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史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108295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澳台史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港澳台史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港澳台史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港澳台史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港澳台史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港澳台史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澳台史复习资料.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型一、填空(基本的东西10*1分)二、图例(港澳台三地略图,3*5分)三、辨析题(一句话,正确或错误,错在哪里,该怎么说这句话,2*5分)四、简答(一章一个简答题,明清政府管理台湾的条例,4*10分)五、论述(小论文,有骨有肉,1*25分,原因、过程、内容、性质,港澳:殖民/外交(两者也有区别)台湾:国共内政问题。第一章1、简述三地地质形成的特点与三地历史发展悠久程度的关系香港:原与大陆相连,后因地壳运动而形成香港岛,九龙司南端和新界仍与大陆相连。澳门:原是海中小岛与礁石,后因西江水夹带泥沙冲积而成,形成今天的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台湾:原与大陆相连,由于漫长的地质运动,受东亚大陆板块挤

2、压而分离形成岛屿。台湾香港澳门2、简述三地人口数量变化与形势的关系香港:人口密度大,人口受形势影响大。自英国强占香港后,香港人口数量变化就与形势息息相关。由于香港在英国的统治之下,相对内地来说,较为稳定,成为动荡时期的避难所。辛亥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结束、改革开放时期,香港人口会大幅度增加。日本侵占香港时或者香港形势动荡时,人口就会减少。澳门:澳门人口数量变化受时势影响也较大。17世纪至18世纪早期,变化不大。19世纪随着来华人数增加开始激增,抗日战争时期,澳门作为重要的对外转口港和通道,人口激增。抗日战争中受到日军影响,人口减少。台湾:人口数量变化受时势影响较大。3、简述三地自然资

3、源情况与三地经济发展的关系香港:1、矿产资源:铁、铝、锌、钨、绿柱石、石墨2、淡水资源:香江、元朗河等短小河流;水塘3、渔业资源:150多种鱼类4、土地资源:林地20.5%、草地灌木地49.8%,可供开发的土地有限资源较少,不适合发展大规模的重工业,适合发展金融、旅游等行业澳门: 1、淡水资源:大龙喉、二龙喉、小龙喉2、渔业资源:150多种鱼类 3、土地资源:极其贫乏 各种资源都很缺乏,适合发展博彩旅游业。台湾:1、矿产资源:200多种矿藏。已开采煤、硫磺、金、铜、石油、天然气等 2、淡水资源:浊水溪等48条河流 3、渔业资源:500多种鱼类 4、地热资源:丰富 5、森林资源:4000多种植物

4、,森林面积达55% 6、野生动物资源:土地、矿产、水等资源丰富,可以发展重工业。第二章1、从英国对舟山和香港的取舍看英国的侵华目的选取舟山的原因:群岛良港众多,靠近富裕地区(上海浙江等地)和北京(当时由舟山往京城需时两星期,广州到京城却要花上一个月),拥有一条宏伟河流和最广阔的内陆航行网络。腹地江浙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丝茶的主要产区。如果把舟山辟为自由港,它不但可会成为亚洲甚至世界最重要的贸易基地,还可以提供大运河与大海之间的交通控制权,以及“可能大得多的政治影响力”。香港:中国政府广州一口通商,英国贸易被局限在华南,只能选择靠近广州的香港。香港占地不大,易于管理。港阔水深,是天然良港。

5、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背靠中国大陆,面朝南海,为珠江内河与南海交通的咽喉,南中国的门户;又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南海与台湾海峡之交,是亚洲及世界的航道要冲。目的:在中国口岸设立一个贸易中心,以脱离中国的管制,扩大在华的贸易权力。2、香港地区被割占和强租的步骤?依照主权治权的拥有香港地区分属哪几种情况?一、割占九龙半岛,天津条约、二、割占九龙半岛南端,北京条约,三、强租九龙新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从三地被英国侵占的方式看,九龙和九龙半岛南端都是通过条约强行割占,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主权和治权从中国归属到英国。新界虽然也在英国统治下,但是新界是通过租约租给英国,那么其主权仍然在中国,治权在英国。3、如何评

6、价中国历届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做的努力一、早在清政府时期,中国的爱国民众和官员就强烈要求收复香港。但是敌强我弱,懦弱的封建统治者根本不可能收回香港。二、南京临时政府:曾就租界、租借地问题有所表态。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心存幻想,对收回香港并没有实际行动,根本不可能收回香港。三、北洋政府试图收回租借地:巴黎和會(巴黎和会议长以不属于和会职权范围而拒绝)、华盛顿会议。这一阶段回收要求是放在大的项目中,重点不在香港问题,没有单独强调香港问题。四、南京国民政府的三次努力落空:1928年改订新约运动、1942年中英新约谈判、1945年军队进入新界。但是有专门并强调指出香港的回收问题。香港问题的逐渐突出说

7、明了中国在飞跃运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香港收复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但南京国民政府的努力失败了,原因就是虚弱的国家地位、外交缺乏独立,无法维护国家利益和中国成为列强利益争夺的牺牲者。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最终收回主权。暂时维护现状、在联合国的外交努力,中英就香港问题的谈判。4、上世纪80-90年代港英政府推行“代议政制”的基本情况及其实质1、1982年5月,26任总督尤德来港,把香港的地方行政改革发展为区议会制度,迈出了香港代议制改的的重要一步。2、1984年7月18日,尤德在立法局会议上提出代议制绿皮书,11月21日又发表了代议制白皮书,计划从1985年起,将全部由港督委任的立法局非官守议员部分改为

8、民间选举。1985年6月26日,通过立法局(权力及特权)条例,赋予立法局及其议员权力。实质:这种改的从表面上看是还政于民,将民主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必须指出的是,英国此时有其特别用意,它希望将实权转移至香港,制造一个由亲港人士组成的自治政府,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制造了障碍。5、“三脚凳”理论的实质三脚凳理论是指英国让香港独立地参加中英关于香港回归问题的谈判。这一问题的谈判应该是中英是两个主权国家的谈判,英国把香港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拉进来,把香港地位提高到与中国一致,使谈判形成2:1的形势,就会对收回香港不利。实质是以华制华,企图把香港同胞与全体中国人民割裂开来,阻挠中国收回香港。6、近代以来香港经

9、济与内地的关系7、试析20世纪中期香港经济腾飞的原因A、自然地理因素: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南方,在中国内地不与外界联系时,充当中国对外联系的窗口。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数量较少,河流短小,不适合重工业发展,使得香港发展轻工业或金融业。B、国际市场因素:二战后整个国际市场疲软,西欧国家受到重创,香港抓住时机,发展服装业,扩大了市场。C、中国内地因素:1、香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一直是内地对外的通道,外汇、物流等促进了香港经济的繁荣2、内地资源丰富,为香港经济发展提供支撑。D、港英政府因素:港英政府改变治港方针,殖民地部取消,开始对民生予以关注。E、香港人民因素:1、香港人口较多,有利于轻工业的快速起飞。

10、2、香港人民的辛勤工作。8、近现代时期香港经济与内地的关系1840年鸦片战争,香港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虽然鸦片战争到香港回归之间的时间,香港主权落入英国手中,但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联系始终处于紧密联系的状态。近代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要从香港的转口港时期考察,现代则要从工业化时期和回归后考察。转口港时期:1860年至1950年代左右,是香港的转口港时期。香港对内地:1、成为内地商品进入世界市场的通道。2、大量的华工通过香港出国,香港是内地联系世界的重要通道。内地对香港:1、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加强了转口港地位,内地的资金、劳动力流入香港,为香港经济发展增强了实力。2、广九铁路方便内地生活资料进入香港,为

11、香港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支撑。工业化时期:上世纪50、60年代是香港经济的工业化时期。香港对内地:1、成为内地文革等特殊时期时的对外窗口。内地对香港:1、大力支持香港经济发展,提供食品、日用消费品、工业原料和淡水等,为香港经济发展解决后顾之忧。回归之后:回归后的香港经济与内地联系更加紧密。香港对内地:香港是中国一国两制下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是中国的骄傲。香港经济对内地经济也有启发作用。内地对香港:内地为香港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充足的生产资料来源。内地继续为香港提供生活资料,保证香港人民的生活。内地赴港旅游人数也促进了香港旅游业发展。第三章澳门特别行政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面积23.8平

12、方公里,人口43万,地理位置:北接珠海特区,南临南海外洋,与香港、广州呈三角鼎力之势,是中国的南大门。1、分析葡萄牙人得以长期客居澳门的原因葡萄牙人长期居留澳门经历了相对恭顺的客居时期、非法占据时期和确定了在澳门地位的确立。第一,商业利益。中国是当时世界上较为富裕的国家,同中国贸易可以取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第二,贿赂。葡萄牙人最初以货物打湿需要上岸晾晒为借口,通过贿赂广州官员得以入居澳门。第三,态度较为恭顺。服从中国政府的管理并且按时交纳地租,往往遵守市毕即去的原则,不良行为较少。 2、明清政府对澳门的管理措施A 、明清政府对澳门的管理措施a、设官(守澳官、正八品香山县丞、正五品海防同知)b、条

13、例(海道禁约、管理澳夷章程、澳夷善后事宜条例)c、关闸(1574年设)d、驻军(明末设前山寨、清初正三品参将、康熙初年从二品副将)3、简述明清政府管理澳门的基本职能a、征收地租b、征收货船税c、防止澳葡扩界d、治安防务4、如何看待近代以来澳门的政治地位及其变化澳门政治地位的变化是一个复杂、渐进的历史过程,可分为入居、租居、侵占和扩张等四个阶段。1553-1571年为葡人入据澳门阶段,1572-1848年为葡人租居澳门阶段,1849-1887年为葡人侵占澳门阶段,1887-1910年为葡人进一步扩张阶段。近代以来,澳门处于侵占和扩张阶段。近代:葡萄牙与英国勾结,非法占据澳门。民国时期:1、划界谈

14、判的继续2、中葡友好通商条约3、澳门在二战中的特殊地位从殖民地到代管地:1、1951年成为海外省,2、1974年成为代管地澳门问题的解决:1972年联合国承认澳门为非殖民地,2、1979年中葡建交3、1986年中铺谈判。5、分析澳门博彩业兴起发展的原因博彩业的兴起与澳门当时的经济地位的巨变有很大的关系。1、近代以来,澳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不断下降,特别是香港的经济起飞迫使澳葡当局思考澳门未来的发展方向。2、1961年2月,确定澳门为旅游区,颁布法令特准其开设博彩旅游。3、1982年5月澳门政府制定新博彩法,给博彩业以合法地位。4、专营公司支持澳门政府的市政建设。第四章1、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主

15、观动因郑成功收复台湾只是为了找一个根据地,因为当时在清军的强势下,东南沿海几为不保,为了找到一个安全的根据地抵抗满清和从事反青复明大业,所以它将目标投向了台湾。2、1945年台湾光复后国民党治台措施的失误以及历史启示政治:国民党在台湾设置行政长官公署,总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并兼省警备司令。这种制度与当初日本所设的总督制没有区别,成立后背怀疑“中央不予平等待遇”。经济方面:首先,接收日产、改组金融、商业机构时,国民党官员以权谋私,大肆贪污,侵占国有及私人财产,中饱私囊。其次,国民党实行经济管制和专卖制度,垄断烟酒火柴等商品的销售权。第三,国民党政府还在物资资金方面限制台资企业,使民间游资不能得到合理利用,政府经营的大企业出现不能复工或减产的现象。第四,实行特殊的货币政策,并使台湾经济与内地经济隔离。文化上:语言问题政治化启示:3、国民党退台后的“和平土改政策”及影响目的:1、给予农民恩惠,安定农村秩序,发展农业生产。2、有利于巩固国民党的政权3、削弱台籍士绅等地方势力。土改以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为理论基础,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施三七五减租,及解决混乱的租佃关系。1949年颁布“台湾省私有耕地租佃管理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