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公开课教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1135002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公开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公开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公开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公开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公开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公开课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开课教案授课教师学科化学班级初三(1)开课学校课题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时间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 会运用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2、过程与方法1. 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2. 学习运用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2. 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3. 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方法的教育。教学重点1.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会正确掌握27种元素符号。2. 能正确的运

2、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教学难点1. 元素概念的理解。2. 27种元素符号的记忆。学生分析本节内容较难较抽象,学生对元素的概念难以理解,在实际运用中还容易与原子相混淆。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所以在本节教学中要注意与前面有关原子知识进行区别和对比。通过节课的有关活动和探究及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教学资源1、 教学地点:多媒体实验室;2、 电教资源:多媒体电脑、教学课件。活动方式1、自主学习实施自主学习 强化科学探究; 2、合作学习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信息、课堂讨论。教学方法1

3、.从一些食品的商标引出元素一词,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结合前面学过的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氧气)入手讨论、思考他们的共同原子,得出元素的概念(强调“一类”,向学生说明一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原子)。2.启发学生对元素和原子进行比较。3.通过制作元素卡片,同学间的相互考问加深对元素及元素符号的记忆。4.比较两组纯净物的元素组成,找出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得出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比较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归纳物质分类。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出课题】商标情景导入展示一些食品的商标,让学生找出一些成分的含量(如铁元素、钙元素等),问:你知道什么是元素吗?引入课题辨别物质元素

4、的组成。【讲述】这四种物质的分子中,相同的原子的氧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8的原子都为同一类,称为氧元素,即这四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讲解并板书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核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活动一】让学生找出一些成分的含量(如铁元素、钙元素等) 活动二:二氧化碳、水、四氧化三铁、氧气四种物质中的分子中,共同的原子是那一种?氧原子是怎样构成的?他们的核电荷数是多少?活动三:画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句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让学生对元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样的复习提问不仅复习了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分子的微粒,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去探讨:构成这

5、些物质分子的微粒里都有氧原子,很自然的引入元素概念的教学。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培养和指导学生看书,画关键词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始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巡视、辅导与评价板书2. 地壳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前四位):氧、硅、铝、铁。讲解并板书3.元素符号 (1)书写元素符号的主意事项:只有一个字母的,字母要大写。如碳C、氢H、氧O等等。有两个字母的,第一个要大写,第二个要小写。如铜Cu、锰Mn、镁Mg等等。(2)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S,表示硫元素,又表示一个硫原子。(3)第84页表中常见的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结论不同点:元素种类的多少不同,第一组仅一

6、种,第二组分别是两种或多种。 指导学生阅读“长话短说”,引导学生归纳单质和化合物的有关知识。板书二、物质的分类1.单质和化合物(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氮气、碳等。(2)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化汞、高锰酸钾等。(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如氧化镁、二氧化碳。问前面我们学了混合物,那么化合物与混合物有什么异同点?板书2.物质的分类 小结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核内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当组成物质的元素只有一种时为单质,当组成物质的元素有两种或多种时是化合物。3.什么叫氧化物4.要求记忆常用元素的名称及

7、其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符号的意义。布置作业1.习题3.4的第1、2、3题。2.记住元素周期表前20位的元素及其元素符号。【活动四】阅读课文第82页内容了解元素的种类及地壳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阅读“知识视窗”,了解生物赖以生存的元素。 阅读课文第84页,了解元素符号及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活动五】下课后,同学们之间通过制作卡片加深对元素符号的记忆。【活动六】阅读 课文第85-86页,了解元素周期表及其结构,完成85页的“讨论与交流” 【活动七】讨论比较下列两组纯净物的元素组成,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第一组 :氧气(O2)、氩气(Ar)、碳(C)、铁(Fe)、汞(Hg)第二组:二氧化碳(CO2)、氨气(NH3)氯化氨(NH4Cl)、硫酸(H2SO4)阅读图3-26和“长话短说”,归纳单质和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阅读 课文第87-88页中的“整理与归纳”,理解物质的分类。培养学生自学归纳能力。同学间相互考问,有助于学生对元素名称及元素符号的记忆。培养学生阅读、观察能力,达到了解元素周期表及其结构、加深对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的理解的目的。通过比较、归纳更容易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比较、归纳的结果使学生更容易什么是化合物,什么是混合物以及物质的分类。检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