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修改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01264442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PPT 页数:124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修改(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生总在不断的选择,路在哪里?,怎 么 办 ? ? ?,2,“人生在不同的成长时期 都会遭遇各种困惑和冲突”,小 学 生,大学生,中学生,幼儿,3,我们知道,当人类面对来自外界的苦难时,往往需要动用精神力量来加以支撑和抗争,但是,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陷入危机时,就会变得脆弱而不堪一击。,4,据科学研究表明,全世界约有10%的人在生命中的不同时期都曾遭遇过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他们中的一些人幸运地得到救助或自救,而另一些人则在无奈中挣扎、沉沦,乃至崩溃 因为他们需要帮助却没有及时得到援手。,5,已见诸报端的调查结果显示,仅就大、中、小学生的心理障碍检出率而言,问题的严重性已令人堪忧。心理教育的重

2、要性在我国现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这是毋容置疑的。,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7,专题一: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基本理论),问题一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吗?,9,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P4,调查和统计数字列举: (1) 新闻晚报2001年11月19日 :20%孩子有孤独症 (2) 新闻晚报2001年12月20日调查显示:八成孩子感觉“不如别人”,10,(3)北京晚报2002年1月2日 “半数优秀生心理不健康” (4)据青少年权益部门近期一项抽样调查表明,我国每8个儿童中就有一个存在心理与行为问题。,11,光明日报报道,一个小学生,每天放学后都要数着路边的电线杆回家。他知道,从学校到家一共有89根电

3、线杆,如果某一天他只数到了88根,他就要回到学校重新数起,12,一个小男孩,走到马路中间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鞋带松开了。他一动不动地站在车流中间,直到民警把他带过马路。他说:妈妈告诉我,有困难找民警,13,最近中国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目前有10%左右的少儿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其高峰期为7-10周岁。也就是说,这类少儿全国约有三千多万,且大多为入学不久的小学生。这一庞大的数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P4,14,当今社会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大部分家长关注的是孩子身体的成长和学习成绩。在生活上尽量使孩子吃好、穿好,但往往忽视了孩子另一方面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培养,造成不少独生子女任性

4、、胆怯、缺乏自信心,经不起挫折和失败,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怕苦怕累,自理能力也较差等,社会上戏称他们为“小皇帝”。,15,因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引起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注意和重视,及时发现他们不健康的心理苗头,并从日常生活入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16,问题二 什么是心理健康? 怎样是心理不健康呢?,17,一、健康的概念,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给人类的健康下了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或残缺,而是要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处于完好状态” 。,18,19,亚健康,1、经常疲乏无力、反应迟钝; 2、头痛、头晕、目眩、耳鸣; 3、烦

5、躁、焦虑、健忘、注意力不集中; 4、失眠、多梦; 5、胸闷、气短、出汗; 6、性功能减退; 7、食欲不振; 8、腰酸腿痛。 其中具有23项者,表明进入亚健康。,20,讨论:,学生A长得人高马大,但一见到陌生人就会脸胀得通红,说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你说学生A的这种表现“正常”吗?,21,讨论:,学生B学习认真,平日的测验成绩一直不错,可每逢期中、期末考试就焦躁不安,担心自己考不好,有时紧张得睡不着觉,并常常做恶梦,考试成绩往往大失水准,你说学生B一点“没病”吗?,22,讨论:,学生C上课无精打采,放学后也不愿与同学们一起玩,似乎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整日萎靡不振,失去了同龄孩子应有的天真活泼,

6、你认为学生C“健康”吗?,23,二、心理健康的概念,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24,三种心理状态P2,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们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或状态:正常状态(常态)、不平衡状态(偏态)与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不适应行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25,1、正常状态,正常状态,简称“常态”。个体在一般的没有较大的困扰的情况下,心理是处在正常状态之中。个体在这种状态下的社会行为称为“常态行为”。,26,2、不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或危机状

7、态,简称“偏态”。个体一旦发生了“生活事件”,即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的情绪的事件如受挫折、欲求不能满足、受到威胁等,则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 所谓不平衡状态,是指个体心理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应激等状态。,27,生活事件,1、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关系不和 2、被人误会或错怪 3、生活环境不理想 4、预期的奖励(如嘉奖)落空 5、家庭经济困难 6、自己患急重病,28,2、不平衡状态,一旦个体处在不平衡状态,在通常情况下,他会通过自我调节来消除,如果单靠自我调节无效,就得借助于他人疏导,使之消除不平衡,恢复正常状态。 如果由于各种原因个体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或他人疏导以回复正

8、常状态时,则会出现三种情况:,29,(l)直接导致或累积压抑导致不健康状态马弑 一高中生弑师 (2)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 所谓“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其因果序列是清晰的。个体在心理不平衡情况下所作出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并不带有必然性,而是带有偶发性,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之为“偏态行为”。一初中女生砍数学教师,(3接受不良的道德规范,从心理不平衡向品德不良蜕变。,31,3、不健康状态,不健康状态,它包括轻度与重度两种情况,实际是轻度的变态与严重的变态,其行为特点是基本相同的。 当个体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 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

9、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这类行为我们称为“变态行为”。上述数电线杆的案例,32,精神健康与精神障碍的关系,亚健康状态 (第三状态),精神健康,轻性精神 障 碍,精神病,精神愉快 情绪不稳 神经症 精神分裂症 精力充沛 效率下降 人格障碍 情感性精神障碍 社会适应良好 人际冲突 适应障碍 一种理想和追求,几种状态之间并无严格界限,可以相互转化,33,三、心理健康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的心理健康标准是: 智力正常; 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 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人际关系和谐; 可以能动地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 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用奶瓶喝水,

10、34,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发展水平 情绪稳定性 学习适应性 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 社会适应性 行为习惯,35,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36,情绪稳定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指,当有了喜事时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37,学习适应性,一个

11、心理健康的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38,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动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39,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的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40

12、,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41,心理障碍的7种症状:,1性格脾气改变。如原来活泼开朗者变得沉默寡言;原来性格内向沉默者突然变得热情大方、风趣健谈;或者是无缘无故地兴高采烈;或者是毫无原因地悲观消沉等等。 2对人的态度发生变化。一贯热情好客者突然变得对人冷漠、疏远,对父母亲人也不接纳,甚至与任何人都不能正常交往。,42,心理障碍的7种症状:,3对工作、生活的态度改变。平常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突然会经常迟到早退、懒散、

13、马虎或经常完不成任务。 4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发生障碍。可以出现记忆障碍,过去的记忆或近事记忆遗忘等;可以是思维过程的障碍,例如讲话东拉西扯,回答问题答非所问等。,43,心理障碍的7种症状:,5情绪不稳,情感不协调。若情绪波动大,小刺激出现大变化,或情绪持续高扬,或情绪极度低沉。或高扬与低沉周期出现,而自己对情绪的变化又无能为力,无法控制,也无力调节。 6行为紊乱或与环境不协调。可表现动作增多,呆板重复、自由散漫或举止迟钝或收藏一些无意义的物品,或从事一些无目的的行为等。 7心理过程缺乏协调性、系统性。,44,精神心理障碍与躯体障碍比较,是难以识别。估计全世界约20%的孩子被诊断为精神、情绪和行为

14、问题。如果他们能及时得到帮助,就可得到医治。 然而很多有精神心理问题的孩子没得到他们需要的帮助。这与没得到早期识别有关。,45,孩子什么样的行为应被重视呢?,孩子是否在多数时间内愤怒、发脾气?哭的特别多?对很多事情反应过度? 孩子是否回避朋友和家人?是否总是独处?是否对过去喜欢的事情不感兴趣? 孩子是否非常胆小怕事?与其他孩子比较有不可解释的胆小或担心?,46,孩子什么样的行为应被重视呢?,孩子是否破坏公共财物,违背法律?做那些威胁生命的事情?常常伤害动物和人?似乎是你对其解释该行为是有害的,他/她也不管? 孩子是否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受到限制?是否难以做决定?是否学习成绩明显下降?,47,孩子什

15、么样的行为应被重视呢?,孩子是否被他周围或看到的事情纠缠住?经历着不可解释的睡眠和饮食方面的变化?常常抱怨头痛,胃痛和其他躯体不适? 孩子是否抱怨生活艰难或觉得活着没意思/想自杀?,48,四、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心理潜能,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全面发展。,49,“心理健康”的目标之一,是心理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与处理。 “心理健康”的目标之二,是继续保持并增进个人健康状态,就内在方面而言,应培养个人心理的抵抗力,可设法锻炼养成,以防止不良适应的产生,就外在方面而言,应培养个人与环境保持和谐关系的适应能力。,50

16、,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学生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P1,51,(1)按照性质分: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治疗。 心理素质教育:指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方法,设计并实施各种方案,以促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 心理素质教育一般是发展性教育,面对的是正常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体系P6,52,心理咨询与辅导:指根据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心理出现问题的个体摆脱不利的心理状态,或排除各种心理障碍,回复到健康状态。 心理咨询与辅导一般是补救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