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第2章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节考点突破考点3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词语含义句子含意.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320667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第2章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节考点突破考点3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词语含义句子含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第2章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节考点突破考点3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词语含义句子含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第2章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节考点突破考点3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词语含义句子含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第2章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节考点突破考点3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词语含义句子含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第2章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节考点突破考点3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词语含义句子含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第2章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节考点突破考点3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词语含义句子含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第2章论述类文本阅读第2节考点突破考点3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词语含义句子含意.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3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词语)含义、句子含意技法1_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词语)含义的方法和规范要求一、掌握理解重要概念(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

2、界与直觉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自然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像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之中去。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间。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

3、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作为现实空间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的。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一部红楼梦就同时具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关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选自王福仁想象空间和现实空间)1请简要概括文中“想象空间”的含义。 【答案】想象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而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想象空间是作家经过自由创造开拓出的超越现实空间的想象的世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所以,在创造和体验之外,有必要为生命意义的寻求指出第三种途径,即肯定苦难

4、本身在人生中的意义。一切宗教都很重视苦难的价值,但认为这种价值仅在于引人出世,通过受苦,人得以救赎原罪,进入天国(基督教),或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佛教)。与他们不同,弗兰克的思路属于古希腊以来的人文主义传统,他是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来发现苦难的意义的。他指出:即使处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选择承受苦难的方式。一个人不放弃他的这种“最后的内在自由”,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界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类历

5、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了这句耐人寻味的话:“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选自周国平苦难的精神价值)2请具体阐释文中画线句子中“最后的内在自由”这一短语的内涵。 【答案】人拥有的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选择承受苦难的方式。既显示个人品质,又展示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精要点拨所谓“重要概念(词语)”,指的是:表现主题思想的词语,体现作者观点立场的词语,反映深层含义的词语,概念上容易混淆的词语。理解重要概念(词语),要注意它在文中的含义。因为考点强调的是“在文中”,故在理解时,既要注意它的“词典义”,又

6、要注意它的“语境义”。要把“重要概念”还原到文本中,在具体的上下文语境中进行理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的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对于关乎主旨、作者主张的重要概念(词语)的理解,首先要掌握基本要求:从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借代义来思考,选准准确的词义,理解临时意义;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同时兼顾词语的本义;从词语的词性、语法结构,分析、斟酌词义。二、掌握理解重要概念(词语)含义题的规范要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题壁王了一题壁不知始于何时。相传司马相如过升仙桥,题柱曰“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可见汉朝的人

7、就有了弄脏公共场所的习惯。又唐朝韦肇初及第,偶于慈恩寺塔题名,后进慕效之,遂成故事。这故事就是后世所谓“雁塔题名”。司马相如和韦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羡慕富贵:一个是未富贵而先夸口,一个是初富贵而便忘形。说得好听些,这是雅人深致;若从坏里说,这简直是无聊,令人作三日呕。题壁也许纯然为的是留一个纪念吧。“某年月日某人到此一游”,这简单的几个字未必就是想出风头。但是,为什么不写在你的日记册上呢?假如你有一个照相机,还可以把胜地拍一个照,然后记上你来游的年月日,何苦弄脏了公共场所?你这是为人呢,还是为己?若说是为人,人家根本不认识你这个无名小卒,非但不能流芳千古,而且不足以遗臭万年;若说是为己,你何时

8、重游还是不可知之数,甚至老死永不重游,你留几个文字又有什么用处?关于这个,往浅里说,你是像小学生用粉笔乱画墙壁,显得你没有好好受过教育;往深里说,你是因为喜欢这个风景,恨不得据为己有,公家的地方是不出卖的,就是卖你也买不起,你怀着阿Q的念头把公家的地方加上了你私人的记号。至于人家是否因此感觉“煞风景”,你可管不着。题壁完全象征了咱们中国人一种有我无人的心理。有些人不甘心于只题一个名,他们还要题诗。这自然更雅一等。“寻觅诗章在,思量岁月惊”,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风趣啊!可惜的是他们的诗多数是颇欠推敲,或者说是只敲而不推,因为他们吟诗有如擂鼓,“不通”“不通”又“不通”!胜地何辜,受此污辱!他们太不

9、自量了。他们并没有因为“李白题诗在上头”而搁笔,反倒是人人自比李杜,人人都要题诗在上头!未辨四声,遑论八病!只合矜夸荆室,床上吟诗;何须唐突山灵,墙头放屁!那些不喜欢文学的人,熟视无睹,倒也罢了。最苦的是那些对文学有兴趣的人,看见了字闭不了眼睛,总不免一看,看了之后,把水色山光的满怀乐趣都糟蹋了!寄语现代的司马相如和韦肇们,做做好事吧,莫再佛头着粪罢。当然,其间偶然也有达官名士,不爱惜他们的墨宝,来给山水增光,甚至于不惜重金,特雇巧匠,摩崖刻石,做得非常精雅。这似乎是无可批评的了。名山佳作,相得益彰;有时候,竟使我们不知道是人以山传呢,还是山以人传。这样,我们感谢大手笔之不暇,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10、?但是,我总觉得题壁是中国文人的恶习。名人题壁,后人看见了也许发生仰慕之忱,然而在他本人却是未免自诩多才,令人有搔首弄姿之感。“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达官名士们在别的地方风头已经出够了,何必雁塔题名,才算是自鸣得意呢?再说,在立功立言之后,将来世家有纪,儒林有传,而金匮石室,又复永宝鸿文,自有人家捧场,更不必沾沾于炫露了。西施若不捧心,东施虽欲效颦亦苦无从效起。寄语达官名士们,你们如果不喜欢名山宝刹被尺二秀才乱涂乱画,你们就应该以身作则。此外我还有一个建议,凡属公共游览的场所,一律严禁题壁。如有典型才子未能免俗,一定要出风头,必须将佳作先付审查,缴纳重税,然后规定式样,指定地点,特许摹刻。

11、说不定还有名门闺秀,像旧小说中所说的,在壁上题诗唱和,因而恋爱结婚。这样,多捐两个钱给公家,也是值得的。1944年8月3请解释文中画线短语的含意。(1)阿Q的念头 (2)佛头着粪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1)阿Q的念头: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了阿Q的形象,把这个人物的精神胜利法称为阿Q精神。具体表现为他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等。鲁迅先生正是通过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淋漓尽致的描绘,表明这种普遍存在于“国人魂灵”中的精神病症,所以“阿Q的念头”应是在不允许的情况下的一种心理满足。(2)佛头着粪:佛的塑像上着了鸟雀的粪便,比喻好东西上添上了不好的东西,把好东

12、西给糟蹋了(含讥讽意)。根据上下文的语境,“佛头着粪”比喻在名山胜地题歪诗。【答案】(1)指占不了、买不起也要在心理上满足一把的念头。(2)比喻在名山胜地题歪诗。精要点拨1审题(1)常见提问方式:作者所说的“”的含义是什么?请解释“”的含义。指出文中两个“”“”的不同意思(或相同之处)。(2)审题要点:要审该词语(概念)出现的地方,尤其是最先出现的地方,它们往往是答题要点出现的地方。如果考查的是该概念的外部特征,则其特征表现在多方面,信息也分散在原文不同的段落或层次,要注意找全找准有关信息。要审该词语(概念)的词性,看它是名词(名词短语)、动词(动词短语)还是形容词(形容词短语)等,以便确定答

13、案语言组织的词性结构。2答题(1)特别强调答题的整体观念。因为一个词语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词语组成句子表达某种意思,反过来看,上下文环境总是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包含这个词语的意思,或制约这个词语的含义。特别强调整体把握,认真理解语境,把握上下文的意思。(2)答案的语言形式应与该词语的词性保持一致。如果所给词语是名词(名词短语)、动词(动词短语),答案也要用相应的短语表述;如果是形容词(形容词短语),则要从该词所表现的事物的性质特点方面考虑,结合具体内容作出解释。(3)答题模式一般为:该词语(概念)是指(稍大于原概念的中心语)该词语(概念)表面是说实际是说该词语(概念)形象地(深刻

14、地)表达了(阐述了)该词语(概念)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4)答题语言要具体(不含蓄)、简洁(不啰唆)、有条理(不混乱)、全面(不遗漏)。技法2_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方法和规范要求一、掌握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基本方法(一)关键词语理解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认真对待文献综述,对于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仅仅把文献综述看作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或者是有关方面的一个规定,更应该看到,这是知识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在重复别人,它是在说出自己。这不仅是一个合法性问题,也是一个有效性问题。可以说,扎实的文献综述是一篇论文成功的一半。1请解释文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解析】首先要弄清“它”的指代义,其次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不是在重复别人”指的是什么,特别是“说出自己”是什么意思,必须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答案】文献综述不是论文写作的一个步骤、程序,而是知识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即需要对别人的观点加以整合,体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精要点拨理解句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关键词语,有的是有深刻含义的词语,有的是指代性的词语,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