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两次合作的意义.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933957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共两次合作的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共两次合作的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共两次合作的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共两次合作的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共两次合作的意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共两次合作的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共两次合作的意义.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意义 目录 摘要.2正文.3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31.1、背景.31.2、原因.31.3、过程.31.4、意义. 41.5、经验教训.4二、第二次国共合作.52.1、背景.52.2、过程.52.3、意义.52.4、历史经验.6三、 总结比较.6致谢. .7参考文献.8 摘要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至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似滚滚洪流席卷大地,人们通常把它称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 这时的各种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着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采取积极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国共第

2、一次合作由此拉开帷幕。正在这时,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于1923年1月根据马林的提议做出的关于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的决议传到,对促进国共合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国共第一次合作也有其基础、原因和条件,将在下面作分析。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同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不是偶然的社会现象,它是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必然产物,是共产党制定并实施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同时也和当时国民党的政策的转变分不开的。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变化的结果,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样,下面将对其原因、条件、意义作简述和分析。关键字:背

3、景 原因 条件 意义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1、背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这时的各种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着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采取积极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 正在这时,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于1923年1月根据马林的提议而作出的关于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的决议传到,对促进国共合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时的国民党大体上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它在几经挫折后,没有多少实力,而且成分复杂,组织松散。但它有几个不容忽视的优势:一是它的领袖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他所领导的国民党在社会上是有

4、威信的。二是在南方建起了一块能够容纳各种革命力量进行活动的根据地,拥有一支数万人的军队。三是孙中山在经历多次挫折后,深感其领导的革命必须改弦易辙,真诚地欢迎共产党员同他合作,欢迎苏联援助革命。因此,共产党准备建立统一战线。1.2、原因:A.一战后,“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B.共产党经过二七惨案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国民党当时是革命的民主派,有一定威望又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其领导人孙中山欢迎同共产党合作。 D.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1.3、过程:共产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党员4

5、20人。大会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和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三大还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三大选出新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谭平山、毛泽东、罗章龙组成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委员长。 三大以后,国共合作的步伐大大加快。1923年10月初,应孙中山的邀请,苏联代表鲍罗廷到达广州,不久被聘为政治顾问。国民党的改组很快进入实行阶段。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出席开幕式的代表165人中,有共产党员20多人。李大钊被孙中山指定为

6、大会主席团成员。大会通过的宣言,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强调民主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大会选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十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或候补委员,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虽然国民党内部情况相当复杂,但它已开始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

7、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的革命力量,很快开创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1.4、意义 :1.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革命前进的步伐; 2.北伐战争的的迅猛发展,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 3.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4.合作失败后,使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加速了革命的步伐。国民党一大后,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革命运动有了初步的发展。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在统一战

8、线领导下为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进行了一系列不懈努力。预示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北伐的开始。6.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使革命统一战线建立起来,推动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的迅速开展。在国共两党的推动下,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蓬勃开展起来,并进行了北伐,动摇了帝国主义在的统治基础。1.5、经验教训: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共产党也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这次国共合作给共产党的经验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主要是:1、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2、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

9、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农民,坚决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3、武装斗争是革命的特点,必须重视武装斗争,建立党和人民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二、第二次国共合作2.1、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后,共产党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1933年1月,共产党发表宣言,首次提出红军准备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对日作战的协定。这三个条件是:(一)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1935年8月1日,共产党又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再次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

10、攻苏区,实行对日作战,红军愿立刻与之携手,共同救国。2.2、过程: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正式确立了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1936年5月5日,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8月25日,中共中央公开发表共产党致国民党书,信中再次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共产党迅速确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并应张学良

11、、杨虎城的邀请,派周恩来、叶剑英等人赴西安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6项条件。为了促进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又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保障言论、集会、结社之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迅速完成对日作战之一切准备工作;改善人民生活。同时提出四项保证:如果国民党将上述五项要求定为国策,共产党愿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但因国民党方面坚持取消共产党组织上的独立性,取消红

12、军,取消革命根据地的主张,双方没有达成协议。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布通电号召全军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7月15日,中共中央将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项基本要求,重申中共为实现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扬言3个月。由于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直接受到威胁,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8月中旬,中共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同蒋介石等就发表中共宣言和改编红军问题,在南京举行第五次谈判,蒋介石被迫

13、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2.3、意义:1.抗日战争时期,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趋于完善和成熟的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的坚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全民族的抗战开始。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2.4、历史经验:1.合作是共产党长期号召、倡导、坚持不懈的产物,是全国人民大力推动的产物。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