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205226 上传时间:2017-10-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议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议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议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议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洪山镇蒲集小学 徐金献摘 要 本文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探讨了数学教学实践的有关问题。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只要教师善于捕捉身边活生生的事例,组织到数学教学中来,不但能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更能激发他们乐学,善学的激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改革探索通过实践,我认为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

2、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理念。为此,我的思考主要有: 一、创设数学课堂良好的学习情境 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课堂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前如果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

3、可以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游戏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药。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就是以游戏揭题激趣的:上课伊始,将全班学生分为八排六列,然后指 A、B 两名学生上台,将 A 学生的双眼蒙住,B 学生手拿大红花,将大红花随意藏在台下 48 名学生的抽屉中,然后将 A 学生摘除蒙布,让他去找藏着的大红花,全班同学齐击掌,当 A 生一桌一桌挨着找,没找到时,我又请 B 生给他提示在 X 排,A 生顺着第 X 排挨着找了三桌没找到时,我又请 B 生给他提示在第 Y 列,当 A 生顺着第 Y 列,第 X 排一下找到了大红花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这一刻,我抛出问题:“同学们

4、,为什么 A 同学先前很花时间地找没找到,而 B 同学告诉2他在 X 排 Y 列时他一下子就找到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确定位置。”这时,学生学习的热情来了,探究的欲望高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课堂效率就水到渠成了。二、激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如例:

5、完成下列计算:2+4=? 2+4+6=? 2+4+6+8+10=?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首先应该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

6、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执教二年级抛硬币可能性一课时。学生对抽象的概率知识很难理解,于是,教学中我设计了二个小游戏。游戏一:在写有“白球,黄球 ”标签的方盒中放入五个白球、五个黄球让学生边猜边摸:为什么有的同学摸的黄球,有的同学摸的白球?学生在摸的过程中探索出:盒子里装有白球和黄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游戏二:在盒中放入 10 个黄球,让学生边猜边摸:为什么大家摸出的都是黄球?学生猜测推想得出结论:盒子里全是黄球,任意摸一个,一定是黄球。不可能是其它颜色的球。在游戏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手、眼、脑一齐参与活动,从而很好地理解了“可能性”这一初步的概率知识。由此

7、可见,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活了3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三、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开放式在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如: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情况,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首先学生要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数据来刻画课外活动的情况,是采用调查和收集数据。接着的问题是“可以调查那些呢?”对此,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对学生提供的办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

8、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这些解释中能作出什么判断?能想办法证实或反驳有这些数据得来的结论吗?这是一个开放题,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我听了我校教师一节“10 的认识”的展示课,深有感受,这节课由于开放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充分地挖掘出了教材资源,拓宽了知识的环境,使学生想象能力更加丰富。老师这节课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放录像,1 的认识的第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当学生回答这幅图上有人和鸽子后,老师紧

9、接着有问有多少个人呢?你们是怎样数的。经过学生的观察、分析以及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从不同角度上进行数,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数法。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1、先数学生,再数老师,学生有 9 人,老师有 1 人,老师和学生合起来有 10 人;2、先数男生,再数女生,最后数老师,男生 3 人,女生 6 人,老师 1 人,合起来 10 人;3、从左向右的顺序数;4 先数戴红领由的,后数没戴红领由的;5、先数穿裙子的,后数没穿裙子的。总计有 9 种不同的数法,课堂中学生活跃,探讨气氛浓,参与热情也高,完成这一教学环节后,接着又通过学生对具体事物个数的动手操作,做数学游戏以及做自编的数学体操一系列活动。达到了预期的

10、教学目标。从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上看,学生掌握了 10 的认识,10 的组成,不是呆板的,不是靠死记硬背的,而是充分调动认知、心理、情感等行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来构建新的知识,显现了出了多元化的学习方法,使知识目标和发展目标同时得到落实。4四、实施分层教学与积极评价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

11、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同时,需要投入精力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随时、随地收集有关学生各方面的信息,比如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课堂

12、表现(回答问题、反应的林敏性、遵守纪律等)、作业完成的质量、小组讨论的参与性、课外活动参与情况、是否关心集体、是否团结同学、是否有爱心、道德发展如何,以及情绪是否健康、稳定,价值观是否正确等。这些信息都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平时观察获得。甚至,还可以专门组织相关的活动,通过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另外,和学生谈话、聊天也是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重要途径,通过正确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五、联系生活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一定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才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

13、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传授,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接触现实生活,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让学生觉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它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教育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向生活回归。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在生活情5境中学到数学知识。例如,我在教学“列车过桥问题”时,学生理解“列车完全通过一座桥梁所行的路程等于车长与桥长之和”这一知

14、识点时觉得很模糊,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当堂组织列车过桥的模拟游戏:以讲台为桥,以十个学生前后衔接接不断组成“列车”,通过“讲台”这一大桥。从第一名学生上“桥”到最后一名学生离“桥”为止,求这一列十个学生完全通过讲台的路程。学生通过游戏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列车过桥”的情景,从而理解了这一难点。我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

15、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由此可见,数学知识就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教师善于捕捉身边活生生的事例,组织到数学教学中来,不但能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更能激发他们乐学,善学的激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2、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3、刘忠智,张晓霞数学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4、教育部基础司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5、郭根福,陆丽萍小学数学新课程教材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