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精彩——堂物理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21659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精彩——堂物理公开课引发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精彩——堂物理公开课引发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精彩——堂物理公开课引发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精彩——堂物理公开课引发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精彩——堂物理公开课引发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精彩——堂物理公开课引发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精彩——堂物理公开课引发的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精彩堂物理公开课引发的思考论文关键词:物理教学动态生成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几个教学片段的展示、分析、反恩和总结,展现“动态生成 的理念在不同问题情形下的应用和体现。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观点看待课堂教学。从本质上看,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不单是来自于目标的预设,而更多在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智慧交流、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 教学片段 1:创设情形 师:今天我们首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比力气”(教师拿出游戏装置),这个装置就是我们刚学过的( 稍停顿) 杠杆。下面我来介绍游戏规则 两

2、位同学用自己的一个胳膊肘压在跷跷板的一端,谁那端的板先着地谁就是今天的“大力士” 。 学生一听要比赛,都争先恐后举手要求参与,课堂开始活跃起来。教师有意挑选了两位看似实力悬殊的男同学“比力气” ,支点在中间(教师的预设是当他们在比出胜负以后,让学生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师:开始!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两位同学一直僵持着,并没有分出2胜负,同学们纷纷为他们加油,气氛十分活跃。教师一看课堂所需要的物理情形已出现,便立即组织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内容。 师:停!请两位同学保持姿势。 师:同学们,他们究竟谁赢了? 生:他们没有分出胜负。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跷跷板没动,处于静止。 师:在物理学中

3、我们把杠杆处于静止状态称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同学们齐声回答,教师板书。) 师:刚才两名同学很好的演示了这一平衡状态,我们用掌声谢谢他们。 由于这次没有分出胜负,考虑到学生的求全心理,教师临时又创设了一个情境一两个实力看似更加悬殊的男女同学“比力气” 。为了增加神秘感,教师把杠杆的支点用蓝色桌布遮盖,支点靠近男同学。 师:“一、二、三,开始!” 结果令同学们大跌眼镜女同学赢了。当老师掀开蓝色桌布的一刹那,教室里沸腾起来。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同学们不但顺利完成猜想,而且比预设节约了时间。 反思: 捕捉“意外信息”即兴创造,化险为夷许多教师都有导入新课就出现“意外”的经历,我们往往视之为课堂的“最大

4、干扰” ,3因为这一意外常常让老师措手不及打破了原来的预设,使得教学不能按照原定的计划顺利进行下去。此时教师是戛然而止,还是抓住这个意外契机即兴创造、化险为夷呢?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教学过程可以预设,但并非可以完全预设,因为教学过程充满了不确定、难以预料的因素,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每个时刻都会出现不一样的情境。因此课堂就充满了各种偶发性,当教师面临一次次意外事件的挑战时,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可得到不断的提升。 教学片段 2: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是本节课最重要的环节。探究前,学生开始小组讨论并着手设计“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笔者

5、在教室内巡视,发现多数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都吻合预设的教学思路,心里暗自高兴。可当笔者巡视到最后一组时,却发现他们的实验方案有些“特别” ,大多数组是通过杠杆两边挂钩码的方式使杠杆水平平衡,而他们却是通过一边挂钩码、一边用弹簧秤向上或向下拉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大部分学生想不到的。笔者心里一喜可马上又紧张起来,他们的方案虽好,可把笔者后半节课预设的“包袱”提前“打开”了,怎么办?是“忽略”还是“放大”他们的做法? 若忽略,笔者仍旧可以按照预设的思路继续教学;若借此机会放大,组织学生进一步探究,这节课的教学结构就要重新调整,后面的内容都在笔者的预设之外。笔者思索片刻后,决定还是要利用好这次资源! 于是

6、,当同学们进行方案交流时,我特意请这组学生进行了4汇报,令我意外的是他们的汇报引起了全班同学的热烈讨论,点燃了智慧的火花。更让我惊喜的是,在进一步的实验探究中,又引发了“弹簧秤以不同方向斜拉杠杆时的平衡条件”大讨论,掀起了本节课探究的高潮。 反思: 捕捉“旁路信息”追本求源。拓宽视野对于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面对学生们在思路上的“旁路信息” ,是把他们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还是顺着他们的思路向纵深处挖掘呢?选择后者会打乱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冲击教师的预设轨道,但坚持按照预设教学, “牵”着学生们走,无疑又会扼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事实上,当学生在听到一种完全不同的做法时,他的思

7、维在接受碰撞,尤其是当这种挑战来自同学,而不是教师的时候,碰撞会更加激烈和深入。作为教师有时候需要引发这种碰撞,引导学生去深入分析,开阔思维,激发创新的欲望。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关注这种“旁路信息” ,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想法与做法,以欣赏和宽容的眼光去理解这些旁路信息的价值,引导学生自己去剖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教学片段 3:将错就错 热烈的实验探究后,笔者开始了教学的第三环节一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实验进行总结和反思。笔者有意请了甲、乙两组中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汇报,笔者的预设是在他们汇报后直接得5出本次实验结

8、论。当数据显示在投影屏幕上时,笔者惊呆了,两组同学的数据竟然都存在问题(实验数据和结论见表 1)。 此时,笔者心里一边埋怨自己课堂巡视的时候太关注过程,没有注意他们的结论,一边积极寻找“对策” 。若临时调换其他组的数据,不但会消损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不如将错就错,让同学们在错误中反思提高。学生汇报后,笔者没有即时评价,而是组织学生进一步讨论,一起分析实验出错的原因以及该错误带给我们的启示。 在讨论中,同学们不但纠正了甲组的错误结论因为“力”和“力臂”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不能进行简单地加减运算,所以“动力+动力臂一阻力+阻力臂”的结论是错误的;而且还发现甲组的实验数据也很特殊,

9、甚至是人为设置的 他 fi只是把杠杆左右两端的动力 F 和阻力 F 简单的对称互置,这样得出的实验结论就不具有普遍意义了。同时,还引出了“问题背后的问题”大讨论 乙组的结论,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对,因为同学们往往认为是弹簧称的测量误差即动力 F 的大小导致了实验结论的偏差,而这个误差可以忽略不计。但实际上,当我请乙组同学重现刚才的实验时,却发现了他们的问题所在,不是因为测量误差,而是实验前弹簧秤没有调零所致。 这样通过“将错就错抛错引对”的环节,我们不但纠正6了实验中的错误,而且还发现了问题背后的问题,学生的思路也变得“柳暗花明” 。 反思: 捕捉“错误信息”借题发挥,大放异彩在实际教学中

10、,不少教师对课堂中的“错误”避之不及,教学上一味追求对答如流、滴水不漏的效果。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即使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也希望他们按自己预设的方法去解决,这样就能按照预设轨道顺利教学了。 事实上,真正的课堂应该允许学生出错。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去审视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以科学的态度引导他们去剖析和讨论,以机智的眼光思考这些错误的价值。对于学生的错误,有时我们不妨将错就错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改变思路,重新探究,最后走向成功,也许我们的课堂也会因为“错误”而生成精彩。课后细细品味课堂上“错”出的精彩,也为教师今后的教学带

11、来了全新的视角。 案例启示 用“动态生成”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合作探究问题的动态生成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 课堂中的意外事件、学生解决问题时的“节外生枝” 、学生暴露出的错误信息以及师生之间的“隐性”资源等都是动态生成资源。7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和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教学过程就会充满活力,正如叶澜教授所强调的那样,不会“使最具活力的教育过程僵化” ,真正做到教育过程“是生机勃勃的,极富动态性的” ,这样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舞台,才能达到全面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也为学生“擦错” 、“纠错”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活动空间;为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不同的智慧在合作中汇聚,不同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这样的课堂才是不加修饰的“原汁原味” ,才是真正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