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教学大纲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1272821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交流》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跨文化交流》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跨文化交流》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流》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交流》教学大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跨文化交流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 跨文化交流二、课程性质此课程是英语专业蒙生高年级的一门专业任意选修课。它涉及到其他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学习此课程,学生要修完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的英语专业课,或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三、教学目的此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基本概念及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系统知识,培养学生对这一领域中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的能力。具体教学目的有:1 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2 介绍我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汉、英及其运用的影响;3 阐述中西方文化、风俗习惯和汉、英语的语义特征。4 学完这门课程的学生能够增加对中西两种文化的了解,较好地对外宣传我国文化以增

2、进中西方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也有助于在与英语本族人交流时深刻地理解对方和得体地表达自己。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此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文化课程。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提高外语的理解能力,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文化知识进一步训练语言基本功,提高英语水平。四、 课程教学原则和方法此课程主要采取专题讲座的教学方式,也可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一些问题。教师要力争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信息量,开阔学生视野。五、课程时间及学分此课程开设在第12学期,每周2学时,共34学时,2学分。六、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讲:语言文化综论 (3学时)主要讲述语言与思维之

3、间的关系,为以后各章的内容奠定理论基础。包括语言的特性、文化的定义与特性、文化分析模式,语言、思维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差异在词汇、句法、语域层面上的体现,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及内容。第二讲:词汇与意义 (3学时)词汇是反映语言与文化之间密切关系的最明显的层次之一,因此词汇是语言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词汇、意义、词汇与概念意义、与伴随意义、与内涵意义、与社会意义、与情感意义、与反映意义、与搭配意义。第三讲:日常生活中行为、交际的文化差异 (3学时)日常谈话中有丰富的文化现象,这些现象是外语学习者学习外国文化的重点之一,包括英语称呼语、问候语和辞别语、介绍用语、称赞语与应答语、致谢语与应答语、电

4、话用语等其它一些社交常用语。第四讲:成语、谚语、和典故(3学时)任何语言中都有大量的成语、谚语和典故。这些语言单位,特别是谚语和典故有很深的文化渊源。成语包括短语动词、极短语动词以外的成语。谚语包括与基督教、圣经、希腊罗马文明、地理、饮酒、性别、历史有关的谚语。典故包括文学典故、神话典故、宗教典故、历史及体育运动典故。第五讲:修辞-比喻和联想 (3学时)语言中的比喻和语言单位在使用者头脑中引起的联想与文化和民族思维有密切关系,包括明喻与隐喻的一般介绍及日常谈话中有关“观念、爱情、人生”的比喻; 和一些跨文化的异同;颜色词及其所表达的联想意义差异。第六讲:委婉语与禁忌语 (3学时)委婉语包括与“

5、死亡”“人体排泄“有关的委婉语和其他一些委婉语;禁忌语包括与人体排泄功能、人体部位和性、个人隐私及脏话有关的禁忌语和中英文化差异。第七讲:英语变体中的文化 (4学时)任何语言都有很多变体。在实际交际中使用的是英语的各个变体,包括地域方言(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形成及其在语音、拼写、词汇上的 差异 )、语域(广告英语、报刊新闻英语、科技英语、法律英语的主要语言特征及跨文化差异)两方面。第八讲:非语言交际 (4学时)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的关系非产密切,大量的情感信息是通过非语言交际手段传递的。同语言交际一样,非语言交际也受文化的制约,包括非语言交际的概念、非语言信息的功能、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比较、

6、体语(控制面部表情的四类技巧、目视行为的三个特征、五类手势、三类体态)、地域和体距学、触摸、服饰、气味、时间。第九讲:语言与文化的变迁 (4学时)此讲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的变迁。文化意识的培养。第十讲:论中西思维发方式 (4学时)伦理型与认识型、整体性与分析性、意向性与对象性、直觉性与逻辑性、意象性与实证性、模糊性与精确性、求同性与求异性、后馈性与超前性、内向性与外向性、归纳型与演绎型。 七、 课程教学实践环节要求由于课时有限,我们建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资料,并能归纳和分析资料,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八、 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顾曰国编.跨文化交际. 外语教学与

7、研究出版.戴伟栋.跨文化交际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湖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王振亚.语言与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顾嘉祖,陆升.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Adams, P., B. Heaton & P. Howarth. (eds.)Scocial Culture Issue in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 s.1991.Hu,Wenzhong. (ed) Aspects of inte

8、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oceeding of China s 2nd Conference on 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 FLTRP,1999.Kramasch, C.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OUP, 1993.Scollon,R .& S.W. Scoll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 Blackwell Publisher Ltd. 1995.Steward,E. C.& M,J. Bennett. American Culture Patterns-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Yarmauth, Maine:Intercultural Press,inc.,1991.Tomalin,B & S. Stempleski. Cultural Awareness. OUP, 1993.九、 课程考核与评估 此课程考核主要是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分为平时考核和课程结业考试两部分。期末考试为100分,任课教师可灵活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