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0 杨氏之子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1255675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0 杨氏之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0 杨氏之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0 杨氏之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0 杨氏之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0 杨氏之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0 杨氏之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0 杨氏之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一、导入、揭题故事导入:在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想捉弄一下纪晓岚,他就问身边的纪晓岚,“你知道什么是忠臣吗?”纪晓岚就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就叫忠臣。”乾隆皇帝一听,就说:“好,我现在就要你去跳江。”没办法了,皇帝金口一开,所以纪晓岚就要去寻死了。过了好一会儿,只见纪晓岚满头大汗地跑回来,皇帝就问他了,你干嘛还没死掉?纪晓岚就说,我来到江边,正想跳江的时候就看见屈原来了,他对我说,纪晓岚啊纪晓岚啊,你可不能死,你死了你可就对不起你的皇帝了,我可不一样,我当时跳江是因为当时我遇到了一个昏君,你可是遇到一个明主呀,这么好的一个皇帝,你死了,你可是会给他带来

2、骂名的?师:听懂了这个故事了吗?【过渡出示】:确实,精炼得当的语言可以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进行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还可以使我们摆脱可能遇到的尴尬局面,幽默诙谐的语言可以愉悦我们的生活,这一单元的学习,就让我们来感受课文中主人公的语言魅力。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组课文的第一篇文章,看老师写课题。(写)齐读一遍。生:杨氏之子师:读过文章的同学请举手?读过几遍?来,告诉大家,读的时候有什么感受?生:与我们学过的文章不同,难读、难懂师:这样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一起大声地再把题目读一遍。(板书:文言文)师:从课题中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生:这篇课文讲了杨氏的孩子。师:“杨氏”的意思是姓杨的人家,哪“

3、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生:“杨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孩子。二、初读正音。【过渡】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是我们第一次学文言文,同学们可以多读几遍,开始吧。生自由读课文师:课文读完了吗?生:读完了。师:谁来给我们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得怎么样?生读,师正音(师注意引导学生读准“为”和“应”的读音,另外注意引导学生把对话读准确,并解释为什么这样读。)师:谁还想来表现的?三、再读,读出节奏。【过渡】其实呢,在古时候,古人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标点符号都是后人根据文章的意思添加上去的,那我们仅仅按照标点符号把它读出来,可能还不太合适,所以在有些地方还要做些停顿,那下

4、面呢,就请大家按照文章的停顿请同学们再试着读一读,读出古文的韵味。(多媒体出示)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汇报读师: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同学!同学们知道我为什么说她会读书么?生:她读得声音响亮。师:这么多老师在,竟然不怯场,是个优点。生:她把每一个句子的停顿读得都很准确.师:这可是一个很大的优点,读古文能把句子断得一点不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来,你平常最佩服谁?那我就请他来读一读,看看这位同学有没资格让你佩服?师:还有谁不服气的吗?师:读的好吗?那我怎么还没听见掌声呢?师:很多人想读,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预备起师:全班齐。(生赛读,可以多请一两个学生,师适时评价,掌声鼓励。鼓励语:懂得适时地给

5、予掌声是种大度的表现。)四、教授方法,并理解古文意思。【过渡】好,把课文都读通了,知道这篇文章是什么意思吗?生齐:知道师:有不懂得地方么?生摇头。(预设对话的意思不懂,可从后面教授起。师可相机教学句子。)师:很自信,要都像大家这样,那老师准备下岗了。好,考考大家,我说一句古文,你们就用现在的话,把他翻译一遍好吗?好,我们开始。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谁来说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小孩才九岁,非常聪明。”师:你说的“非常”是原文中哪个字的意思?生:是“甚”的意思。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是看了课文下方的注释。师:很好,你在不经意间已经把掌握了一种理解文言文的最常用的方法“看注释”,

6、你很会学习。(板书:参考注释)随机哪一个句子,教授此方法【预设】师:(站在一个小男孩面前,欣喜地盯着他)我说他十分聪明,可以说生齐:甚聪明。师:(站在一个女孩子面前)你长得真漂亮!生齐:甚漂亮。师:刚才这个同学课文读得非常棒!生齐:甚棒!小结:看来大家真的是读懂了这句话,一起读师:好,我说第二句: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生: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就把儿子叫出来。师:同意吗?生:同意。师:文言文语言很简练,有时候一句话只有两三个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读文言文的时候要善于想象把一个字变成好多好多字,把一句话变成好多好多话,这样你才算能读懂。孔君平拜访他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叫

7、他的儿子出来。这里省略了许多内容。我们推想一下,可能是谁开门?又是谁把他的儿子叫出来的?生:我觉得可能是妈妈见孔先生来拜访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不在家,她把孩子叫出来的。师:现在我是孔君平,现在你是杨氏儿的妈妈,我们能重现下2000多年前的这段对话吗?请问:杨夫人,你家老爷在家吗?不在呀?太可惜了!生:嗯,这样吧,先生,要不你见见我家的孩子吧,我家的孩子也很聪明的。师:(笑)噢,这是一种可能。妈妈还可能会说生:哎!孩子,快出来!快出来!你孔叔叔来了,你先过来陪孔叔叔坐一坐。师:还可能谁来开门?生:可能是佣人,譬如说,他一开门,一见孔先生忙说,对不起,孔先生,我家主人不在家。师:我会说:“哎!那你家

8、少爷在家吗?我就喜欢那小孩。”生:“在,在。哎!快出来!快出来!孔先生来了!”小结:看来大家今天的这种自信不是信口开河,确实有真本事。读师:继续,“为设果,果有杨梅。”师:难住大家了?不理解?谁为谁设果呀?生:杨家小儿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师:这里并没有写是杨家小儿为孔君平设果,只有三个字,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家小儿为孔君平设果。师:对,孔君平是客人。你采用的方法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又一个重要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板书:联系上下文)师:如此细腻的情节,如此丰富的内容,而作者只用了几个字来表达,再读。生:为设果

9、,果有杨梅。师:通过刚才探讨的两种方法,我想最后两句话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问题,请大家读最后两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生读师:谁来说?师:你们认为文中的“家禽”和现在我们所说的“家禽”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看法。生:现在说的家禽是指鸡鸭这些动物,而古文中的家禽是?师:我来帮助你,古文中“禽”的意思是“鸟”,哪“家禽”就是生:家里的鸟。师:对。这句话中的夫子指对读书人的尊称,相当于“您”,现在谁来完整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生:孔君平指着水果对杨家小儿说,师:孔君平到底是指着什么水果对杨家小儿说?生: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家小儿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小

10、儿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师:对了,一起说一说,注意说的时候加上动作,指,未闻师:读,还是像刚才一样,带上动作读师:通过大家的交流,我想你一定能把这个故事通畅地讲出来,谁来试试?生: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师:非常棒!了解了这篇文章的意思,再读会更有味道。五、在理解古文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掘人物特点。【过渡】通过了刚才的学习,我相信你们也认识

11、了这个孩子,用一个词形容形容他。生:(异口同声地)聪明!(教师板书:聪明)师:说话是要有根据的,说他聪明要在文章中找到理由。生汇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乃夫子家禽。师:这我倒有点不大明白了,这句话怎么就能说明他聪明呢?(生无语)师:这句话中孔君平说的是什么?生:孔君平说的是:杨梅是你们家的水果。师:为什么这样说呢?生:因为杨氏子姓杨,杨梅也有一个杨字,所以,他说杨氏子和杨梅是一家人。(多媒体出示:杨梅杨氏)师:他的发言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词语,你听出来了么?生:(齐)一家人。师:是啊,站在杨氏子的角度可以说杨梅和你是一家人,站在杨梅的角度还可以怎么说呢?(生思考,教师用手

12、画圈提醒)生:可以说,杨氏子和杨梅是一类的,都是水果。师:杨氏小儿听出来了吗?你怎么知道?生:他“应声答曰”师:“应声答曰”,说明他?生:回答地快,如果没有听懂他是不会这么快地回答的。(板书:反应快会听)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杨氏子是怎么回答的?生:没有听说孔雀和您是一家人。(多媒体出示孔雀孔君平)师:也可以这样说?生:没有听说你和孔雀一样都是鸟啊。师:他不仅会听,而且还会说,说的这句话真妙,妙就妙在(板书:会说)生:孔君平把杨氏子和杨梅连起来说,杨氏子也拿孔君平和孔雀连起来说。都是抓住姓来说。师:这是什么?生:孩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反击孔君平。师:听同学们这样一说,我就感到“聪明”这

13、个词已经不能表示孩子智慧的程度了,我们应该换个字生齐:聪惠。师:如此精妙的回答实在让人为之赞叹。这么聪慧的孩子人人喜欢,读课文,让我感受到你的喜欢。(多媒体出示读)6、 个性朗读表现人物特点对话【过渡】同学们读课文的时候我突然想知道,孔君平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语气呢?(多媒体出示: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小儿()地说:此是君家果。)生:他应该是一本正经得说的,这样说(生读)生:我觉得他好像应该是讽刺的语气(读)生:我觉得他是在和孩子开玩笑,笑眯眯地说(读)生:我以为他发现可以拿杨氏子和杨梅开玩笑,心中一定很得意,所以,是得意地说(读)师:杨氏子怎么回答的呢?(多媒体出示:杨氏小儿()地回答:未闻

14、孔雀是夫子家禽。)生:孩子可能生气地回答(读)生:可能是无所谓的,笑眯眯的回答(读)生:可能是生硬的回答(读)师:我们不妨来读读他们的对话。(以上面学生的回答为提示语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多媒体出示配乐读)师:孔君平来到杨家,一看孩子摆上了水果,于是就一本正经地说(齐读)杨氏子一听,淡淡的反驳(齐读)孔君平来到杨家,看到了杨梅,心想,都说着孩子聪明,我考考他(齐读)杨氏子一听,大声回应(齐读)孔君平看到杨梅,心想,趁他的父亲不在家,我讽刺一下这个孩子(齐读)杨氏子一听,我好心好意给你端来水果,你却这样讽刺我,于是生气的回答(齐读)师:那君平听孩子说完以后,你们认为会怎么做?生:一定会哈哈大笑,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生:会拍拍孩子的脑袋说:真是名不虚传。师:这么说孩子反驳完以后孔君平一定没生气?生齐:没生气。师:(感叹)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既维护了自己和家庭的尊严,有没有让客人生气,我感觉着使用聪惠这个词又不能表达他的聪明程度了。生:(齐)甚聪惠。(教师板书)师:再读一读课文,感受下杨氏儿的聪惠吧!六、写作练习,故事新编。师:杨氏之子是记叙文,下面于老师请一、二两组同学,把第一句话,改写成一段话。杨氏子九岁了他长得什么模样?想象一下?外貌、穿戴,都写下来好不好?请三、四组同学,从“孔君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