课是培养学生素质必不可少的课程,参与自然教改的热情高涨。92%的学生认为“自然课能学到许多科学知识,许多有趣的东西,学习态度由“无所谓”转变为“爱学、想学” 。11总之,通过实验,教师和学生的认识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实验工作确实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二)农村教育要在立足农村实际的基础上求发展。基础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我国现有小学的 90%以上在农村,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