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基础复习要点之精华.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133020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基础复习要点之精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态学基础复习要点之精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态学基础复习要点之精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态学基础复习要点之精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态学基础复习要点之精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学基础复习要点之精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基础复习要点之精华.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生态学基础一 真题中的名词解释 【每题3分】1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犹豫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主要强调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相互之间,它们与环境之间功能上的统一性,主要是功能上的单位。2 食物网 :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照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成为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称作食物网。3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照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成为食物链。4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

2、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形式的多样化、各种生命形式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多种相互作用,以及各种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复杂性。生物多样性有4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5群落(community):生态学不同层次的组织单元之一,指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也可以说一个生态系统中具有生命的部分即生物群落。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特定的形态结

3、构与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这种多种群的集合称群落。6群落垂直分布:【指的就是垂直地带性】 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温度和降水依次变化,常引起自然生态系统有规律的垂直更替,从而导致群落类型自下而上依次更替。7群落水平分布:包括经纬地带性 地球表面水热条件等环境要素,沿经度或者维度的递变,而引起的群落类型也沿经度或者维度呈水平更替现象,称为水平地带性。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由于热量沿纬度的变化,因而从赤道向南北形成了各种热量带,如从赤道向北极依次出现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和苔原,即所谓的纬向地带性。 由于海路分布格局与大气环流的特点,水分梯度常沿经向分异,因水分状

4、况由东向西沿经度方向有规律的更替的植被分布,称为经向地带性8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朝着一个方向连续的变化过程。9栖息地 :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程生境10廊道 :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遍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常见的廊道包括农田间的防风林带,河流,道路,峡谷和输电线路等,廊道类型的多样性导致了起结构和功能的多样化。 11流域: 自然地理学 每一条河流和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这部分陆地面积便是河流和水系的流域也就是河流和水系在地面的集水区。 12互利共生:是两物种相互有力的工具关系,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的交流,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相互获利。

5、菌根,根瘤是互利共生的典型例子。 13破裂化: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文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向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实质上包括了穿孔、分割、破碎化、缩小、消失五种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14限制因子:生物的生产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15异质性: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16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氮等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

6、能耗散,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 即大气中对长波肤色具有屏蔽作用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氮等其中二氧化碳的作用约占全部温室气体作用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由于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的升高是由于化石能燃烧,植被破坏和农田扩张所致,因而徒弟李彤和徒弟覆盖变迁也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 17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进入生态系统被其它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再归还到环境中,为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8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称边缘交应。 群落交错区内环境条件比较复杂,往往包含两个或几个重叠群落中所有的一些

7、种以及交错区本身所特有的种,所以种的树木及一些种群密度比相邻群落大,这种在群落交错区中种的树木及一些种群密度比相邻群落增大的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例如我国大兴安岭森林边缘,具有呈狭带分布的林缘草甸,每平方米的植物种数达30种以上,明显高于其内侧的森林群落与外侧的草原群落。(第六章生物群里的组成和结构) 边缘效应:指班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斑块中心部分在气象条件(如光,温度,湿度,风速)、物种形成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都可能与其边缘部分不同。19水平地带性:经纬地带性 地球表面水热条件等环境要素,沿经度或者维度的递变,而引起的群落类型也沿经度或者维

8、度呈水平更替现象,称为水平地带性。如亚洲大陆东岸从赤道向北极依次是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苔原。 20木桶效应:人口容量的水桶理论认为,如果我们把某一特定的人类生态系统比作一个形状既定的水桶,则该系统的人口容量就是装在这水桶中液体的重量,他取决于三个系数:一是水桶的底面积S,二是水桶的壁高 H,三是液体的比重P,其人口容量W就是: W=S.H.P 所谓底面积,是指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 壁高是指经济发展水平 比重是指人口的消费水平的倒数。 21水的生态作用:1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2水对动植物生长发育有影响3水对动植物数量和分布的影响 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组成成份; 水是生物体所

9、有代谢活动的介质; 水为生物创造稳定的温度环境; 生物起源于水环境。 22地形的生态作用: 地形因子对生物只是起间接的作用,但它可以通过控制光、水、气候、土壤及生物因素发挥其影响。陆地表面复杂的地形,为生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境。地形要素的生态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坡向、坡度、坡位和海拔高度。23 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24垂直地带性:垂直地带性是由于山地随海拔升高,温度和降水依次变化从而导致群落类型自下而上依次更替,如马来西亚的基那巴卢山,从下向上依次是山地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林高山灌丛。25水循环:水循环是指水的动态平衡,它

10、是水分子从地球表面通过蒸发进入大气,然后遇冷凝结通过雨,雪或其他降水形式又到地球表面的运动,这事地球上太阳能所推动的各个环节环中的一个中心循环。水和热是构成一切生态系统的基本条件。水依靠热能来推动,才能不断循环26生态系统服务: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性质和生态过程通过物质生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流动等过程,对人类提供的服务称生态系统服务。2) 重点概念1. 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其变化特征。它既反映平均情况,也反映极端情况,是各种天气现象的多年综合。2. 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落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3. 垂直分异:地表的高度产别而引起的温度,日照,降

11、水,气压等要素的差别其中温度变化对于植物的分布影响最为显著4. 生态流:景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城市生态流:城市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生活和生产,具体表现为城市的物质生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正是这些循环流动把城市生态系统内的生活,生产,资源,环境,时间,空间等各个组分以及外部环境联系了起来,这一切可以统称为生态流。能量流动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全过程称为能流,能流的特点是单向不循环性5. 斑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但又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

12、部分6. 基质:指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也最大的背景结构,常见的有森林基质,草原基质,农田基底,城市用地基底等在许多景观中,其总体动态常常受基底所支配7. 土壤: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生物与非生物混合体,也是一个能从物质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剖析的自然体。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能够生长动物,植物的疏松表面,是陆生生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生物生活所必须的矿物质元素和水分8. 分解者:是异养生物,其作用是把动植物残体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生产者能重新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其作用正与生产者相反。9. 生产者:能以简单的无机物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10. 消费者:所谓消费者就是针对

13、生产者而言的,即他们不能从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因此属于异养生物11.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12. 种间竞争: 近缘种围绕着共同的资源而斗争,其结果是一方或双方种群的生长分布和增殖受到不良影响,称之为种间竞争。13季相:群落在一年中因各种植物的不同物候进程而在不同季节里表现出来的不同外貌。 13. 潮汐:是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运动现象。它包括海面周期性的垂直涨落和海水的周期性水平运动,习惯上把前者称为潮汐后者称为潮流。14. 赤潮:又称红潮,是由于海水中某些浮游生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

14、短时间内突发性增值或聚集而引起的一种水体变色的生态异常现象,是一种危害性大而广的海洋污染现象。15. 湿地:是介于和陆地和水生环境之间的过渡带,并兼有两种系统的某些特征2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具调节水循环和作为栖息地养育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生态功能。18营养级: 食物链上每个位置上所有生物的总和19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ies): 是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部的比值关系。最重要的生态效率(Kozlovsky,196

15、9)有同化效率、生长效率、消费或利用效率、林德曼效率。20反馈: 所谓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入变成了决定系统未来功能的输入,一个系统,如果期状态能够决定输入,就说明它有反馈机制的存在。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可使系统保持稳定,正反馈使偏离加剧21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平衡或稳态,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 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方式起着作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减少它;若水平太低,就提高它。这一过程称为负反馈。 负反馈机制:生态系统的平衡靠负反馈机制维持。生态系统中的反馈现象十分复杂, 既表现在生物组分与环境之间, 也表现于生物各组分之间及结构与功能之间,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能够使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的负反馈机制。负反馈是指系统或其中某成分因一系统输入而在输出上产生一响应变化趋势, 该响应变化又反过来作用于导致产生该响应变化的系统输入, 使该输入受到抑制从而衰减之22生态平衡: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