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理数知识点+典型例题+习题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1773201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9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有理数知识点+典型例题+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1有理数知识点+典型例题+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1有理数知识点+典型例题+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1有理数知识点+典型例题+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1有理数知识点+典型例题+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有理数知识点+典型例题+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有理数知识点+典型例题+习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有理数(一)数的分类(强化记忆) (按符号分) (按定义分、按性质分)注意点: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2)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0不仅表示没有,还表示某种量 的基准。如0不能理解为没有温度。(4)初中范围内 数是指实数 正数是指正实数 负数是指负实数(5)对于正数和负数,不能简单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 误认为凡带正号的数就是正数,误认为凡带负号的数就是负数 例-a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6)p不是有理数,而是无理数;(

2、7)非负整数应理解成“非负的整数”,不能理解成“非负整数”,即正整数与零。例1、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里 5,-2,4.6,0,-2.25,1,+0.34,+13,-3.1416,整数集合 5,-2,0,+13, 非负整数集合5,0,+13, 负分数集合,-2.25, -3.1416, 正有理数集合5, 4.6,1,+0.34,+13,例2:一种商品的标准价格是200元,但是随着季节的变化商品的价格可浮动10,(1)10的含义是什么?(2)请你计算出该商品的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3)如果以标准价为“基准”,超过“基准”记为“+”,低于“基准”记为“-”,那么该商品价格浮动的范围又可以怎样表示

3、。解:(1)10的含义是在标准价格的基础上加价和降价的幅度不超过10。(2)最高价格:200(1+10)=220(元) 最低价格:200(1-10)=180(元)(3)180-200=-20(元)220-200=20(元)以标准价格是200元为“基准”,该商品价格浮动的范围为20元。例3、光盘的质量标准中规定:厚度为(1.20.1)mm的光盘是合格品,说说1.2mm和0.1mm所表示的意义。解:1.2mm表示光盘的标准厚度;0.1mm表示光盘厚度最大不超过标准厚度0.1mm, 最小不低于标准厚度的0.1mm.(二)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样使用负数后,在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词语之中

4、,只用一个词语就可以把事情说清。如减少5hm2 就可以说成增加 -5hm2.(注意“两变”)常见的相反意义的量:高于与低于,零上与零下,盈利与亏损,增加与减少,上升与下降。例1.“甲比乙大-2岁”表示的意义是( A)A、甲比乙小2岁 B、甲比乙大2岁 C、乙比甲大-2岁 D、乙比甲小2岁(三)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的概念(强化记忆)1、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数轴的含义:(1)数轴是一条直线,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这三者缺一不可(3)数轴一般取右(或向上)为正方向,数轴的原点的选定,正方向的取向,单位长度大小的确定都是根据

5、实际需要规定的。(4)同一数轴的单位长度必须一致2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a+b=0 a、b互为相反数.(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绝对值相等。3.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或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注:的解为;而,但少部分同学写成 4.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的倒数是;也可表示为a-1,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6、.例1.已知A、B两点坐标分别为3、6,若在数在线找一点C,使得A与C的距离为4;找一点D,使得B与D的距离为1,则下列何者不可能为C与D的距离()A、0B、2 C、4D、6分析:将点A、B、C、D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然后根据绝对值与数轴的意义计算CD的长度解:根据题意,点C与点D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在数轴上使AC的距离为4的C点有两个:C1、C2数轴上使BD的距离为4的D点有两个:D1、D2C与D的距离为:C2D2=0;C与D的距离为:C2D1=2;C与D的距离为:C1D2=8;C与D的距离为:C1D1=6;综合,知C与D的距离可能为:0、2、6、8故选C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数轴、绝对值的

7、有关内容,用几何方法借助数轴来求解,非常直观,且不容易遗漏,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点(四)非负数定理:几个非负数之和为0,则每一个非负数都为0 (强化记忆) 注:非负数:零和正数统称非负数。常见的非负数的形式:|a| 、;例1、已知 ,求 的值。解: x-3=0,y+3=0 x=3,y=-3 原式=(-3)3+33-(-1)2010=-27+27-1=-1(五)实数大小的比较(强化记忆)(1)利用数轴: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利用绝对值:正数0负数,正数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平方法:先平方再作差(6)倒数法例1、已知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现比

8、较a,b,-a,-b的大小b-aa”、“”、“=”) 通过观察归纳,写出能反映这种规律的一般结论,并加以证明。解:横线上填写的大小关系是、=一般结论是:如果a、b是两个实数,则有a2+b22ab)证明:作差a2+b22ab =(ab)20 a2+b22ab (六)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强化记忆)1. 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2加法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3减法法则:减去一

9、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注:有理数加减法法则 (口诀记法)先定符号,再计算,同号相加不变号.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数”跑.4.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个数为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个数为偶数个时,积为正。5.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6有理数除法法则: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

10、相除。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7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8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a)n=-an或(a b)n=(ba)n, 当n为正偶数时: (a)n =an 或 (ab)n=(ba)n .特殊情况:当n为正奇数时: (1)n=1;当n为正偶数时: (1)n=1注:“奇负偶正”的应用(1)、如下符号的化简(指负号的个数与结果符号的关系),如:-+-(-2)= -2(2)

11、、连乘式的积(指负因数的个数与结果符号的关系),如: (-1)(-2)(-3)(+4)=-24(-1)(-2)(-3)(-4)=24(3)、负数的乘方(指乘方的指数与结果符号的关系),如:(-2)3=-8, (-3)2=9(4)、分数的符号法则(指的是分子、分母及分数本身三个符号中,同时改变两个,值不变,但改变一个或三个都改变时,分数的值就变相反了),如:;9.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在较复杂的运算中,不注意运算顺序或者不合理使用运算律,从而使运算出现错误.如55.10. 整数指数幂的有关运算及乘法公式表述: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表述:

12、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表述: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表述:积的乘方等于乘方的积表述: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表述: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表述:分式的乘方等于分子分母各自乘方。平方差公式:表述: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完全平方和公式: 表述: 两个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乘积的2倍完全平方差公式: 表述: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减去它们的乘积的2倍例1、已知 ,且a-b0,求a+b的值。解: a=3,b=2. a-b0 ab a=-3,b=-2 或a=-3,b=2 当a=-3,b=-2 时 a

13、+b=(-3)+(-2)=-5 当a=-3,b=2 时a+b=-3+2=1 a+b的值为-5或1例2、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x的绝对值等于2,试求。解:a、b互为相反数 a+b=0 c、d互为倒数 cd=1 x=2 当x=2时,原式= 当x=-2时,原式=例3、用“”,“”、“”填空。(1) (2) (3) 请通过以上式子观察归纳,试猜想:对于任意两个数a、b总有 结论成立。例4、计算、观察、猜想与应用:(1)算一算:下面两组算式 与 ;与 ,每组两个算式的结果是否相同?(2)想一想: 等于什么?(3)猜一猜:当n为正整数时,等于什么?你能用乘方的意义说明理由吗?(4)用一用:利用

14、上述结论,求 的值。解:(1) ,; 每组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 (2) 等于 (3)猜想:当n为正整数时 理由: (七)周期性问题即同余问题(强化记忆) 这类问题要紧紧抓住周期与余数,余数相同性质也相同。例1、(2011浙江省舟山)一个纸环链,纸环按红黄绿蓝紫的顺序重复排列,截去其中的一部分,剩下部分如图所示,则被截去部分纸环的个数可能是( )(A)2011(B)2011(C)2012(D)2013 红 黄 绿 蓝 紫 红 黄 绿 黄 绿 蓝 紫解: 纸环按红黄绿蓝紫的顺序重复排列 周期为5 ,故可设截去部分纸环的个数为x个,则(8+x+1)被5后余数为2,仅D选项符合要求。例2、(2011山东日照)观察图中正方形四个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