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ppt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1782176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ppt(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两则,学 弈,y,本课的文学题材是文言文。那么,什么是文言文呢?,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文言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 。,【作者介绍】,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城)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与他的弟子合著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一、读准字音。,弈,惟,鸿鹄,缴,弗,矣,与,y,we,h,zhu,f,y,y,学 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 /诲 二人弈,其一人 / 专心致志,惟 / 弈秋之为 听;一人 / 虽

2、/ 听之,一心以为 / 有鸿鹄 / 将 至,思 / 援弓缴 / 而射之。虽 / 与之 / 俱学, 弗若之矣。为是/其智 / 弗若与?曰:非 / 然也。,二、朗读课文,注意停顿,三、词句解析,学 弈,下棋,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弈秋,人名,全国 的 善于,擅长,让 教导,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非然也。,之。虽与,弗若,一心,之俱学,,其中,只听弈秋的教导,虽然 弈秋的 教导,天鹅,引,拉 带有丝绳的箭,他,指 前一个人,不如 了,因为,不是这样,说,一起,他的,指 后一个人,语气词,吗,解说课文内

3、容,学 弈,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去射它。虽然他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说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 的。,学 弈,这篇文言文通过写(,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巧学“之”字,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

4、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 “请京,使居之。”“之”代指处所,表示“那里”。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之”,此,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2.“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多,在课文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示“他”、“她”、“它”。如: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之”代指“它”,“默而识之”,意即默默地在心里记住它。 “桓侯故使人问之”,“之”指代他(扁鹊),意即“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扁鹊)”。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之”指代它(鬼),“急执之”意即赶忙把它(鬼)捉住 。,3.“之”字用作动词,意为“往,到去”。如

5、: “吾欲之南海,何如?”“之”意为“到去”,句子的意思是:“我准备到南海去,怎么样?” “行不知所之。”“之”意为“到去”。,4.“之”字用作助词,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但也最复杂,可以分为下面三种: “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意即“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两个“之”均是“的”的意思,意即“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方正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 “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西蜀之去南

6、海,不知几千里也。”同样,“之”在这里也没有实在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种用法容易和“之”字用作“的”的时候混淆,应注意区分,以免弄错 。,“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也无实义。如: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之”,很久,“之”,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 “填然鼓之。”在这里,“之”也是单纯调节音节,没有实义。 基本上来说,在文言文中“之”的常见的用法就是上面几种,只要掌握其规律,摸准“之”的用法和意义也是不困难的。,2、说说“之”和“其”各指的是什么,之,通国之善弈者也( ),的,思援弓缴而射之( ),天鹅,虽与之俱学( ),他,指那个专心学习的人,其,其一人专心致志( ),他

7、们,指学弈的两个人,为是其智弗若与( ),这个人,指不专心学习的人,为什么两个人都在学习,第一个人学得好,第二个人为什么学不好呢?,答:前一个人专心致至地学习,后一个人却是三心二意地学习,这样,学习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本篇文言文要求 背诵,你能背诵出来吗?,两小儿辩日,孔子 东游,见 两小儿 辩斗,问 其故。 一儿曰:“我以 日始出时去人近,而 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 日初出远,而 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 大如车盖,及日中 则如盘盂,此不为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 沧沧凉凉,及其日中 如探汤,此不为 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 多知乎?”

8、 下一页,一、学会朗读,二、学会理解,要求: 对照注释,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并做好批注。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孔子)问其故。,辩论,缘故,原因,争论,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 为 汝 多 知 乎!”,返回,认为,距离,中午,到了,清清凉凉,判断,谁,认为,你,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解说课文内容,两小儿辩日,(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争辩不已,便问他们

9、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而正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一样,到了正午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三、了解科学知识 “远者小而近者大”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呢?,返回,一、是视觉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

10、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显得小了。 二、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近者热而远者凉”中午气温高,是否此时的太阳比早晨离我们近些呢?,返回,(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学习了本课你知道些什么?( 请畅所欲言把你知道的大胆地表述出来,与大家分享你的收获吧!) (看谁知道的多,说的好,谁就胜出。) 加油! 成功近在咫尺,说出你们的高见吧!你就是超级少年!,1 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 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 大胆质疑。,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 知”,要诚实谦虚。,辩日启示,返回,4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 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