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诗词赏析课——走近李白》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2277761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诗词赏析课——走近李白》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诗词赏析课——走近李白》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诗词赏析课——走近李白》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诗词赏析课——走近李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诗词赏析课——走近李白》(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赏析课走近李白教学设计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实验小学 朱丽杰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李白的诗不同时期再现其不同的人生境遇的特点。2、让学生从诗库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从诗的创作背景、重点字词、意境等来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再现情感。3、积累李白的经典诗句。教学准备:微课视频、平板电脑重点: 1、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李白的诗不同时期再现了他不同的人生境遇的特点。2、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借助微平台从诗库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从诗的创作背景、重点字词、意境等来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再现情感。 难点: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借助微平台从诗库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

2、,从诗的创作背景、重点字词、意境等来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再现情感。 教学设计:1、 对诗导入,感知李白:1、同学们,今天的诗词欣赏课就要开始了,课前老师想和大家来对对诗。老师诵一句,大家接一句。很难啊,你们准备好了吗? 举头望明月, 。师:对诗不仅要对出诗句,还要对出语气甚至动作。我们再来一遍:举头望明月, 。不敢高声语,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两岸猿声啼不住, 。师:厉害哦,难不住你们!我们来提高难度,加快速度!长风破浪会有时, 。呼儿将出换美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 。仰天大笑出门去, 。人生飘忽百年内, 。2、师:同学们对诗对得不错哦!你们发现了吗?我们对的都是谁的诗啊?李白的诗

3、,同学们早就耳熟能详了,那是不是能对出几首李白的诗句就算了解李白了呢,我想:不尽然吧。李白存世的诗作有900多首,不同时期的诗再现了他不同的人生境遇。这节课我们就借助一段微视频,走进李白的诗,了解他的人。板书:走近李白2、 观微视频,了解李白:1、共同观赏视频资料。2、看了刚才的视频你对李白有了新的认识吗?谈谈你的感受吧。3、师:李白在赠钱征军少阳中写道:如逢渭川猎,犹可帝王师。李白希望自己能像姜子牙一样在溪边垂钓遇上明主,成就一番事业,更希望自己成为帝王的老师。这种思想伴随其一生却始终没能实现,所以李白不同时期的作品或豪放或忧愁或悲戚黯然,我们在朗读时要注意把握这种感情基调。三、吟诵古诗,走

4、近李白:1、一段短短的微视频,带给大家这么多深刻的认识。同学们想想,我们是怎样理解一首古诗的呢?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背景字词意境情感2、结合板书归纳理解古诗的方法:首先应该先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结合诗中重点字词想象意境,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情感了。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情感也就走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3、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十首李白不同时期的诗歌,已经发到班级的微课平台上,现在我们打开它,选一两首你喜欢的诗,读一读,再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4、现在到了展现你自己才情的时候了,谁愿意跟全班同学分享你的收获?5、汇报交流自己喜欢的诗的写作背景,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并读出情感。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了解写

5、作背景,感情朗读;行路难是李白正在长安春风得意之时,因“力士脱靴”、“贵妃磨墨”等事件被赐金放还,李白觉得仕途无望,在朋友的践行宴上写下了这首行路难,学生能抓住重点句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来理解,并读出李白愤世嫉俗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对整首诗有了整体的把握四、抒发情感,赞叹李白:1、李白的诗有风格清丽的小诗,如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清溪行、峨眉山月歌;怀人词如菩萨蛮、谢公亭;描写战争场面的、赠别诗等等。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李白的诗和他的代表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感知于心,行之于文,让我们用一两句话把你的想法发到微课平台上,我们一会儿进行交流。3、发表并交流自己的感受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感受到李白的壮志凌云。李白的孤独、忧愁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可以看出。遇到困难,应像李白一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李白真是一位旷世奇才,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能看出李白特别的自信。4、让我们带着对李白的仰慕之情,和诗人余光中一起赞叹吧: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