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对于坦克的误区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10931 上传时间:2017-05-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对于坦克的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年整理】对于坦克的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年整理】对于坦克的误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对于坦克的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对于坦克的误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误区一:坦克被击穿一击必毁。很多军迷朋友往往错误的认为坦克只要一被击穿就肯定“轰”的一下车毁人亡。其实,坦克的毁伤是由穿甲/破甲剩余穿深、装甲类型、发散角、有效破片融溅物飞散距离、坦克内部安全设备、油料布置,弹药存放方式、电路布置、车内重要设备布置、人员布置、人员是否有防护以及防护程度等因素共同决定的。一般来说,穿甲弹只要有剩余 60mm 的穿深,破甲弹有 200mm 剩余穿深,对于车内设备的杀伤效果就比较理想。不过剩余穿深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比如,一辆弹药进行了很好的隔离、油路电路设计合理、安装灭火抑爆系统、乘员布置尽量避免都在一条直线上的坦克,是很难被摧毁的。通常对付这类坦克,常需要多发

2、穿 破甲弹命中多发,才能破坏车内的主要设备,要想引燃这类坦克,通常更难,往往需要先破坏其灭火抑爆系统或是多发击穿后耗尽灭火抑爆的燃料后才可以点燃;若是想引爆其弹药,更是困难,因为其每一发弹药都是单独装在一个防火的装甲容器内部的。对于安全措施较差的坦克,如 T-72,也需要直接击中弹药才能一发击毁,不过似乎 T-72 的灭火抑爆的性能不是太好,有时候不能完全扑灭车内火灾。 误区二:只要击穿了坦克,基本就可以杀死车内全部乘员。常用的反装甲炮弹中,穿甲弹穿透后有效破片融溅物的发散角是固定 60 度,且飞散距离较远,破甲弹的有效破片融溅物发散角,对于 100mm 以下厚度的装甲是120 度,对于 10

3、0mm 以上厚度的装甲或复合装甲,发散角为 30 度,且破甲弹的飞散距离较近而且单个有效破片融溅物远不如穿甲弹(不过似乎破甲弹比穿甲弹更适合对付轻型装甲车辆)。在剩余穿深相同的情况下,P(自锻破片)装药,有效破片融溅物的发散角、飞散距离、单个破片的平均破坏力 介于穿甲弹和破甲弹之间。上面的几个因素综合考虑的话,再加上坦克内部遵循次要设备保护主要设备,主要设备保护人员的原则布置且乘员穿戴全身防火防破片服的话,一般要想杀伤乘员是很难的,从二战以来统计的结果,坦克和人员的损失比大概是 3:1 ,而以军的梅卡瓦系列更是创造了参战以来只伤亡几个人的记录(其中还有大半是开舱盖时坦克被命中被舱盖冲进来的超压

4、杀死)。 误区三:装甲越厚,穿透厚形成的破片就越多。,在弹丸未穿透装甲之前,形成的破片和金属融溅物都从弹孔向外的一面排出,快穿透时在装甲内表面形成少量崩落。当只有穿透了装甲时,穿孔中形成的破片和金属融溅物才同时向车内车外排出,这个时候已经是穿甲的某期了。所以对于厚装甲而言,向车内排出的金属量是固定的,也就是弹丸穿透装甲内表面的一瞬间至剩余弹丸的中后部穿出装甲时所带出的金属量+ 内表面崩落的金属量。对于一些极薄的装甲,形成的破片和融溅物也许与厚度有关。比如,用坦克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打 汽车的车壳肯定是一穿而过只形成极少的碎片。对于安装了凯芙拉内衬的坦克,通常还要减去很大一部分内表面崩落的金属量

5、才能算出穿甲带入车内的金属量。 误区四;碎甲弹的冲击波即使对付三代坦克无效,但至少也会对车内有所杀伤。由于三代坦克安装了复合装甲,所以碎甲弹随之失效,但是通常也有很多人认为至少还能对车内起点作用吧,比如至少能在装甲内表面制造点崩落碎片。其实不然,现代坦克的复合装甲,由于遵循阻抗梯次搭配原则,采用高阻抗低阻抗多层搭配防弹材料,可以完全将冲击波的能量反射回去,何况大部分三代坦克还有一层凯芙拉内衬呢。误区五:未来攻顶弹采用 P 装药结合随进高爆战斗部后,击穿就可以重创坦克。如果这类弹药打的是目前的坦克,那肯定是这样的,但是对于这类弹药,也有一个方法可以用。在坦克顶装甲的结构中,我们采用钢板+惰性高分

6、子聚合材料 +钢板的结构, P 装药穿透钢装甲面板进入惰性材料后,高分子材料在应力波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流动,填满 P 装药穿孔所形成的空隙,这样就把随进的高爆战斗部挡在了外面。对于已没有这种顶部装甲结构的坦克,亦可以采用附加装甲的形式解决这个问题。 误区六:稳定坦克车体对于提高行进间射击精度没有作用。这个我可以肯定大家是受一期坦克装甲车辆的影响。我国某型 100mm 炮,由于炮架结构的问题,行进间射击密集度比静止时大了数倍。某型 125 炮,由于采用前抽身管, 1000 米行进间射击密集度比静止大了一倍。(我的资料来源都是公开资料,过两天我再发上来).究其原因,原来是 100 炮的炮架间隙和

7、125 炮的身管连接螺纹的极微小的间隙在剧烈颠簸时有细小的位移导致火炮射击密集度增大,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便是如此。 误区七:坦克的直瞄打击距离近,通常在 2000 米左右。实际上,战后很多坦克,通常在 5000 米距离上,采用排集火射击战术或连集火射击战术,就可以直瞄打击(有些人喊 “有效射程”,实际上与直瞄打击是一回事,坦克又没有间瞄打击能力)运动的装甲目标,更何况是如反坦克导弹发射小组这类目标。某些坦克,如 M1A2 等,甚至可以用集火力射击战术直瞄打击 8000 米距离上的目标。直瞄打击的距离,通常取决于瞄准镜的性能,弹丸的弹道特性,以及火控计算机的性能。2000 米通常是指一些坦克

8、炮的直射距离。另外,2000 米还有个含义,比如对于 M829A2 穿甲弹, 2000 米是其击穿 700mm 装甲的距离。 误区八:坦克榴弹的威力不大。其实坦克榴弹的威力是相当大的。M830A1120mm 多用途弹,侧重杀伤爆破作用,起爆破作用的装药为 2 公斤梯黑高爆炸药,相当于 3.8 公斤左右的 TNT 当量,有触发、近炸两种模式。125mm 榴弹,装药 3.5 公斤梯黑炸药,当量 4.9 公斤 TNT 当量。对于堑壕、轻武器射击掩体内部的人员,炮弹落点在 5 米以内都不安全。尤其是对于那些通常要将发射管暴露射孔后面的反坦克导弹、通用机枪掩体而言,坦克榴弹的超压杀伤作用是很强大的,通常

9、一击毙命。对于那些处于临时发射位置的反坦克导弹、机枪等,通常还要遭到榴弹的强大动压(上万兆帕),要是被榴弹击中,都够死几十回了。120 榴弹的火球半径通常是 4 米左右,也就是说,要是一枚 120 榴弹或 125 榴弹命中一栋常见的 6 层居民楼,榴弹火球区内的一般居民楼的主承重结构如钢筋混凝土立柱和横梁等肯定会受到严重破坏,而非火球区内的这种结构一般不容易受到很严重的破坏,可以一下子完全粉碎直径 8 米内的所有房间,并对更大的范围造成严重破坏,命中较低的楼层通常可以炸塌半栋楼。 误区九:步坦协同就是步兵跟着坦克跑,或是步兵均匀地分布在坦克的间隙中间一起进攻。我前面说了,通常坦克在 5000

10、米的距离上就开始发扬精确的直瞄火力,这个时候,坦克通常边行进边射击,步战在其后方大约 1000米到 2000 米的距离上,随后步兵战车通常借助坦克的掩护和地形的掩护,高速向敌方阵地冲击,并一路发扬步战的火力,与对方步战交战。接近到 400 米的距离步兵下车在班用机枪和步兵战车的掩护下冲入阵地进行近战。坦克这时或以一部分高速冲击,另一部分在 1000 米到 2000 米的距离上担任直瞄火力掩护,消灭对方坦克,步战,坚固火力点等。步兵则负责近战肃清敌人步兵。或全部占领有利射击阵地,大力压制对方阵地的火力。因此,步坦协同不是步兵跟着坦克跑,而是在坦克远距离精确直瞄火力的掩护下,步兵乘坐装甲机械化车辆

11、冲击阵地近战歼敌。 误区十:坦克发动机的效率很低。坦克无论是越野行驶还是公路行驶,油耗都非常大。如 M1A2 主战坦克,百公里油耗是中等排量小 汽车的 500 倍,其他采用柴油机的坦克也好不了多少,因此很多人就此认为这是坦克发动机效率低下所致。实际上,坦克的发动机和民用的发动机没有可比性,坦克的发动机是高扭距发动机,如 Mt883 柴油机,发动机输出端输出扭距是 3000N.M,功率 1500 马力。比民用的同功率级别的柴油机扭距高出近一个数量级。同时,坦克往往采用传动低效率较低的液力机械传动箱,进一步浪费了功率。坦克的金属履带的推进效率也只有车轮的 30%左右。不过这些代价的结果是坦克拥有陆

12、地上无与伦比的越野机动性,坦克有 30 度的爬坡角,爬侧倾坡角通常 27 度左右,可以在雪地,泥泞甚至沼泽(沼泽的部分地区)高速行进。 误区十:估计是受一些杂志的影响,很多网友认为现代坦克的陶瓷复合装甲的陶瓷部分是一整块(没有约束环),并且钢结构和陶瓷结构之间没有其他结构,比如 2004 年第 11 期坦克装甲车辆一篇对于 M1 主战坦克的装甲结构推测就是错误的。 该错误之处有二。其一:陶瓷部分没有约束环,当弹丸命中时,容易产生大面积的龟裂,导致大面积的装甲的抗弹能力降低;钢面板陶瓷的间隙以及陶瓷 背板的间隙没有低阻抗填充物以反射应力波,装甲被命中时产生的应力波传到陶瓷的内表面会产崩落,导致抗

13、弹能力降低。 误区十一:核弹的冲击波可以彻底摧毁坦克。当核弹的冲击波脱离火球之后,其峰值动压已经比较低,不足以破坏坦克的结构装甲以及其他有防护的结构,核弹的冲击波主要是破坏一些水平抗力不足的目标,比如基本上所有的民用建筑物。暴露于核弹打击下的主战坦克一类的目标(在火球区外),所受的伤害主要是强大的热辐射可能会引燃动力舱的油料、坦克被掀翻或者直接被冲击波摧毁一些脆弱的外部设备如瞄准镜、车内电子设备被电磁脉冲破坏、车外暴露的光学设备的玻璃部分在辐射的作用下变色失去功能以及强大的伽马射线照射车内电子设备时的光电流摧毁电子设备、快中子流摧毁车内电子设备并在装甲内产生持续时间较长的感生辐射。 误区十二:中子弹攻击了敌人坦克集群后,过了不一会,我军的军人过来将那些乘员已被杀死的坦克开走了。这是一个流传了很久的误区。首先,在中子弹(正确的称呼是强辐射弱冲击波作用弹)强大的快中子流的作用下,车内的装甲甚至乘员的尸体都会成为中子感生辐射的放射源,同时,车内的锗集成电路也会被中子破坏或摧毁。试想一下,一辆没有经过任何洗消、车内还残留有辐射、电路被破坏的坦克即不能去触碰也不可能开得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