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时代的冷峻观察者.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126262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狄更斯:时代的冷峻观察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狄更斯:时代的冷峻观察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狄更斯:时代的冷峻观察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狄更斯:时代的冷峻观察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狄更斯:时代的冷峻观察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狄更斯:时代的冷峻观察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狄更斯:时代的冷峻观察者.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狄更斯:时代的冷峻观察者 狄更斯:时代的冷峻观察者在英语世界里,狄更斯受欢迎程度也许仅次于莎士比亚。58年的生涯,他精力如此充沛,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多个角色之中:记者、演员、畅销书作家、法律史家、杂志主编、朗诵家、慈善家“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狄更斯小说双城记开篇这段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经典评价,以其澎湃的节奏、鲜明的对照和开阔的深意而无数次被后世所引用,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能唤起绵延不绝的共

2、鸣。这位公认的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作家,在今年2月7日迎来200周年诞辰,在英国人心目中,他的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狄更斯作为在当时就极受大众喜爱的畅销书作家,身后又享受着文学史上的崇高荣誉,在俗在雅都斐然出众,可谓时代的宠儿。作家茨威格曾为狄更斯写过传记,他认为莎士比亚代表了伊丽莎白时代的强音“英雄的英国的化身”,而狄更斯则是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的英国的象征”,“是他那个世纪里内心意图与时代的精神需要完全相符的、惟一的伟大作家。” 悲惨童年:12岁当鞋油厂童工对狄更斯来说,少年时代不堪回首,如同他在雾都孤儿等小说中所描写的那些底层孩子,充满苦难与屈辱。这也是他一遍遍书写这一题材、并能刻画得入木

3、三分的原因。1812年2月7日查尔斯?狄更斯出生于英国朴茨茅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约翰?狄更斯是海军部军需处的职员,待遇优厚,但他的挥霍和糊涂常使这个家庭陷于拮据。约翰?狄更斯也是他后来小说中那些不称职的父亲和不中用绅士的原型。童年时,家里还有一间父亲的图书室,收藏了不少好书,狄更斯在这里饱尝读书之乐。但无忧无虑的童年仿佛稍纵即逝。为逃避债务,狄更斯一家开始不停地搬家,5岁时全家搬到占丹,尔后10岁时又搬到伦敦。这样的情形发展到1824年,父亲终因欠债锒铛入狱。那时的英国有一种“债务人监狱”的制度,一个人如无力还债就有可能被监禁于此,直至还清债务,期间全家都得作陪入住监狱。父母带着家里最小的

4、孩子住进伦敦马萨尔席监狱,而12岁的狄更斯则被送到伦敦华莱士鞋油厂当学徒,和满地板跑的老鼠、小混混般的孩子挤在一起,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与成年人实则无异,且食宿奇差无比,薪酬极低。许多年后狄更斯回忆:“我整个人都充满了悲伤和屈辱。”“我真想牺牲一切如果我还有什么可以牺牲的话只要我能进入任何一所学校”即使成年后,狄更斯只要经过伦敦那家工厂的原址,仍会忍不住泪水四溢。他成名之后,对这段经历缄口不谈,就连最亲近的妻儿都一无所知,他一直保密到去世的前一年。两年后,狄更斯的父亲才从监狱里放出来,当他得知儿子在鞋油厂的悲惨遭遇时震惊了。家境稍稍改善,狄更斯理应可以重返学校,母亲却希望他继续做工,“我永远

5、不能忘记,母亲当年要急着把我重新送到那个地方去”,这使得狄更斯此后一生都不原谅她。最终父亲的意见占了上风,他得以告别这段暗无天日的时光。 出名趁早,20岁成畅销书作家1827年,15岁的狄更斯结束了断断续续的读书生涯,应聘成为一家法律事务所的律师助理。他的工作主要是打杂,奔波于伦敦的大街小巷帮律师们送达各类诉讼材料,法律知识成为他以后多本小说的背景,甚至后人专门写了本书就叫作为法律史家的狄更斯,精通程度可见一斑。等到年满18岁的第二天,他就到大英博物馆办了一张借书证,成了阅览室孜孜不倦的常客,并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学完了三年的速记课程,人生之于他就好像是一场不得不赢的比赛。1831年,19岁的

6、狄更斯经舅父约翰?巴罗指点,改行当了议会镜报的记者,专门跑议会报道新闻。由于天分与勤奋,他的工作干得如鱼得水。1832年秋天,当时的内阁部长有次在议会上作长篇发言,他后来回顾发表的报道,发现只有首尾两段记录和报道准确无误,其他部分均错漏百出,一时大为感慨,甚至通知议会镜报要接见负责记录首尾两段的出色记者而这个记者正是年轻的狄更斯。1833年秋,狄更斯投下人生中第一封投稿信,改变了命运的走向当年12月,他在书店忐忑地翻开杂志,惊喜地看到自己的处女作整齐漂亮地印在上面,忍不住当场流下热泪,他自此打开通往文学世界的大门。除了在报纸上开辟专栏,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先生外传也于1836年3月开始在

7、杂志上连载,讲述老绅士匹克威克带领俱乐部的3位成员在英国各地漫游的故事,反映了维多利亚早期的勃勃生机和乐观精神,情节也极为牵动人心,第1期卖了近400份,但连载到第15期时差不多卖出了40000份!狄更斯遂以“博兹”这一笔名轰动英伦三岛,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 结识霍氏三姐妹,娶了姐姐,爱上妹妹狄更斯后来跳槽到当时一份与泰晤士报媲美的大报时事晨报工作,他的才华得到了主编乔治?霍格斯的赏识,很快便成为霍格斯家的座上客。狄更斯结识了霍氏三姐妹:凯瑟琳、玛丽和乔治娜三个女人后来都与他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1836年,品尝成功第一杯佳酿的狄更斯,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拥有一个家庭。尽管对于妹妹玛

8、丽抱有好感,狄更斯还是顺理成章地与18岁的大姐凯瑟琳在当年4月结婚。凯瑟琳在三姐妹中性格温柔沉静,但在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世后,凯瑟琳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这种情况在她以后每次怀孕时都会重演她为狄更斯一共生下10个子女。凯瑟琳不擅于理财,狄更斯抱怨“即使是在写作压力最大的时候,我也必须去面对肉贩和面包店员”。玛丽小凯瑟琳3岁,狄更斯对她的评价是:“我确信她有着天使般的性格从她的纯洁,从她的天真中我能感受到这一点。这就是我爱她的原因。当然我敬爱我的妻子,但那是完全不同的方式。”他经常与玛丽交谈,一起上街采购物品,甚至在家里专门为她腾出一个固定的房间。1837年5月7日的晚上,三人一同去看剧院上演的一

9、场狄更斯创作的滑稽剧,回来后玛丽心脏病突发,第二天就死在狄更斯的怀里。这个突来的打击让他好几个星期都不能提笔,为此在报上为小说连载的停顿发表公开解释:因为失去了“一位极为可亲、关系最好的年轻女眷”狄更斯将玛丽的戒指摘下,戴在自己的手上,一直到去世。青春被永远定格的玛丽,成了此后他的小说中纯洁完美女性的化身,写过名利场的著名作家萨克雷曾幽默尖刻地总结:“我在狄更斯小说里只要一看到年轻的女性,就会担心最坏的事情会发生在她身上。如果她在倒数第二章还没死去的话,也一定会被迫离开。”玛丽去世5年后,年仅15岁的小妹乔治娜也进入这个家庭,她辅助情绪不太稳定的姐姐,成了狄更斯家的管家和支柱,打点家务,抄写文

10、稿,照料孩子们她为此终生未嫁。狄更斯去世后,在遗产中留给乔治娜的馈赠是8000英镑、所有珠宝及全部债券。 用文学影响社会的现实主义大师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被后世的史学家称为英国的“黄金时代”。此时的英国工业高度发达,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整个大英帝国都呈现出上升之势,一时之间,仿佛人人都憧憬着“远大前程”。但这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时代”,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劳资间的矛盾加剧,英国人也在遭受着历史上最不健康的生活,大工业时代带来严重的污染和疾病,伦敦“雾都”之名就始于此。狄更斯无疑是这个时代一位冷峻的观察者,文学屡屡成为他向黑暗现实开炮的有力武器。维多利亚时代并不是儿童的天堂,有

11、数据显示,1839年伦敦一半的葬礼都是为10岁以下的儿童举行的。狄更斯试图将底层儿童种种不人道的遭遇诉诸笔端,写于1837年的雾都孤儿是第一部以一个孩子为主人公的英文小说,在头几章便将矛头直接指向1834年贫民法的冷酷无情:它将所有健全的贫民排除在国家救济之外,9岁以下的孩子被饿死的悲剧时常可见。这种社会批判在老古玩店里得到进一步的发挥,狄更斯将天性中的悲悯全部倾注到小女孩“小内尔”之死上它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甚至变成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伤感”的别称。1838年的一天,狄更斯途经约克镇一个小小的教堂墓地,被无意间发现的墓碑碑文所触动记录了一个名叫泰勒的少年,他暴毙于当地的威廉姆?肖私立学校。狄更斯

12、决意去拜访附近的这所学校,他扮成一个要寄送孩子的监护人,接着“经历了一生中从未有过的震惊”:在这里,几近被遗弃的孩子们受到残酷的对待,校长甚至给他们服用硫磺,只因“硫磺坏了他们的胃口,这可比早餐和晚餐便宜得多”。狄更斯回来后就创作了一部小说尼古拉斯?尼克比,用辛辣的笔调揭露了当时私立学校的苛刻与无望,这部书出版后,就像一个季刊评论所说的那样“狄更斯先生使很多儿童监狱关门大吉”。而狄更斯在晚期创作的小说荒凉山庄,对大法官法院和衡平法程序的批判,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时有人拿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与之作比,评价荒凉山庄直接导致了英国议会对大法官法院的改革,如同汤姆叔叔的小屋几乎引发了美国南北战争。

13、 精力充沛的多面手:演员、朗诵家、主编、慈善家狄更斯不仅是书斋里忘我挥毫的作家,他的爱好还惊人的丰富,个性开朗甚至有点喜欢炫耀。他喜欢身着华服出席各种场所,承认自己“对漂亮的服饰有一种狂热的喜好”;他也爱美食,大概最喜欢吃牡蛎,在作品中一再提及此物,还借大卫?科波菲尔中一个人物之口表白:“牡蛎总是充满了诗情画意”。他去美国时,得到这样的评价,“他身上总是洋溢着一种饱满旺盛的生命力”。狄更斯的确有多才多艺的卓越天赋,横跨众多领域:曾被誉为那个时代最佳的餐后演说家、舞台上的最佳业余演员、最佳的戏剧朗诵家泰晤士报上关于他的讣闻写道:“即使不看他的文学才华,他也是一个有才能、有雄心的人,他从事任何一项

14、事业几乎都能成功。”唯一一次不成功,是他在1846年创办了每日新闻这份报纸,最后倒闭了。但他的新闻理想,后来在1850年和1859年相继创办的两份通俗综合周刊家常话和一年四季上得以实现。这两份杂志发行量很大并不断增长,圣诞节期间的单期发行量曾高达30万册。而放眼文坛,与他地位相当的英国作家,还没有哪一位不惜在自己创作成熟阶段,将长达20年时间花在连续不断的杂志编辑工作上。狄更斯的长子回忆父亲,没人“能像他那样规规矩矩、有条不紊,对待每一项乏味、单调、常规的工作都能准时、严格踏实地完成”。当演员是狄更斯一直以来的梦想,20岁的他曾纠结再三,差点就去当了一个演员。他曾说:“演戏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就在

15、于你能够成为无数个不同的他。”1847年,狄更斯得到一个机会担任一个业余剧团的经理,便身兼多职,常常自编自导自演。41岁时,狄更斯还开创了一种表演方式,开始公开朗诵演出,诵读的大多是自己的小说和剧本。全英国都为之狂喜,“人们涌进大厅,把大厅塞得满满的,狂热的爱好者还紧紧抱住大厅里的柱子,或者为了能听到所爱戴的作家的讲话,爬到讲坛的下边。”而1867年至1868年,狄更斯第二次访美,进行了为期76天的朗诵巡演。当时的报纸报道,粉丝们极为疯狂:一位来自巴尔的摩的社交名媛简?比格罗,几乎将他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她甚至挥动拳头把一个拜访狄更斯的老寡妇打倒在地。有人扯掉了狄更斯大衣上的毛,还有人将他

16、穿靴时留下的脚印取模,不堪骚扰的狄更斯最后不得不请保镖守在房间门外。狄更斯将演出得到的报酬大都捐赠给了慈善机构和公共事业。不仅如此,1847年,狄更斯开始走访监狱,试图解救那些或许可获新生的妓女们,他说服自己富有的朋友伯戴特小姐,出资在伦敦为妓女建立了一所感化院。当时伦敦大约有8万名妓女每天都有8000人左右面临死亡,还有人在大街上出售自己的女儿,每年儿童中的梅毒病例高达3000例。狄更斯对感化院里的每件事都亲力亲为,他设计培训项目,计划日常生活,制定纪律为姑娘们的表现打分甚至关心她们衣服的样式和颜色他坚持她们穿着不应像沉闷的囚服,而应该五彩缤纷,印有花纹和图案。在10多年的时间里,狄更斯一直精力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