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2016年下期高二期末质量监测试卷.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319818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州市2016年下期高二期末质量监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永州市2016年下期高二期末质量监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永州市2016年下期高二期末质量监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永州市2016年下期高二期末质量监测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永州市2016年下期高二期末质量监测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州市2016年下期高二期末质量监测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州市2016年下期高二期末质量监测试卷.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州市2016年下期高二期末质量监测试卷(语文)命题人:文善明(永州一中) 白华志(江华一中) 李凯勇(宁远一中)杜巧燕(祁阳一中)审题人:吴春来(市教科院)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分为两卷,共10页。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填入相应的位置内。2、客观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请用黑色的铅笔书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只交答卷,试题卷请自行妥善保管。第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究竟怎样才算“美”呢了?一般人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做“美”,但是都知道什么样就是愉快。征求他的意见,他总是说“很好

2、看”。如果追问他“它何以好看呢”他不外是回答说:“我欢喜看它,看了它就觉得很愉快。”通常人所谓“美”大半就是指“好看”,指“愉快”。不仅是普通人如此,许多声名煊赫的文艺批评家也把美感和快感混为一件事。英国十九世纪有一位学者叫做罗斯金,就曾经很坦白地告诉人说:“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从愉快的标准看,血色鲜丽的姑娘引诱力自然是比女神雕像的大;但是你觉得一位姑娘“美”和你觉得一座女神雕像“美”时是否相同呢?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想来不一定有什么风韵,在艺术上却仍不失其为美。英国姑娘的“美”和希腊女神雕像的“美”显然是两件事,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

3、起美感的。罗斯金的错误在把英国姑娘的引诱性做“美”的标准,去测量艺术作品。美感和快感究竟有什么分别呢?有些人见到快感不尽是美感,替它们勉强定一个分别来,却又往往不符事实。英国有一派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就是如此。他们所见到的分别彼此又不一致。有人说耳、目是“高等感官”,其余鼻、舌、皮肤、筋肉等等都是“低等感官”,只有“高等感官”可以尝到美感而“低等感官”则只能尝到快感。有人说引起美感的东西可以同时引起许多人的美感,引起快感的东西则对于这个人引起快感,对于那个人或引起不快感。美感有普遍性,快感没有普遍性。这些学说在历史上都发生过影响,如果分析起来,都是一钱不值。拿什么标准说耳、目是“高等感官”

4、?耳、目得来的有些是美感,有些也只是快感,我们如何去分别?“客去茶香余舌本”,“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等名句是否与“低等感官”不能得美感之说相容?至于普遍不普遍的话更不足为凭。口腹有同嗜而艺术趣味却往往随人而异。陈年花雕是吃酒的人大半都称赞它美的,一般人却不能欣赏后期印象派的图画。美感和快感是很容易分别的。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口渴时要喝水,喝了水就得到快感;腹饥时要吃饭,吃了饭也就得到快感。喝美酒所得的快感由于味感得到所需要的刺激,和饱食暖衣的快感同为实用的,并不是起于“无所为而为”的形象的观赏。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既忘去自我,自然不能觉

5、得我是否欢喜所观赏的形象,或是反省这形象所引起的是不是快感。我们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自己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如果自己觉得快感,我便是由直觉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感的态度便已失去了。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到过后才回忆起来。比如读一首诗或是看一幕戏,当时我们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选自朱光潜谈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仅普通人把美当作快感,甚至一些文艺批评家也是如此。B从愉快的标准来判断,罗斯金觉得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必希腊女神雕像美。C英国有一派主张享乐主义的

6、美学家见到快感与美感彼此不一致,如勉强要区分它们各自所见,往往又不符事实。D我们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越大,越聚精会神去欣赏,就越感觉愉快。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而目得来的是美感,口鼻得来的是快感,只是因为耳目为高等感官,口鼻为低等感官。B喝酒之人大半称赞陈年花雕之美,同时也有很多人难以欣赏后期印象派的图画,为“艺术趣味却往往随人而异”的观点提供了佐证。C喝美酒所得的快感与吃饱穿暖的快感同为起源于实际需求的满足,并非其余形象的欣赏。D读一首诗或是看一幕戏在当时感受不到美感所伴的快感,过后回想才觉得这番经验是愉快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属于美感的一项是

7、(3分)( )A王铁成饰演敬爱的周总理,形神兼备,以至于王铁成在公众场合出现时,都会受到公众的追捧。B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屡感仕途失意、人生不顺,以至“呼尔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C白居易欣赏了琵琶女高超的琴技,感受了她的身世之后,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D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评到诸葛亮舌战群儒时,情不自禁地说:“先生有礼有节论战,酣畅淋漓!”(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峻厉、温煦的大儒钱穆邹金灿在北大,钱穆和胡适的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其中一个吸引点就是两人的观点往往相反。比如,胡适主张老子在孔子前,钱穆则主张老子在孔子后。更重要的是,两人

8、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截然不同,胡适批判传统文化,钱穆则推扬传统文化的价值。他毫不客气地表达对胡适的不认同。一次,商务印书馆约请胡适编一本中学国文教材,胡适邀请钱穆合写。钱穆拒绝了,明确告诉胡适:你我关于中国文学的意见迥异,如果各写一本书让读者比对着来读,那样会对读者有益,但合写一本则不行。这符合钱穆某些时候的峻厉形象叶龙告诉我,钱穆先生相处起来很和气,但非常有威严。有一次他请钱穆改文章,钱穆提出意见,他随口说了些反对的话,钱穆马上就不改了认为他所持的并不是虚心请教的态度。这令叶龙极其后悔,数十年后谈起此事,仍懊恼不已。1930年,钱穆撰文介绍近百年几个儒者的读书主张,谈到陈澧(1810-188

9、2字兰甫,清末广东大儒,著有东塾读书记等书)的读书方法时,他认为陈澧只是看到了时人的病,开出来的药方却“温和有馀,峻厉不足”,不能振聋发聩。峻厉与温煦,并存于钱穆身上。在叶龙的记忆中,钱穆很能克制自己的情绪,评议他人时,口不出恶言,比如他对于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不聘请他这件事,其实是有意见的,但多年相处,也只听他不经意地提过一两次。在西南联大时,经常有人向钱穆请教。学生对这位老师,先是敬畏,熟悉后变成敬爱。每逢周末,学生成群结队去钱穆宿舍问学。由于地方小,来的人往往是一批出来,另一批再进去。这些前来请教的人各式各样,西南联大的学生,其他大学的学生,银行、报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年过50岁的人对于

10、他们,钱穆没有丝毫疲倦厌烦的神态,一一耐心作答。学生李埏不解,说:“有的人只是慕名而来,只是来瞻仰先生风采的,为何也耐心作答?”钱穆举了范仲淹的例子:范仲淹带兵打仗时,18岁的张载带着兵书求见,范仲淹劝他读中庸,张载记取这番话,后来成了一代儒宗。钱穆告诉李埏:“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我宁愿失言,也不肯失人。”严耕望1941年来到齐鲁大学追随钱穆,报到的第一天,钱穆领他到住处,对起居饮食、铺床叠被、整理书物等一切琐事都耐心指点,并且一天里来其房间五六次,对这位学生关怀备至。50年后,严耕望回忆起这个场景,仍然不禁涕泪横流。龚鹏程说:“钱先生回台湾演讲,在淡江大学礼堂倒塌被砸之后,身体肯定

11、是受损了(注:1952年,钱穆在台湾淡江文理学院惊声堂演讲时,屋顶水泥大块砸落,伤重入院)。晚年楼居为常。古人云,筋力之减,皆称新来懒上楼,钱先生则是罕得下楼出门。问学者都在客厅中见。政界人物来,亦不接待,任其随席听讲而已。对我辈,因非真正弟子,较客气,多称兄。于我则称龚先生,我称他钱老师或先生。怡然蔼然,论学若话家常,大关节处却极敬肃、不苟且。而不甚道人是非,评价师友均极见分寸。许多成名学者,恃老卖老,动辄狂言骂世、自吹自炫,先生不然。”太史公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纪,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在人海与时间的磨洗下,个人往往迅速湮灭,死后还为后人纪念的,无疑是“倜傥非常之人”了。2015

12、年是钱穆诞辰120周年,“我们没有做什么纪念活动,对他的最好纪念,就是读他的书。”钱辉(钱穆的女儿)对我说。(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相关链接钱穆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钱穆在新亚书院的学生唐端正回忆,钱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打太极拳,呼吸深长,全套每次可打30分钟,有一天在新亚上课,突然来了两个青年流氓,在门口探头探脑,还旁若无人地在课堂内左右穿插,钱穆警告无效,怒了,“把长袍的两只阔袖拉起,露出两只结实的手臂,一个箭步就抢到那两个阿飞的面前,摆出个揽雀尾的姿势,把他们吓得一溜烟跑了。”胡适有次去苏州中学做演讲,因钱穆已在当地颇有名气,东吴大学的教师陈天一叮嘱胡适,到苏州不要忘

13、了见一见钱穆,那时钱穆正在写先秦诸子系年,有两本很生僻的讨论史记六国年表的书,他怎么都找不到,于是当面向胡适询问。不料胡适也答不上来。事后钱穆反省自己“书生不习世故”,初次见面就问生僻的书,无疑是在刁难对方,但因为这个问题积压在心中已久,突然见到一位“天下名人”,是以不禁冲口而出。这件事没有妨碍胡适对钱穆的肯定。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钱穆不肯答应胡适合写教材和胡适答不上钱穆对两本很生僻的书的询问两件事,突出了钱穆先生率真的人物性格。B“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我宁愿失信,也不肯示人”反映了钱穆独特的为人处事的原则:尽量不说错话,尽量不

14、做错事。C作者引用钱辉的话,是为了倡导大家,通过多读钱穆的书来了解他,纪念他。D材料选取钱穆生活中的多件往事,展现了钱穆先生完整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传记选材的典型性特点。5文章通过哪几件事来体现钱穆“温煦”的性格特点的?请简要概括。(4分)答: 6钱穆治学与做人都很有原则,联系材料和现实,谈谈你对他治学与做人的看法。(5分)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三国演义的部分内容,完成79题。曹操派蒋干到东吴刺探黄盖等投降真假,周瑜故意安排他遇到庞统,庞统假意降曹,随之到曹营,取得曹操信任。赤壁之战前,庞统应曹操邀请去曹营参观,曹操头疼,北方兵不适应在船上作战,庞统告知,可用铁链将大船连接起来,减少晃动,连在一起还能跑马,曹操大悦。但庞统的计谋被徐庶识破,徐庶因为被曹操所骗,徐母自杀,所以不愿说与曹操,反而依庞统之计,以西凉州韩遂、马腾谋反为由,请求曹操给予三千兵马前往防守,避开了赤壁之战的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