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桂林山水 第二学时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1778873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桂林山水 第二学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桂林山水 第二学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桂林山水 第二学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桂林山水 第二学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桂林山水 第二学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桂林山水 第二学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桂林山水 第二学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隆化县偏坡营满族乡偏坡营中心小学 高小翠1、 教学目标: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3、 品味词句,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2、 教学重、难点:1、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2、 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描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3、 课时:第2课时4、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今天我们再来走进桂林,仔细品味桂林的美。首先,老师来考考大家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指名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桂林

2、山水的美是天下第一。 写作顺序是总分总。)(板书)讲授新课: 课文第一段介绍了作者游览桂林山水的原因,即桂林山水甲天下。那么,桂林的山和水美在哪呢?下面我们来具体感受一下。1、找生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第一句: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作者并没有在第二段开篇直接写桂林的水是如何如何,而是先介绍了大海、西湖等景点,用了一个“却”字转折,在转入这段的主题,这样写更说明了桂林山水之美,大海和西湖无法媲美。让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手法。回忆上半学期学写动物的开头,“像猫了,狗了,鸡了,猪了这些动物我都不喜欢,唯独喜欢小白兔”,二

3、者在这里有异曲同工之妙。2、小组合作学习:“桂林这样的水”是什么样的水呢?有哪些特点呢?作者又是如何描写的呢?(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汇报成果漓江水的特点:静 清 绿(板书)静“感觉不到流动”突出静;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体现清;绿“一块无瑕的翡翠”指导学生体会:静、清、绿这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写“绿”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比喻成一块没有瑕疵的翡翠)接下来的内容介绍了作者坐在木船上的感觉,让我们感受到了漓江水的美。4、生齐读第2自然段,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读出热爱和赞美的语气。5、师生对话,用原文。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的”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4、生:“清的”师:“漓江的水真绿啊”生:“绿的”6、指导背诵。(第一句中心句,什么样的大海,什么样的西湖,却真静啊,静的让你真清啊,清的可以真绿啊,绿的仿佛。接下来是作者坐在木船上的感受)7、学生根据我的分析和引导,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8、生默读、小组合作自学第3自然段。解决如下问题: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描写的?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和句子。(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9、小组汇报成果(第一句: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山的特点:奇 秀 险)(板书)(奇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秀像翠绿的屏障

5、,像新生的竹笋。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什么是拔地而起、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10、师生对话,用原文回答。师:”桂林的山真奇啊”生:“一座座”师:“桂林的山真秀啊”生:“像”师:“桂林的山真险啊”生:“危峰兀立”11、指导背诵,学生根据指导,尝试背诵第三自然段。12、指名读最后一段。让学生根据书上6、7页的图画理解学习最后一段。感受这幅画卷的美。课文以诗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与第一段首尾呼应。(三)、总结这样静、清、绿的水,与这样奇、秀、险的山交相呼应,让我们领悟到桂林山水的美难以抵挡。我们祖国地大物博,除了桂林山水,还有许许多多抵挡不住诱惑的美景,他们都是我们的骄傲。有机会大家可以去亲身体验。下面,让我们大家再次饱含激情,怀着无限向往之情来大声朗诵这篇课文。五、板书设计 水:静 清 绿 甲天下 画中游 山:奇 秀 险 总 分 总六、布置作业1、背诵全篇课文。2、联系上下文,说话所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3、抄写文章中的优美句段。4、预习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