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备好课.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518312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如何备好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师如何备好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师如何备好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师如何备好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师如何备好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如何备好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如何备好课.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如何备好课的学习心得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重托,直接培育着千百万青少年一代,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历史重任,任务是极其光荣而又艰巨的,教师的工作虽然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两个方面。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作为一个中学教师来说,最基本的任务是搞好教学工作,要搞好教学工作,中心环节是备好课。那么该如何备好课呢?为此本文将谈以下两个问题: 一、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备课,是衡量教师师德的主要标准。备课,是教师工作责任感的具体表现;备课,是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工作是教师最经常、最大量的工作,对这些工

2、作是充分准备、一丝不苟呢,还是马虎从事,应付了之呢,这是衡量一个教师的师德是否高尚的主要标准。要教好课,就得先备好课,这一点对新教师来说是如此,对老教师也不例外。 备课,是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有人会觉得,我已经读过几年大学,对中学的这些简单知识,不过是小菜一碟而已。记得有句行话叫做“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不要说现在科学技术一日千里,不少的新知识摆在我们面前,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就算是所谓的旧知识也有个提高的问题。例如相关文言知识,退一步来说,教师即使把自己懂得的问题,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对学生讲一遍,学生也不一定就懂。这是为什么?这里还有一个怎样教的问题,讲得雅致一点,

3、就是一个教学艺术问题。因此要上好每堂课,教会每一个学生,还必须周密考虑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这就得认真备好课。 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学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要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任务,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是中学教师备课的总要求。所以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正所谓:善教者学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 二、备课的具体要求 传统教学法里有不少关于“如何备课”的经典之说,在现在乃至将来,仍值得我们进一步去认识、理解与遵循。如: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把握相关内容的重点、难点;安排课堂形式、内容、结构等等。在此,

4、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另一个角度,就“如何备好语文课”谈点粗浅的体会。 首先,要明确好课的标准。备课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好课”标准是什么?作为备课人首先应该明确。 现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什么是“好课”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

5、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显然,要想备好一节课,首先必须深刻理解“纲要”的精神实质。比如,对课堂教学的第一个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言下之意教师就不能一言堂、满堂灌,否则如何实现互动、共同发展。要想做到这一点,备课时教师就必须考虑课的容量是否适度,课的节奏快慢是否恰当等等,要留足学生活动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再比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

6、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说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其次,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的灵活运用。指的是教师结合本地区、本校和本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2.对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如对教材配套练习、教具的自主

7、开发,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等。 最后,我认为还应注意一些相关事项:1.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规律,这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和基础。2.必须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3.必须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4.应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行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客观实际,不能由教师主观臆想。5.必须量力而行,要充分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任何一节成功的课,必定含有教师再创造的成分,我们不能一概地说创造越多就一定是一节好课,但如果一点不

8、创造,肯定上不出一节精彩的课。所以,在备课时,教师必须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合理有效地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上述就是我对“如何才能备好课”的一点看法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我觉得要备好一节语文课,必须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研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1、把课文熟读成诵,熟记于心备课前,先不要看教参,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课文,反复地读课文,像教学生读书一样,划词语、划句子、作批注,整体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直到能流利的诵读课文,这是个基本的道理。诵读课文就是为了透彻理解教材。通过熟读成诵,老师把作者写作的情感,把课文的重、难点

9、,把课文的表达方法摸个一清二楚。在一遍遍的诵读中我们才能对课文有较深刻的感悟,对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甚至文章的主旨才能弄明白,一遍遍的诵读中,对课文中许多不起眼的词句中蕴含的微妙常常忽然顿悟,教学设计的灵感也常常会不期而至。于永正老师在某地执教第一次拥抱母亲时,头天晚上11点钟了,他还在房间里捧着书,一遍一遍地朗读。第二天的课堂于是有了经久不息的掌声,甚至有的学生感动的热泪盈眶。王松舟老师备草船借箭,一口气读了13遍,才终于有了自己的感觉,精妙的教学设计才呼之欲出。贾志敏老师的学生要讲开国大典,希望贾老师对教学设计提供帮助。贾老师问学生的第一句话是“课文背会了吗?背会了再找我。”人民日报社服社

10、长、著名作家梁衡曾介绍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大量阅读还不够,语文学习最基本最简便的方法是背书。要背下来才能把众多的资源转化成自身的营养。”另外,把课文熟记于心也有利于更好的驾驭课堂。2、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阅读课文,深入到课文中去,好像自己就是作者,理解课文写了什么,领悟课文怎样写,探究课文为什么写。教师读懂是为了引导、指导学生读懂,这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教师钻研教材是要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想三个问题:如果我是学生,应该学什么,用什么方法学;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哪些地方浅显易懂,哪些地方是难点;应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获取新知识、提高新能力。有些教师可能要质疑,语文老师负担重,

11、没有更多时间背,尤其是高年级语文课文那么长,怎么能背会。在我看来,要做到“四至少”:至少要有背的意识,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至少做公开课的课文不管长短都要背会;至少本课书的重点段要背会;至少那些经典名篇要背会。“读书读高层,读文读经典;名篇背如流,下笔如有神”这正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精髓,这个看似最笨的办法却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二、研读课标,读出教学的目标语文课标对小学语文不同学段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所谓课标,就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

12、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有效,才能把课讲实、讲活,万变才会不离其宗。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涵盖两个基本内容,即课标中的两个“使”:一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二是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简言之,一个是语文能力,另一个是人文素养。那么,这两个目的,应该以何者为重点呢?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千万不可小看这“着重”二字。着重培养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因此,不管教什么课文,都应把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作为核心。人文素养并

13、非不重要,他应该渗透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之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本领,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因此,要把课文作为例子,用课文来教会学生阅读,让学生逐步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三、研读单元目标,细化课时目标课标是一个学段的目标和要求,单元训练是对一个单元、一篇文章的目标和要求,是对课标阶段目标的分解。单元训练的目标要求,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训练点。即使课标要求弄清楚了,单元目标不清楚,也照样吃不透教材。在一篇课文或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是一般性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应用,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的哪项能力,并要求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吃透单元目标的同时,再看看教参。教参教参,只

14、是参考,不要完全当作教学的要求。要学会分析、比较,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他人的设计,我们要用辩证的头脑去思考,要以鉴别和挑刺的眼光学会筛选,不能全信,不能照搬,应该创造性的吸收,有选择的学习。一定要站在用教材教这样的高度去审视我们的教学目标。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可以这样做:1、凭借例子积淀语言,悟得规律。(预习入手感知语言材料;品读领悟,重视语感培养;熟读背诵,积累语言材料;练习迁移,形成语用能力。)2、超越例子,延展运用,形成能力。四、研读学生,读出教学的方法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备学生

15、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他们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例如,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备课时设计适当的问题提问适当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有的学生连生字都还没能掌握,我就上课时只让他回答一些最简单的问题,不给他下马威,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五、研读教学环节,读出教学的层次性阅读教学应该牢牢把

16、握住培养语文能力这个重点形成主线。如,学习朱自清的春,决不是为了记住春天具有“春景美”、“春雨美”、“春风美”等知识,而是学习朱自清先生如何抓住关键词句来描绘春色,如何将情感用恰当的言语表现出来,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着力点。具体到每篇课文应以培养什么能力为重点,则应考虑多种因素:一是年段目标,二是教材意图,三是课文特点,四是学生实际。如一年级风,应把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和仿说训练做为重点;我执教的舍不得这棵树是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理解课文和感情朗读作文训练重点。把“读书三到”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学设计像盖房,不仅要架起房梁,而且还要进行精致的装修。对于每个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就是对于教学设计的精装修。老师每一句话该怎样说,都要有精心的推敲,每一个段落的教学都要有层次,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