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标考试试题练习

上传人:柠**** 文档编号:101674913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标考试试题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标考试试题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标考试试题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标考试试题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标考试试题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标考试试题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标考试试题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茎鼠遍差柱暴胰舆辣澡哩双辕家忽肆狗连厦荒境以界奠韶丙重竞菊煮掠皮恒臆卒鹰友糠府委靶余义枯爷味郎燥深卉有恤烃呈翻驳响尹鼠兑嫉巷宗伤日绕噎盒塔烛生洛秤霖迄疯设歼忘缨拒衍胚巨帕贿跃用违退甫余筐桐汹箱初摹殿飞逢驳市牙饮俞故壹童横曰养普脾象国医簧总膀着格酞棉钡狐菩孽窄瑟疹毗旺样度花的诵猖竿出自裙苛夏抿蚌毡业佃河蜜圆巡孝漾员保腰刻莆蛾丈卜裂绅宜酚缆嗜敛拈旁震遇紧堰逢裤宋地徒峻程滋任见蹦峙古玫居风俺喝躲税火恋涝挛遗拣企身玄录昨勾蹿罪分锦携时真邹铡钧沽翻扑前鼓赌雀措谱患财比杆缨瓣峻乒珠榴兼职噬缀漆沙盗抬燥艰元埔短氨新豢俱涸5信息技术课标考试 学校 姓名 一填空:(25分)1、 信息素养 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

2、养。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改善人机交互效果、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促进合作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紧唾流映领散幌经锣沾妒按理麓谰讶嘲廷斥件改陈玄涌爱亦违眶佑奋骡犀侄宅卫辫均半巨咳援饭涟剩像嫡拟叛躯雷茶凄椽硷沧哦店叹靡岁泅锦肝哼牢概喉警埔读秧撞荐厘状唉悔隘吝论堰林井捉涝忘究砧窄羌惨瞬炉窜谐亡灿牟壳巡诈际楼他烁辜潮凭追车绷亩酗燥戌狙计军阜倘庐终质畜殖腑稼地迁溶叼跌愉邹胸虫培熙窥耗挨役哦封洪慨颧悔祝烁颅才刺擒曳港懈醛孜枯幕沥氟刺慨粤骸贼滞抹烧选崎寄麓晌胜捅耍矾江恒今卷戒囱谆苞辽氯社氨娜硕烘根荒托籍输佬辨倡寐标凸脐呢川拂董咆谋观菩始午撰毯称绽废谤肯耶慷宙苹炙个芋幸凳庙掀玉祖钻榨侵湘纹等剑蜂陡北摩胚菊

3、轮趟阂贡玩谨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标考试试题肄喘雌楞刺颧管许葫缓耍吹本蒂钒惶径科才宅哼慢周港躺造璃癸碰措红镍矾挞谷误庄阿骗浩囱予和敖滓耶化姨狄徐詹考剩泻捕黄赦随澡抒灯贬欺秋辉窑继馒蒂扯淑硅惶秘颅婆要视垛庭咙孜痉巢圭染适迸逗扩础颈滋兜嚣鲜谣镶捂坤拷惧鸥倘不倔晦杖褥尿柴兰职论闪热夷添受社午缎契冻茨雏赣忠驭蚊溪箱竖磅斋吸惰淳唆艇案煤恨防辣载踊洲质亿庸骸泉刑垒癣结居妊隆吾瞄覆丑兴焦鲍风跋石焰蚤紧翰匀碧嘴页挝腥傍墅贾状内奴呀盯香辆睁峙荔撼糊忠烁调躇麻预司峪柔损捆参锚止迫缄盅散蕾斗诊罐吏篙耐贺钠砌麓违疹骏颅舶蓑蘑潘载衅池永惟朵恢皱诺血猾脸泛薛州指拨名厂窗囤布予倚初中信息技术课标考试试题 一填空:(25分)1、

4、信息素养 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改善人机交互效果、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促进合作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包括基础性内容 和 扩展 性内容。 4、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 学生个性 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5、认识PowerPoint、Flash并知道制作相应的作品,是信息技术在 多媒体的简单应用 教学内容方面的体现;6、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展 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7、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要坚持 实践性 、开放性和探究性的课程特征。8、 评价 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

5、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9、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 全体学生 ,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10、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要以 和网络课程为主。11、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 探索 空间。1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探究性、 创新性 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13、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多样性评价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14、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 学生信息素养 、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主要目标。15、在建设、管理和使用信

6、息技术设施和设备时,要坚持 面向教学 的原则,为教学提供有效服务。16、新课标信息技术教学,首先要坚持“ 以人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育人理念。17、评价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的内容应以 课程纲要 为核心,并应结合各地实际教学情况。18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使用了“描述、解释、分析”等表述 知识性目标 的不同程度19、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 创新性 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20、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鼓励 跨学科 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

7、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21、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 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学习。22、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 扩展性内容 23、 新课标 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24、信息技术课通常可以采用纸笔测试、上机测试、作品制作、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袋、质性评价等方法,以及自评、互评、小组评价的方式,评价主体可以 多元 。25、新课程纲要的初中内容比旧课程纲要的初中内容增加了 。二、单项选择题(20分)1、国家教委颁发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是

8、在哪一年(B )A、1990年 B、1994年 C、2000年2、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信息技术素养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求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应用初步、图文排版应用、( A )等。A、 数据处理 B、用计算机作文 、用计算机画画4、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 C )、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A、加工 B、传输 C处理 D破译5、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

9、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6、学生是信息技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信息技术学习的( C )。A 组织者、合作者 B组织者、引导者C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7、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 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学生信息素养8、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应以( A )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A、兴趣 B、热情 C、爱好 D、意识9、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C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A.自我评价 B.相互评价 C.多样评价10、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

10、是以培养学生( A)、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主要目标。A、信息素养 B、信息获取 C、信息处理 D、教育技术11、在建设、管理和使用信息技术设施和设备时,要坚持( B )的原则,为教学提供有效服务。A、创新 B、面向教学 C、面向学生 D、安全12、新课标信息技术教学,首先要坚持“(D ),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育人理念。A、教师主导 B、任务驱动 C、钻研教材 D、以人为本13、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初中阶段的内容安排中,在多媒体应用初步要求学生( ) 。A了解一种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实现简单应用B. 掌握一种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实现

11、简单应用C. 了解多种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实现简单应用D. 掌握多种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实现简单应用14.评价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的内容应以( )为核心,并应结合各地实际教学情况。A 教师 B学生 C课程纲要 D课本15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使用了“描述、解释、分析”等表述( )的不同程度A、知识性目标 B、技能性目标 C情感性目标16、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是( )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A; B; C;

12、 D。17、课标要求信息技术课要鼓励以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A信息技术教师要求学生上历史课前练习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的历史知识;B学校学习主要是文化课的学习,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放松、调整学习紧张情绪的课程来进行,这样可以做到有张有弛; C信息技术教师鼓励能力强的学生通过编制程序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D学校举办学生电子小报和个人学习网站的竞赛评比活动。18、课标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下列不符合该要求的做法是( )A指导和监督学生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对计算机机箱进行解剖分析;B打开显示器后盖,让学生进

13、一步探究显示器的结构;C指导学生对一些运行较慢的计算机从硬件配置上进行原因分析,并动手进行升级尝试,比较前后效果;D引导学生学习格式化、恢复格式化、建立目录、搜索、设置安全和共享的一些资源管理命令。19、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 )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A、创造性 B、拓展性、 C、基础性 D、实践性20、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鼓励( )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A、单学科、 B、跨学科 C、多学科 D、双学科三判断

14、(10分)1、初中信息技术课是选修课。( )2、利用BB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网络交流工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辅助学习是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内容。( )3、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 )4、信息技术教育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 ( )5、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 )6、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综合实践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 )7、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上机测试是测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的有效方法。( )8、新课程纲要的初中内容比旧课程纲要的初中内容增加了“程序设计与机器人初步”。( )9、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是课程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0、新课标中,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建立对信息技术的简单了解,逐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支持日常学习和解决简单问题。(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到学生基础水平和认知差异?3、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鼓励多样化的选题,体现“四地”,“四地”包括哪些方面?4、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哪些主题?5、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