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 将相和 第二课时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2199208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 将相和 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 将相和 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 将相和 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 将相和 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 将相和 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 将相和 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8 将相和 第二课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姓 名“单 位联系方式设计者葛秀芹保定市蠡县师范附属小学13722433939教学基本信息课 题18 将相和学 科语 文学 段高 段年 级五年级教 材书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五年级 下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1. 指导思想与理论根据设计理念:抓题眼,带动对整篇课文的阅读,是本课在教法上的一大特色,也是对“长文”进行“短教”的理想方法。为了避免将三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教成“绝对孤立”,我将视觉拨向课题中的“和”字,有“和”必有“不和”,将矛盾的焦点聚焦到蔺相如的“嘴”上。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蔺相如的言行,采用“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的方法,步步为营,逐层推进。在读中

2、展开对话过程,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力求把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定格在学生眼前,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思想植根于学生心中。2. 教学背景分析2.1学习内容分析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有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 2.2 学生情况分析这

3、是一篇故事较强的文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故事情节很容易,因此, 在教学中,我改变了以“理解”为重点的语文训练,加强学生的表达训练,即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抓住本课的重点-评价人物这一资源,引导学生找出评价的依据, 然后将言语评价进行正确的组织,连贯地表达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运用语 文的能力。2.3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1.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 2.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加强学生的表达训练,即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2.4 技术准备:PPT课件。2.5 前期教学状况第一课时,学生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明白了部分词语的意思;初步读懂

4、了内容,理清了文章层次,并概括了段落大意。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3.1教学目标(第二课时):1.揣摩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着重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能对课文中的人物说出自己的喜欢、厌恶等感受。 2.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3.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抓住重点词句揣摩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把握人物形象,并准确、全面地评价人物。教学难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把握人物形象,并准确、全面地评价人物。 4. 教学过程第 二 课 时1、 复习导入,明确目标。1、 简介背景、

5、揭示课题。 (1)快速浏览课文,文中有一句话交待了整个故事的起因,找出来。(2)多媒体展示“战国七雄图”,介绍时代背景。(3)齐读课题。(4)将相和课题三个字中,你会特别注意到哪个字?(5)“和”字可以推想出什么?【设计意图:教师介绍时代背景,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有助于更好的学习课文。】二、体会将相不和的原因。1、文章哪些句子写了将相不和?划出相关语句。(1)随学生的汇报,出示相关语句。(2)出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对两位的简介。(3)指名读廉颇说的这段话,抓住文中的感叹句、反问句、“爬”、直呼其名等细节,感悟廉颇的不服、不满、气愤,明确将相不和的原因。(4)廉颇认为,蔺相如被封为上卿靠的就是一张嘴

6、,同学们,你们同意吗?那他凭的是什么呢?就让我们深入地去了解三个小故事。【设计意图:引起阅读期待,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体会廉颇、蔺相如各是怎样的一个人,课文是怎样表现的?】三、感受相的勇敢机智1、课件出示:蔺相如的嘴都说了什么?这些言行可以证明他有啥能耐?划出相关语句,在空白处简单写写对蔺相如的评价。2、学生划句子,师巡视。划好后在小组内快速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来自于具体的描写,而且在第一课时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因此,这里要做的就是直接将学生的目光引向语言。】(一)学习“完璧归赵”1、师:谁来读读自己划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批注。(1) 学生汇报,随机出示:“我愿意带着宝玉到秦国

7、去。如果秦王真拿15座城来换,我就把宝玉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15座城,我一定把宝玉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了。” 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有那些过人之处?(抓住“想”、“一定”体会蔺相如当时的胸有成竹和勇敢、机智)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A、这句能证明蔺相如有什么能耐?(机智)何以见得?B、蔺相如不仅这一骗的方法机智,而且在表达上肯定也很机智,想想,蔺相如说这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秦王才会相信?(温和的,毕恭毕敬的,不动声色)C、谁来读读他说的话?抽两个学生对比读,看看哪位蔺相如更会让秦王相信? 他理

8、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15座城,所以把宝玉拿了回来。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课件出示:撞璧部分)A 通过“撞”你看出蔺相如有什么能耐?B 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会不会与玉同碎?(机智)C “理直气壮”这个词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什么?(他说话很有气势、是胸有成竹的)D 指导朗读,读出他的机智、大无畏。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蔺相如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什么?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宝玉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15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把和氏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

9、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A、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惧无畏)B、当着众人的面,还大大方方地对秦王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这是欺君之罪呀,难道就不怕秦王杀他吗?C、指导朗读,体会蔺相如的大智大勇。(2)小结:就这样蔺相如“完璧归赵”。这个“完”是什么意思?蔺相如仅仅完好无损的带回了和氏璧吗?他还完好无损的带回了什么?我们读书就得抓住细节的地方,认真地去读,就会读出人物的形象,这些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设计意图: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其性格特点,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在教学中

10、,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精华,品词析句,从中感受人物形象,给学生的阅读指明了方向。课上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把充足的阅读时间还给学生,促进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结合有感情的朗读,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通过悟读、品读,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感受文中语言的精妙,将自身的体验、感受变成内在的积淀,丰富自己的内涵】(二)交流“渑池之会”。(1)学生汇报,教师随机出示句子: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A、 一起来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段中,哪个词会一下就跳入你的眼帘?体会“拼”(不畏强暴、机智勇敢)。B、引入史记原文,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C、指导朗读,体会蔺相如的机智、

11、勇敢。小结:蔺相如为了赵王的面子,为了国家的尊严连命都不顾,真可谓是赤胆忠心。这里的蔺相如还用了一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由此看出,蔺相如靠得不仅仅是一张嘴,他也在用智慧和生命在维护赵国的尊严。(2)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救国难。蔺相如以自己的口舌完成了百万军队也难以完成的事,正如战国策开篇写的那样:(出示:“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生:齐读: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设计意图:充分挖掘课内资源,借助史记原文,以文释情,加大了对史记原文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言语表达的不同形式。】(3)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可以证明,廉颇是错的,蔺

12、相如之所以封为上卿靠的是什么? 板书:能耐 机智 勇敢 爱国 不畏强暴四、感受蔺相如、廉颇的高尚品质。(1)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出示描写蔺相如语言的语句,体会蔺相如识大体、顾大局的品质。“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这81个字当中,我们,我们赵国用的频率很高。这一口口的我们赵国,我们,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句话你读

13、懂了吗?一段精彩的语言描写,真实再现了蔺相如的内心想法。大家代表蔺相如,表达一下心声吧!(生齐读这段话。)(2)创设情景,感受廉颇负荆请罪时的情景,体会廉颇的人物形象。关于“负荆请罪”作者惜墨如金,没有把请罪的过程写详细。现在,请同学们穿越时空,回到战国的蔺府。廉将军贵为上卿,脱去战功赫赫的战袍,袒胸露背,背上荆条,十分诚恳来到相府请罪。廉将军当时说了什么?蔺相如是如何回话的?让我们通过合理的想象,还原当时请罪的历史场景。请同学们学习文章中用对话和动作描写来表达人物特点的方法:写一写两个人的对话和动作。小结:多么感人的一幕呀!将是那样的诚恳、坦率,相是那么样的襟怀宽广,为了国家利益,将相不计前

14、嫌,握手言和,成为流芳千古的美谈。(3)从他这一举动,可以看出廉颇是个怎样的人?(板书:知错就改)我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不仅学习了廉颇、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团结一致的爱国主义思想,而且学到了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文生成的情境让学生说话,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又学习了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实现了语文的双育功能。】五、回归整体,提升故事内涵。1. 这个故事离我们已有2000多年了,可我们仍然在学习,不仅因为故事中的蔺相如,廉颇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而且还给后人于启示,想想,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什

15、么启示? 小结: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万事以和为贵”,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只有时时顾全大局,以和为贵,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2.“将相和”之后,蔺相如和廉颇携手保卫赵国,可我们知道最后还是秦国灭了赵国,统一了中国。这其中还有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请大家课后阅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汁原味的故事,比我们的课文更丰富有趣。【设计意图:回扣课题,既是对故事意义之提升,同时也引导学生由读一篇课文到读整本的名著。】五、板书设计:将: 相:知错就改 勇敢机智 不畏强暴 识大体 顾大局知错就改 18. 将 相 和 嘴? 能耐?同心协力5.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将相和这篇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