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全套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01083406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DF 页数:68 大小:33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全套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全套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全套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全套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全套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全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全套(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亿以内数的认识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 我选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 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2、教材地位与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 的读写认, 而本单元则是在以前学习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 以内的数的读写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这一单元是在小 学阶段对整数学习的最后一课。对以后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大数, 并计算大数奠定了知识基础,而且初步感知大的数目。 3、教材的编排特点: a. 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 生学习需要。 b.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 探索。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对数认识的一次扩展

2、,也进一步 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 能加强学生对数据实 际意义的理解, 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一些数据的意义,这体 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增强、善于观 察和发现、 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 系统的学习过万以内的整数。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会做一些 课前准备,一是准备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课件;二是准 备计数器、游戏卡片等教具。 二、教学目标: 2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 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万”

3、 、 “十万”、 “百万”、 “千万”、 “亿” 。使学生知道亿以内各 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 结合现实素材, 让学生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使学 生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数 感。 (3)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 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 2、掌握亿内数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3、认识数级个级、万级、亿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亿 以内的数。 教

4、学亿以上数的读法与写法。 难点: 1、读写数位较大的数目。 2、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 3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会紧密联系 学生的实际生活,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 趣的情境,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 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 数感。大数对于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文 本,创设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大数获得丰富感受,注意放手 让学生探索,理解大数的读法后,通过独立练习,小组合作交流 训练,达到熟练程度。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给学生留有自

5、主探索的空 间,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 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密切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 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大数的习惯和能力,数的产生与发展 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 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学法:学生主体参与;动手操作; 多向交流 ; 教学游戏 五、教学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打 基础。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 4 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上

6、 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 导者和合作者。 在教师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 以内数的规律,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 体验。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 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 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 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延伸性、迁移性知识”时, 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 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 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 在探索中

7、获得发展。 六、说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学前准备:口答:一千里面有10 个百,一万里面有10 个 千;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 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利用课件出示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 普查的数据图片) 你们会读这些数吗?瞧,这些数比以前学习的 万以内的数更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 内数的认识。 5 (二) 、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 个一千时 问:一千一千地数,10 个一千是多少?(一万)强调:千位上 的 10 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

8、 10 个 10 个地数,当数到10 个一万时问:是 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 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 个十万是多少? 10 个一百万 是多少? 10 个一千万是多少?。师:一、十、百、千、万、十 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 之间是什么关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 关系) 角的度量说课稿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 册 2 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 个部分组成, 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

9、边叉开的大小有 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 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出来角 的各个特征。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习了直线、 6 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 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 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 的大小有关。 同时这节课的学习是学生下节课学习画精确的角的 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角的分类以及四年级下册学习三角形内角和 是 180 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对学生来说是很

10、重要的。 为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 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渡,设疑引入,感受新知。 通过师生的画角操作, 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通过直接的比较, 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 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 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 教学角的度量。 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 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 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集中教学角的

11、度量上,使学生在 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为下几节课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打好基础。 (一)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 标为: 7 通过自主学习, 观察,相互介绍来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了解角的计量单位。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并能 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 边叉开有关,而与边长的长短无关。 4、通过上面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习, 动 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在交流汇报时,学会倾听。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会

12、 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 度线的认识。 量角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但对于 量角器上面的内圈与外圈两个刻度线学生很难区分开来。读度数 的时候不知道是看内圈还是外圈,因此我设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为较好的完成本节教学任务, 必须认真作好课前准备工作, 要 求学生带好量角器、三角板等,教师准备好作业纸张(上面有两 个不同的角,就是情境中的角1 和角 2) 。 二、教法与学法: 量角器的认识、 用量角器度量角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很抽象, 8 掌握起来也很困难。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 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13、和合作者。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 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最 好的老师 ” 。 2、自主探索法,同伴交流等方式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 3、动手操作法, 通过画一画、 比一比等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这样容易达到在学生头脑建立各种角的表象。从而 加快学生对度量角的操作技能的形成目标。 三、教学过程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把学生发展放在首位,我把本节课 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展 开讨论;三动手操作、巩固内化;四课堂小结,布臵作业。下面 我把这节课的设计教学流程做如下说明: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复习角的

14、各部分名称 请学生来说说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创设情境: 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进一步推进说 说哪个角大多少。 一方面让学生回顾第一段所学的知识角的 大小跟两边长短无关; 另一方面由于角的度数对于多数学生还没 接触到,还不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因此不能说出准确的度数来。 边 顶点 9 此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到底是大多少呢?之后课件演示 “那到底角 2比角 1 要大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学了这部分内容之后我们就知道了,到底角2 比角 1 大多少了。 (板书:角的度量) (二)探究新知,展开讨论 1. 认识量角器 先让学生自学课本P37页,给予提示:量角的大小要用哪

15、个 工具 ?角的计量单位是什么?观察量角器,你知道了量角器哪些 名称。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构建起知识框架。之后让学 生小组之间相互介绍量角器,再请学生汇报,与此同时,教师出 示 PPT演示,并加以辅助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知道量角器是测量 角的大小的工具,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 2. 观察量角器,找出常见角的大小 在第一段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因此先让学生观察 90的大小,并体会到与直角相联系,得出直角就是90。之 后再让学生相互之间找一找304560120有多大。 3. 学生自主探索角的测量方法。 先小组间进行讨论,如何测量角1 与角 2 的度数,并动手尝 试测量,教师巡视指导。之

16、后再组内交流,得出测量角的方法。 最后小组代表汇报并进行演示。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小结测量方 法,并板书。这一环节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动手操作,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学习量角器的测量方法,突出了教学的重 10 点。同时通过小组派代表汇报,集体评价,学生能自主归纳出测 量的过程与方法,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动手操作,巩固内化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本 节课的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 1、完成“做一做”第二题、第三题,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 面各个角的度数和三角板的度数。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不仅能 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小组活动, 动手,动脑,用一副三角板制作各种各样的角。 巩固本节课的内容,还可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 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 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角并测一 测,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