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1-3单元古诗古文翻译及练习

上传人:我在 文档编号:101131332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上1-3单元古诗古文翻译及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1-3单元古诗古文翻译及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1-3单元古诗古文翻译及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1-3单元古诗古文翻译及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1-3单元古诗古文翻译及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上1-3单元古诗古文翻译及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上1-3单元古诗古文翻译及练习(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上1-3单元古诗古文野望 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释义东皋(go):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薄,迫近。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ju严不奉,帝何求?” 徙倚(xy):徘徊,彷徨。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的余光。晋陆机拟东城一何高诗:“三闾结飞辔,大耋嗟落晖。” 犊(d):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相顾:相视;互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知音:“乃称史迁著书,咨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2、。”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野望 王绩东皋薄暮(傍晚)望,徙倚(徘徊,彷徨。)欲何依(归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落日的余光)。牧人驱犊(小牛,这里指牛群。)返,猎马带禽(鸟兽,这里指猎物。)归。相顾(相视;互看)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二、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

3、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三、练习题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地点:_,时间:_。事情_。(东皋 薄暮 望)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对_,_对_。皆、惟 色、晖)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牧人赶着牛羊,猎人骑着马带着许多狩猎所得,回家了。)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

4、之后,尝耕东皋之意。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B(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6、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1分)7、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答: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

5、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8、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景与人)动静结合,活现一幅浓浓的秋暮晚归图。9、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10、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11、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6、(3分)答: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1分),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1分) 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1分)12、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4分)答:颔联和颈链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颔联写远山近树,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苍茫静穆,颈联写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幅略显苍凉的田园牧歌式的山村秋晚图。补充:野望 南宋 翁卷一天秋色冷晴湾, 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一、 注释一天:.指满天。 晴湾:太阳照耀的水边。 野水:郊外的水。野望 南宋 翁卷一天(满天)秋色冷晴湾(太阳照耀的水边),

7、 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郊外的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二翻译无边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耀着的水湾;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无数层叠起伏的峰峦。我闲来登上山顶想好好观赏一下山下的湖水,却没想到,低头一看,又在水底看见了青山三、练习题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黄鹤楼 崔颢(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8、江上使人愁。一、注释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昔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y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历历:清楚可数。汉阳:地名,在黄鹤楼之西,汉水北岸。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乡关:故乡家园。 烟波:暮霭i沉沉的江面。黄鹤楼 崔颢(ho)(唐)昔人(过去的仙人)已乘(驾)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离开)不复返(返回),白云千载空(只)悠悠(飘荡的样子)。

9、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历历(清楚可数)汉阳(汉水北岸)树,芳草萋萋(形容草木茂盛)鹦鹉洲。 日暮乡关(故乡家园)何处是?烟波(暮霭i沉沉的江面)江上使人愁。二、翻译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三、练习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 诗的前两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B 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C 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D

10、 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A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3、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4、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答案: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草

11、繁茂浓绿。5、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之感。(1分)寂寞孤独(失落惆怅、岁月易逝等)解析:本题考查诗词赏析中的炼字。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空”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据此概括即可。6、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2分)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

12、的乡愁。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7、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

13、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使至塞上 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一、注释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2、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3、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4、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5、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6、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7、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8、长河:即黄河9、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10、侯骑:负责侦察

14、、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11、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12、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13、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使(出使)至(到)塞上 王维(唐)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欲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属国过居延。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出汉塞,归雁(这里是指大雁北飞)入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大漠孤烟直(直上),长河(黄河)落日圆。 萧关逢(遇到)候骑,都护在燕然。二、翻译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三、练习题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