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上传人:ta****ny 文档编号:101897600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1开发区开发现状及开发区规划1.1开发区开发现状开发区自设立以来遵循“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益、高产出”的准入门槛引进入区企业。开发区础设施配套完备,实施了清污分流、雨污分流,污水经管网收集进入凯发新泉水务(常熟)有限公司、东南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等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中A标准以及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T1072-2007)。一般工业固废进行综合利用,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处置。开发区采用集中供热,并优化能源结构,使用天然

2、气、电等清洁燃料,为开发区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区内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总体都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发区在环境管理上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认证工作,成立了环境污染事件应急中心并编制了开发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但开发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工业布局不够合理,没能完全按规划要求布局和组团的问题。建议加强印染企业、化工企业的日常监管。合理控制开发规模,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合理布局工业组团,加强绿化建设,扩大绿化面积。开发区发展目标为:至规划期末,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生产服务业和高科技工业的核心地区,具有人文气息、生活气息、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区,成为常熟市的“产业新高地、科技创新

3、区、生态湖滨城”。本次评价开发区规划范围为北至三环路、富春江路、白茆塘,东至四环路,南至锡太一级公路、昆承湖东南岸、金象路、久隆路,西至苏常公路,面积为77.48km2。开发区的发展定位为:以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工业为主导的生态湖滨城、城市副中心。开发区承担职能为:具体承担职能包括:“两中心、两基地、两区域”。即常熟市科技创新中心与商务金融副中心,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环保型先进制造业基地,城市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具有生活居住、综合服务功能的湖滨绿色新城区。1 1.2区域环境质量(1)大气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总体情况较好,开发区及周边各测点各监测因子均达到相应环境质量标准或未检出。(2)地表水环境质量

4、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情况较好,各断面因子基本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相关标准。(3)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开发区各监测点位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3及4a类标准。本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4)土壤环境质量各土壤监测点各因子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本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良好。(5)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水除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总固体为类标准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类标准,本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良好。(6)河流底泥环境质量各监测点底泥重金属浓度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

5、8-1995)二级标准要求。1.3开发区现存问题和主要生态环境制约因素本次规划范围涉及1处生态红线区域(沙家浜昆承湖重要湿地),区域生态保护的要求制约开发区的发展。2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1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开发区采用清洁能源轻质柴油和天然气,工业用地主要是一、二类用地,工业废气产生量的较少。预测结果表明,开发区新增的大气源强各污染物在评价区域内造成的小时、日均、年均最大地面浓度贡献值均能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开发区新增和削减的大气源强各污染物在各敏感点位的小时、日均、年均最大浓度贡献值叠加监测本底值后均能达到相应标准限值的要求,开发区的建设不会对区域大气环境功能区产生较大影

6、响。(2)水环境影响分析根据预测在开发区新增污水排放与本底浓度叠加后,W2、W8、W12典型断面COD、氨氮浓度值基本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类水标准值。(3)声环境影响分析:在各项声环境防治措施落实的情况下,声环境质量可达到功能区要求。(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在各项固废污染防治措施落实的情况下,固废对环境无不良影响。(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拟占用征地已经规划为相应类别用地,进一步开发建设对目前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土地破坏影响相对较小;区内河流活水、护坡、驳岸、建设绿化带等生态设计工作,将会使水生生态系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总体来说,开发区建设对原有区域生态结构、生态

7、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有很大影响,但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建设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不利影响,可以基本上保证人居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2 2.2环境风险评价开发区环境风险主要为盐酸泄漏、丙酮泄漏和环氧氯丙烷泄漏。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根据对盐酸储罐泄漏、丙酮泄漏、环氧氯丙烷储罐泄漏的风险预测结果分析,各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均未超过其半致死浓度,但由于事故发生时厂区周围会有部分区域超过短时接触浓度和居住区最大允许浓度,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因此,本区域必须做好各项环境风险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工作,有效避免或降低风险的发生,并在环境风险事故时能立即启动应急救援体制来减缓、消除环境风险事故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在采取

8、措施的情况下,本区域环境风险可接受。3 2.3总量控制(1)大气总量控制方案开发区实行集中供热,近期继续以昆承热电厂作为高新区的热源点。远期昆承热电厂需搬迁,在北闸塘西武夷山路东黄浦江路北新建天然气热电厂,为开发区集中供热。新增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未来进区企业的工艺废气及燃机热电厂废气。拟随项目入驻,由常熟市环保局在辖区内平衡;新增特征污染物总量,由常熟环保局按照达标排放总量核定后下达。(2)水污染物总量控制至规划期末,预测开发区每天将新增5.8万m3/d废水,COD新增949t/a,NH3-N新增105.85t/a、TP新增10.585t/a,目前该功能区水环境容量仍能满足要求,未来开发区需从

9、以下几个方面对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 1 * GB3对开发区河流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 2 * GB3提高企业水的重复利用率;= 3 * GB3提倡节约用水及提高中水回用量。(3)固体废物总量控制开发区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各种原材料的废边角料、废有机溶剂、废树脂、废酸等。园区内的危废依托周边有资质单位处置,委托光大环保(苏州)固废处置有限公司、苏州市汾湖金基固废回收处置有限公司处置。危废产生量约4.7595万吨/年,处置率100%。开发区固体废物实现零排放。4 2.4区域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土地资源:常熟高新区内现状城市建设用地2991hm2,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为4661.71hm2,新增建设

10、用地1670.71hm2,新增建设用地主要通过未用地进行调剂。从用地类型角度分析,绿地与广场用地、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增加较多,分别增加约834.65hm2、389.93hm2、216.67hm2。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高新区应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进行产业更替,对今后入区企业要设立门槛,对投资密度达不到相应要求、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不予进驻,坚持提高土地地均产出,并保障地区发展的生态可持续性。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大气资源:开发区预测污染物排放总量远低于环境容量,区域大气资源环境能够承受规划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节能减排措施

11、的实施,通过控制单位GDP的污染物排放强度,能够进一步减缓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并使其保持在区域大气环境能够承载的范围之内。地表水资源:高新区供水由常熟市第二、三水厂区域供水。常熟市饮用水源为长江和尚湖,同时结合长江铁黄沙及福山水道南岸边滩治理进度,实施长江边滩应急水库工程,建设长江应急取水泵站。区域供水规模能够满足园区用水需求。因此,区域内水资源承载力可满足本园区的发展。地下水资源:常熟市地下水资源量远大于可采资源量。但开发区所处区域地表水资源丰富,规划采用区域集中供水的方式,不采用地下水资源。因此地下水资源不会制约开发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5 2.5开发区规划选址合理性分析开发区区位优势显

12、著,选址总体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2020)等对该地区的定位、发展方向相一致,符合常熟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空间布局要求。从环境合理性看,本次规划范围涉及1处生态红线区域(沙家浜昆承湖重要湿地),对照各红线区域管控要求,总体符合各类生态红线区域管控要求,但昆承湖生态休闲环、大学及科研创新区、生活配套区等区域涉及沙家浜昆承湖重要湿地二级管控区,该范围规划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及绿地,目前现状为工业、商业、居住及绿地,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须严格遵守重要湿地二级管控区相关规定。二级管控区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实行差别化的管控措施,严禁有

13、损主导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二级管控区内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禁止从事下列活动:开(围)垦湿地,放牧、捕捞;填埋、排干湿地或者擅自改变湿地用途;取用或者截断湿地水源;挖砂、取土、开矿;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鱼类洄游通道,采挖野生植物或者猎捕野生动物;引进外来物种;其他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活动。从规划区选址的规划相符性和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认为,在进一步优化区域开发格局、严格控制位于及临近生态红线区域的开发行为与开发强度、加强大气、水环境综合整治、严格企业环境准入与日常环境监管、建立有效风险防范与应急体系的前提下,开发区规划选址从环保角度基本合理。6 2.6产业结构合理

14、性分析开发区成为常熟市主要工业集聚区之一,现已形成纺织、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并逐步向高端先进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高新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先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精密机械,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为核心。高端电子信息为支撑,重点发展高性能集成电路、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和云计算,其中高性能集成电路为核心,细分领域包括IC设计、终端产品外围设备、芯片封装测试设备等。同时积极延伸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智慧物联等产业。规划产业定位总体合理。7 2.7功能布局合理性分析从禁建区、限建区划定而言,本次规划中的禁建区和限建区包括了开发区范围内的大部分重

15、要生态敏感区,对于各类禁建区和限建区分别提出了相应管制要求,尽量避免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对重要生态敏感区产生不利影响。从空间结构与产业布局而言,本次规划在现有总体格局基础上根据区位交通、自然资源分布等,将整个开发区二产重点布局在黄山路以东区域,形成四大产业集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中区、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区、纺织产业集中区、高端制造装备业集中区。第三产业重点布局在大学科技园和环湖区域,形成“一核、一带、一环”的布局。第一产业的发展空间非常有限,主要分布于昆承湖南岸、沙家浜镇区西侧,未来以现代休闲农业、科技农业为主如植物工厂、花鸟园等。同时依据现有产业基地分布,对不同产业园区提出了相应发展方向,有利

16、于产业组群式集聚发展、污染物集中控制,有利于构建和谐人居环境,符合开发区总体发展定位,开发区空间结构与产业布局总体合理。从用地布局而言,规划建设用地基本属于生态敏感性指数较低、适宜性较高的区域,但部分区域与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不完全一致,需进一步优化与控制。8 2.8发展规模的合理性分析开发区近期及远期部分建设用地属于常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划定的基本农田,鉴于该轮土地利用规划期限为2020年,之后需根据上级国土部门下达的目标指标以及常熟市城镇发展方向重新进行规划,涉基本农田地块的开发需与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或国土部门用地指标相一致。本次规划工业用地、人口规模比现状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