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2258051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重视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巨野县高级中学 李秀红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一些认识误区目前,迫于升学的压力,有些教师不能正确地理解对待学生的课外阅读,把它斥之为“歪门邪道”、“不务正业”而横加干涉,公开宣称不准学生看课外读物,对那些“以身试法”的学生,不是没收就是撕毁,甚至批评。久而久之,学生们也因课业负担过重,课外阅读耗时又不能立竿见影而错误地认为课外阅读确实是划不来,因而对此也就不屑一顾了。特别是初中阶段,许多学校对课外阅读既不指导,也不要求,完全放任自流,导致学生知识面过窄,对许多中学期间本应接触的文学名著接触太少。另外,不少家长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不愿让自己的

2、孩子去读于考试不能立竿见影,于发展则长期有效的课外书。其实,课外阅读不仅能为学生开辟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而且能增大语文信息量。它既能开阔学生视野,弥补课内不足,又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适应时代大需要,社会的发展。2、专家学者对课外阅读的看法 前不久我在课程教材教法杂志发表一篇文章,题为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其中谈到“吕叔湘之问”。30多年前吕叔湘批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这种的状况至今未有根本的改变,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未能抓住培养读书兴趣这个“牛鼻子”。语文课改来改去,还是未能改进读书少的病况,很多语文课仍然是老师讲得多,活动讨论多,作

3、业操练多,唯独读书不多,孩子们读书的兴趣不多。语文教学要提升效果,必须回到语文的本质,就是“读书为要”。文章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认为有必要加大教读课和自读课两种课型的区分,最好采用“1加X”方法,扩大阅读量。提出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多种有用读书方法。要提倡“海量阅读”,鼓励“连滚带爬”地读,以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还要容许学生读“闲书”,尊重他们的“语文生活”。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读书状况要纳入评价。但要真正实现“读书为要”,并不容易,因为还得有个前提条,那就是语文教师自己先要喜欢读书,把读书当作良性生活方式,成为“读书种子”。-温儒敏老师不读书,怎么可能教好语文多年的读书习惯让我感觉到读书

4、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读书可谓教师最大的修炼, -于永正(为江苏省特级教师于老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现在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语文教师的功底太差,不看书,只看教参,没有人文积淀,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够,与学生没有知识落差. -程红兵(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应多读教育经典,读懂、读透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某种程度上,阅读与其说是一种学习,不如说是一种追随。 -李镇西(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书读得越多,我越觉得自己可怜。 -吴非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3、部编委新教材对阅读更加重视更注重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部编版教

5、材初中的结构是,每个单元都有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是重头。另外,每学期有三次综合性学习,两个名著导读,还有两个课外古诗词诵读。七上的两个名著是朝花夕拾、西游记。听说小学新教材还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把亲子阅读编入教材,让家长参与到教学中来和孩子一起读书。读优秀作家的作品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尽可能的多读著作吧,再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的技巧。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体制“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想了许多办法。比如,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

6、,一开始就引导读书兴趣。小学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新编初中语文课本分为“教读”“自读”“课外导读”几大部分,加强了“名著选读”,改变以往那种“赏析体”写法,注重“一书一法”,每次“名著选读”课,都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是“名著选读”设置的改革方向,要求在教学中落实名著导读,想着改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读书少的弊病。 这可能是一个突破,让语文课更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包括课外阅读,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二、走近鲁迅了解创作风格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作者生平。 2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 作者简介:鲁迅(),中国现

7、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三、深入文本了解背景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

8、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 1925年11月2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部务会议决定,小学生要读经,自初小四年级起,每周一小时,直至高小毕业。北洋军阀竭力鼓吹那些所谓“以正人心而厚风俗”的读物。上海出版了男女百孝图全传作为“家庭教育的好模范”的必读本。朝花夕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用意,正如许广平在讲到关于鲁迅对待儿子海婴的态度时所指出的那样:“他自己生长于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天真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尤其是普通的所谓礼仪,把小孩子教成木头人一样,见了人都不敢声响的拘拘为仁”。鲁迅希

9、望儿童“敢说、敢笑、敢骂、敢打。”(欣慰的记念第183页)因而,朝花夕拾中的许多作品,是对封建教育制和封建家长制的无情鞭挞。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四、合作交流概括内容 1阅读文本,把握整体内容; 朝花夕拾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篇被选入中学

10、语文课本,我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再次学习探究它们。 2. 小组讨论,畅谈喜爱篇目; 3踊跃演讲,发表独到见解。 五、联系作品,分析人物 找出在全书中你认为认为描写得最好或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并讲述。 人物形象简析: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四个,分别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

11、,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六、赏析自己所读过的文章精彩片断,针对以下问题思考并写出自己的感受。4、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中学阶段,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课文是有限

12、的。尽管现在强调单元教学的整体性,训练的系统性,但毕竟阅读面是狭窄的,封闭的。语文阅读教学有一个封闭圈。它以传授知识、应对考试为轴心,追求现成的、确定的知识,以终极的意义读解为目标,从阅读教学的内容、方法到评价,构筑了一个独立的体系。根据新大纲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这就要求我们中学语文教师要改变过去跳不出课文的阅读教学方式,积极拓宽课外阅读范围,做到课外与课内相结合,让更多的红杏出墙来,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课外阅读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因为读书能使人目视万里、通晓古今的,唯有书籍;能使人接过前人的棒传至后人,以

13、至使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还是书籍;能使人晓事明理,化解因面临各种矛盾而焦虑的,主要的也是书籍。学生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读懂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心中再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促进小学生独立、自然地成长,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2、课外阅读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有的家长认为学生看课外书是看闲书。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殊不知这样枯燥的学习使得学生越来越不喜欢语文,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水

14、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就在于向文学艺术求援,力图从那里借取创新的激发点,激发起匪夷所思的想象力,摧枯拉朽的突破能力和灵感勃发的构思能力。”这段话道出了阅读对于写作特别是构思上的巨大援助力。多读书可以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作为写作材料;获得作者的思想、道理形成观点供学生们思考;可以教给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以便学生自己会观察,思考;可以学习表达能力;可以使学生们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试问有了这样的能力学生的语文何以不会提高呢?3.、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现在的语文教学观不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是以学会学习,促

15、进人格与个性全面发展为重点。从这一理念出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保证,自主学习习惯必须得到培养。通过大力推动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习惯。课外阅读把追求学问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有助于实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的目的。二、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1、创造读书条件、引起读书兴趣(1)每人带一本书放班里交流、先征集再推荐受学生喜欢的书目 (2)同时共读一本书,便于交流讨论(3)每周一节阅读课(4)周末抄一篇中考满分作文(5)假期布置几本名著阅读并写读后感(6)推荐学生订阅报刊杂志(7)每天读书1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