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因材施教的思考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2123861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因材施教的思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因材施教的思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因材施教的思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因材施教的思考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因材施教的思考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因材施教的思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因材施教的思考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因材施教”的思考摘要:孔子是春秋时期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言行及很多理论成为后世教师教书育人的典范。其中,“因材施教”是孔子在教育学生时遵循的重要的教育原则,也是孔子教学的一大特色。虽然,因材施教是宋代学者对孔子教学法的总结,但孔子却是按照这个原则来教书授徒。“因材施教”不仅仅是孔子跟弟子讲学时常用的方法,在古代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即使是到了现代也有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本文试对因材施教做简单的分析,并举出几个有代表性的见解,提出自己对这一教学原则的思考。关键词:孔子;因材施教;思考与评价“因材施教”是孔子在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原则。孔子对每个学生非常了解,并对有些学生做了评语。论语中记载

2、“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1在这里写出了孔子的不同弟子的各自特色,有德行好的,有会说话的,有能办理政事的,也有熟悉古代文献的。即使是在解答学生的疑问时,也有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如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2因材施教是宋人对孔子教学的总结。“因材施教”之“材”,大抵包括资质、个性、人品、政治倾向,“因材施教”即“因人而教”。3意即根据不同的人的特点、兴趣与特长进行不同的教学。那么

3、,因材施教在今天是否还是具有可行性,这就需要视当下的情况而定。由于时代的差异,其做法和要求不能仅仅因循旧制。一、对因材施教含义的探析因材施教即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进而学有所专,学有所成。从孔子对自己的弟子各因其材进行教导,直到现在,因材施教都是教育工作者遵循的基本的教学原则。其含义主要指两个方面,就个人而言,是要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教学,而且对个人的不同年龄应该有差别地施教。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这就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键期,在其学习口头语言或者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就不能迫使其学习其他的技能。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

4、,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也在跟着成长,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其进行教学时要有所损益。从另一个方面讲,就是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不能简单地对学生贴标签,或是只赞扬某些学生而贬抑另一些学生。人有个体差异,教育不能只用一种模式去培养所有的人,那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跟流水线上的产品无异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真实存在的,不会因为教育的改变而有所改变。由于教育过程中的对象是人,而人具有不同的思维的社会属性,各自的先天禀赋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清楚了解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并能在教育过程中善于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不同质

5、的人得到最大的发展。二、因材施教在现实中出现的困境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的一面,必然也有其难以实现的一面。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因材施教看法也是如此。因材施教,从理论上讲,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特长,使每个人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在古代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由于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平民阶层能够接受教育的不多,其所能接受知识的也是相当匮乏。中上层阶级的子弟一般都是请教师进行个别施教,这样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辅导教学,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特长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且修业年限不定,便于教师长时间地对同一学生进行跟踪教导。在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下,古代的“个别教学”渐渐被班级授课制所取代。班级授课

6、制提高了教学效率,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扩大了教育对象,使一般平民子弟能接受普通的教育。现当代教育教学理论继承了我国古代的教育传统,把“因材施教”作为教学活动的原则之一,并将其理解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4而在当下大班教学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有其难以实现的一面。学生从入学开始,学制有一定的年限,教室中学生众多,学生更新的迅速,教学内容的选择并不能根据学生或者学校的需要而定。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都不能由教师自由选择,自然无法了解学生的需求,这也是教师无法进行因材施教的一个原因。应试教育的存在、班级人

7、数的庞大、课业负担的沉重、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教师教学素养的有待提高等等,都成为阻碍“因材施教”得以真正开展的现实原因。5“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通过对学生准确、全面的了解,各依其长、兼据其短,取得应有的进步。这种思想正是我们今天追求教育过程公平的应然之意,是我们推进教育公平进程、践行教育本质内涵、彰显人性之光的关键所在。6而具体落实到实践中,仍有其难以实现的困难。教育的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之大,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教育公平。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各类人才竞相出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随着增大。而人才的增多也导致了人才的过剩。教师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来进行教学,难免会对不同的学生有所

8、偏差,这也导致了因材施教的关注点集中在少数优秀的学生身上。即使是缩小到一个班级,也是难以实现教育公平。对于这些现实的问题,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及解决方案。因材施教在某种程度上能使学生的特长与天赋发挥到最大,但其带来教育公平的问题却是不容小觑的。因为学生资质不同而进行有分别的教育,必然会使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产生不公平与自卑感。学生的才能不同。如果“因材施教”,政府、学校和教师对不同学生的投入也不同。在公立学校,要是投入的差别很明显,就违反了教育公平的原则,超越了公民权利平等的界线。7诚然,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注意的问题。例如,义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而出现的择校问题,不仅给处于弱势地位的学校教

9、育带来了冲击,也给社会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最为直接的受害者当属那些因为享受不到应该享有教育资源而选择辍学的学生。如今激烈的竞争及升学压力,不仅仅给学校带来生存的压力也给学生带来求学的压力。学校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与升学率,不顾学生的情绪而增加课业负担,强占学生的课余时间,不仅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更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厌倦感与排斥感,学习成为一种艰巨负担和沉重的压力。三,对因材施教的思考因材施教作为古老的教学原则,即使是到了现代,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孔子能仔细观察学生,对自己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并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分别的教育,积极促进学生的成长,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在教育的途中也会有些偏差,

10、如太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过分强调道德追求,却忽视了实用技能的培养。对此,应该取其合理的成分而祛除其糟粕。依据学生的天赋和资质而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帮助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才是“因材施教”的内涵之所在。8教育,并不仅仅指教师单方面的教导,而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传道授业解惑,更为重要的是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一味按照课本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进行教学,而缺乏实践性,座谈理论,势必使学生有种厌恶感。这就需要用所学去结合现实,重视行动的力量。课程和知识的新颖性是一方面,经常性地实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能使其与社会生活接轨,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参考文献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4.109.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4.121.3陈桂生.孔子“因材施教”别解J.教育研究,2009.4申素平.论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3,(1)5张暘.因材施教:困境及超越J.教育科学研究,2009.6梁秋英,孙刚成.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及启示J.教育研究,2009.7袁征.“因材施教”的真实困境J.教育发展研究,2015.8张暘.因材施教:困境及超越J.教育科学研究,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