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16685 上传时间:2017-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薄弱环节,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体育是身体和 心理结合最紧密的,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体育活动的调节和人文素质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并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从而保 障学生能全面的得到健康发展并真正实施课程改革。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普遍感到压力的存在,据天津市的统计,在该市 5 万名大学生中,约有 16%以上的学生分别患有恐怖症、焦虑症、多疑病症

2、、强迫症、抑郁症和情感危险等。截止到 1997 年底,全国大学生心理疾病患病率已经达到 24%,而且随 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健康不良者有增多趋势。 心理健康不良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据北京市 16所大学的调查,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 37.9%和 64.4%。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一、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标准有一理性认识 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2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一正确的认识,从而能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正常的认识能力和自我评价 2、就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应适度 3、优良的意志品质 4、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能力 5、健全的人格 6、合理的行为 以上标准,应视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间有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学生可针对有缺陷的方面,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加强自身修养,以期达到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 二、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1、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有机体,人脑是人体的一部分。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 加强对学生体育活动的锻炼,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

4、。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 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由于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3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 中,应充分加强体育课和学生的群体活动,并配以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使他们通过体育锻炼,为自己的心理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2、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成为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 短的反应潜伏期、良

5、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 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偷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 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 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3、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

6、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 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4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 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4、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 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

7、智灵活,沉 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5、加大体育理论课中的人文教育 导致心理疾病产生的因素很多,如社会环境改变、社会价值取向,学习生活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爱情挫折、疲劳、疾病等等,都可以导致心理疾病的 产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互动性,相互促进的同时也相互制约,既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也可以是恶性循环,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对体育教学中增添人文教育 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国哲学文化中,有很多精华可以让我们吸收和学习,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各种困境和心理失衡的时候自行调节,从而达到一种自 然、平和的状态,在丰富完善自我人文内涵的同时达到健康心理的作用,所以,身心双重的健康才是体育育人的根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