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营收入管理的难度及其管理对策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1151650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6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经营收入管理的难度及其管理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经营收入管理的难度及其管理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校经营收入管理的难度及其管理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经营收入管理的难度及其管理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经营收入管理的难度及其管理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丈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 第 4期总第4 4期】 高校经营收 入管理的 难度及其管理对策 张国亮 内容提要 经营收入 , 即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及其辅助 活动之外 , 开展非独立核 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 目前 , 它已成为高校筹集办学资金的果道之一 。 用好它 、 管 理好它 , 已成为极为重要的问题 。 本文在此剖析了高校在经营收入管理中存在的问 题 , 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 以期缓解高校目前 资金需求与资金供应的尖锐矛 质 , 营造高校宽松的经济环境 。 19 97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 , 对经营收人 是这样定义的 :“经 营收 人

2、 , 即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之外 , 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 的收人 ” 。 在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 国家财政等部门把经营收人作为高等学校筹集办学资金的主要渠道 之一来考虑 , 说明经营收人在高校的客观存在 和现实规模 , 已具有了相当的水平和可以规范并 加以利用的现实意义 。 但是 , 经营收人毕竟是改革开放以后 近几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 , 国家对 它的理论规范 , 到目前为止仍然是粗线条的 , 个体实施和操作起来 , 确实存在理论盲点所造成 的实际困难 。 所以说 , 我们广大财务工作者 , 有必要 对 经营收人理论 , 进行吏探一步的探讨和 完善 , 使解决经营收人

3、问题的理论 , 更加科学 、 合理 、合 法 , 使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法 , 更加 接近实际和简便有效 , 努力改变目前高校在这一 问题上所处的被动局 面 。 鉴于以上认识 , 现就高校在经营收人管理 中存在的问题 , 以及针对 这些 问题而应采取 的治 理措施 , 作一简单论述 , 供同行们参考 、指教。 高校 在对经营收人的管理中 , 一般存在以下 问题 。 第一 , 对经营收人地位和作用 的认识问题 。 经营收人作为高校筹集办学资金渠 道 之一被 提出来 , 是近几年的事情 , 而以法定的条文 明确规定下来 , 则是在 199 7 年颁布的 高等学校财 务制度中 。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

4、中 , 对经营收人 这一 经济概念 的概括 是全面和科学 的 , 但对 如何具体地实施它 , 则无明确规定 , 或者说规定的不够细致 。 这样一来 , 由于理论上的粗疏 和 宽松 , 造成现实工作中的困难和无奈 。 再加上经营收人所具有 的一些特点 , 如收人数额相对偏 低 , 对学校经济贡献不大 , 筹集起来又费事艰难 , 也造成了其经济意义 上的地位相对较低 , 因而 难以引起高校领导及管理人员 的重视 。 这一现实状况 , 不但在只有 一般办学条件的高校 中确 实存在 , 即使在办学内容热门化 、 教学科研实力大 、地 理位置优 越 、受政府及社会 的历史重视程 度和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

5、经济管理水 平高档次的院校 中 , 在这 一问题上的作为 , 也不容乐观 。 第二 , 高校内部在对经营收人具体操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 尽管国家对经营收人 、经营支 出和经营结余的性质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 对经营收人 及经营结余的会计核算 , 也有了明确的指 示 但是 , 在最关键的经营收人的具体施行方面 , 却没有 法 定的依据 , 从而 , 使大部分院校 在接: 触并处理这一 问题上 , 陷人了被动尴尬的境地 , 具体表现在 : 对经营收人的具体实施细则 , 是高 校自我封闭性地制定 , 还是应该由高校的主管业务部门制定 , 或者是由地方财政部门制定 ;即 使在目前国家默许高校自 、我

6、封闭性制定这一实施细则的状况下 , 高校内部到底应该由谁主持 组织起草并 出台这一实施细则 ;这 一具体实施细则的基本 内容应包括哪些?如谁掌管产生 经 营收人单位有关经营收人业务的开业运行权 、期末 经营成果的考核权 、 奖优罚劣权 , 以及对造 成较大物质和精神损失的经营单位的关闭权 ;谁负责对产生经营收人单位有关情况的调查研 究与登记 ;谁负责对产生经营收人单位有关经营收人业务的扶持 、 指 导 、规范 以及对其经营过 程中产生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核和监督 ; 谁负责对有经营收 人单位经营成果的收集权和分配权 ; 谁负责对产生经营收人单位的初步监督实行再监督等等 。 除了以上这些具体内容外

7、, 还有包 括在这些具体内容之中的更为特殊的具体问题 : 如产生经营收人单位有关经营业务 的种类繁 杂 、经 营方式多样 、 经营地点分散零落 、 经营投资构成情况复杂 , 经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 经营 单位所取得的会计资料的违法 、违章性 比较严重 , 主要表现在经营收人的隐蔽性和经营支出的 随意放纵性上 ;对取得的经营成果的分配 , 牵涉到全校以及社会上 的方方面面 , 其中的经济利 益关系难以理顺 ; 产生经营收入单位的发展水平与其对学校 的经济贡献程度不相称等等 。 第三 , 某些社会问题对 高校管理经营单位与收集经营收人的影响 。 由于种种原因 , 政府个 别经济执法部门 , 在对

8、高校 中的个别经营单位进行经济方面执法时 , 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 具体 表现在 : 给不具备 , 自主经营 、 自负盈亏 、独定核 算 、具 有规模经济实力 ” 的经营单位发放工商营 业执照 、 税务登记证件 、 收费许可证 、 销货发票和收费票据 , 允许其在商业银行开设独立帐号 等 , 使这些经营管理条件不成熟的经营单位 , 既脱离了自身现实条件 , 也脱离了学校应有的监 控和管理 , 而直接游离于社会之中 。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 : 造成这些经营单位的过早夭折 , 并使一定数量的国有资产流失 , 而给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 则是其间接的恶劣后果 。 有的经 济执法部门 , 虽然认定

9、了经营单位的非独立法人资格 , 但由于碍于人情或者别有他图 , 照样 发 给个别经营单位商业销货发票和收费票据 。 其违法违规行为 , 也造成了经营单位逃避校内监 督 , 隐瞒 、截 留应 上交给学校 的经营收人 , 以至造成私设小金库 , 私分乱分财物 , 从而 滋生腐败 , 诱发犯罪 。 在高校中 , 能带来经营收人 的单位 , 都是高校 内部教学 、 科研 、 业务辅助 和后勤服务等单 位 , 他们获得经营收人业务的孕育和诞生 , 都是以学校 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 , 以学校 的物质设 备与技术优势为其经营依托 , 所以 , 他们所取得的经营收人 , 也必须按规定无条件地缴人学校 , 由学

10、校进行统一 的核算和管理 。 一切故意逃避国家和 学校监督的经济行为 , 都是不可取 的 , 也 是 不能被容许的 。 鉴于 以上分析 , 在对高校经营单位的管理 和经营收入的收集上 , 应采取以下 几 项措施 : 首先 , 高校应成立 校内财经领导小组 , 其领导应是高校内部分管财经工作的副校长(副院 长) , 其组成单位和人员应是 校纪 委 、校 产业处 、 校审计处和校财务处等有关领导 。 校内财经领 导小组应从全校 宏观大 局 出发 , 考虑和认定校内各经营单位的产生 、 发展 、 布局 、 未来目标以及 由于经营单位的产生 和经营活动 的开展 , 而给学 校带来的 正反 两方面影响等

11、等所有 问题 。 在 认清形势 、 看清问题和形成共识 的基础上 , 要严把选择经 营单位这一关 。 在这 一 问题上 , 决不 能造成鱼目混珠 , 良秀不分的状况 ,而 是要 严格考核 , 公正择优 , 积极备案 , 科学认定 。 把以上 这些工作都做好以后 , 就应该召集已被选择上 的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及其会计人员 , 号 召他们全 面深人地学习九七年度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 、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及 国家有关的 经 济法规 、 财经纪律和高校内部经济类别的规章制度 , 使法制观念确实在 他们心中生根开花 , 起 7 9 到打 “ 预防针 ”的积极作用。 其次 , 高校内部财经领导小组 ,

12、应在广泛 征求意 见的基础上 , 出台 有关经营单位和经营收人方面的内部规章制度 。 该制度应具备的基本内容有 : (1)说明经营单 位的性质 、经 营单位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性 、 经营收人 对高校发展的积极作用 。 (2)说明筹办经 营单位的工作程序 。 校内任何单位 , 如果想筹办经营单位 , 首先必须写 出 申请经 营报告 , 报告 内容应列明经营业务性质 、经营范围、经 营方式 、 经营地点 、 经营单位负责人与会计人员姓名 、 工作人员数量 、投 资组成状况 , 特别要准确地列明经营单位 占用耗费国有资产的种类 、数 量以 及体现在这些资产上 的价值等资料 。 然后 , 把已写好的申请

13、经营报告交校产业处 登记 。 校产 业处经过初步审查认为合乎要求的 , 应及时把初审合格的申请经营报告转交校内财经领导小 组 。 只有经过校 内财经领导小组集体研究通过并批准后 , 被批准的经 营单位方能开始营业 。 否则 , 一律视为无效经营 。 对无效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 , 应坚决予以取缔 。 (3 )申明校内财经 领导小组是校内各经营单位的唯一领导机构 。 它掌握着校内各经营单位的开业权 、 奖惩权和 关闭权 。 每年年末 , 校内财经领导小组 , 应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 , 对校内各经营单位一年来经 营状况的的好坏 ,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低 , 进行评优判劣活动 。 通过全面 、科学

14、、公正地评 判活动后 , 要对遵纪守法 、 经营有方 、综合成绩 突出的经营单位及其负责人 , 在全校通报嘉奖 ; 同时 , 也要对那些违法乱纪 、 经营管理混乱 、综合成绩低 劣的经营单位及其负责人 , 在全校通报 批评 , 并责令其停业或停业整改 , 并要给予经营负责人等必要的经济处罚 ; 有严重犯法的 , 要移 交司法机关予以惩处 。 (4)对即使经营状况不错 , 经济效益较高的经营单位 , 如果他们在经营 活动过程中 , 比较严重地影响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等工作秩序 , 也要毫不痛惜地令其改 行 、转移 经营地点或者令其停业等 , 学校绝不能干赢小利而忘大 义之事 。 (5 )高校领

15、导以及校 内财经领导小组成员 , 应走出校门 , 与政府经济执法部门建立经常性 的交流和沟通 , 双方联起 手来 , 在执法工作中 , 坚持 “有法 可依 , 有法必依 , 执法必严 , 违法必究 ”的原则,坚 决杜绝高校内 部违法乱纪活动的滋生和蔓延 , 为高校经济的健康发展 , 创造一个 良好的社会环境 。 最后 , 如 果有些经营单位通过一定时期的良好发展和充分积累 , 确定 达到了经济运营规模化 、服务对 象 社会化 , 又具有相应的独立经营和独立核算能力 , 高校领导 和校 内财经领导小组就可以考虑把 他们分离出来 , 并积极稳妥地把他们推向社会市场 , 让他们已丰满的羽翼接受时代的

16、挑战和考 验 。 这时 , 我们就可以把这些被分离出来的经营单位 , 称之为 “ 自主经营 , 独立核算 , 自负盈亏 并获得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办企业或者社会化企业 ” 。 这时 , 高校原先对他们的管理模式就失去 了时效和约束力 , 继之而起负起管理责任的则是政府有关经济执法部门 。 这样一来 , 与之相适 应的新的双方经济联系的方法应需而 生 , 这就是通过双方签定经济协议或合同 , 来实现双方的 权利和义务 。 高校中经营单位确实存在 , 并且 , 其经营单位数量和经营收人也比较可观 , 但是 , 高校对他 们的管理也确实显得粗略和漫不经心 。 这就要求高校领导 和校内财经领导 小组以及各职能部 门 , 重视对这一 问题的探索和认识 , 积极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 、 好路子 , 争取在不长 的时 间 内 , 制定出对这一经济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法或实施细则 , 使广大财会人员工作起来 , 有章可 循 , 得 心应手 , 理直气壮 。 最终为高校创造宽松的 经济环境和促使高校经济的 良性循环 , 找到 一个有力的经济支撑点 。 注 : 产生 经营收入的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