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仲淹贫悴.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078678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文正公仲淹贫悴.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正公仲淹贫悴【原文】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注释】悴:忧。封志:封存并加标志。而:你。俾:使。封识:即标志。宛然:依然如故。术者:指以占卜、星相等为职业的人。贫:缺少财物,贫困。悴:忧,忧愁。依:寄居。睢(su)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笃:严重。内:同“纳”,放入。成立:长大。11.

2、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会术者病笃( ) (2)吾善炼水银为白金 ( )12.范仲淹“出其方并白金”给术者之子的原因是_(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那个术士气急败坏。B.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C.范仲淹正想告别回避,那个术士气急败坏。D.范仲淹正想告别回避,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14.从上文中可看出范仲淹是一个_的人。(3分)11.(1)正好,恰巧。(2)擅长。(每一词解释各2分)12.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或今汝成立,当以还汝。(2分) 13.B(3

3、分) 14.为人诚信,不贪恋钱财(讲出一点给1分,讲出两点且正确给3分)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不足以付()小题2:与所给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A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B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C不以物喜(岳阳楼记)D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即 以 其 方 与 所 成 白 金 一 斤 封 志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小题1范仲淹死后,后人在祭文中

4、称誉他“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哲”。读了本文,你觉得范仲淹身上哪些品质值得后人垂范?(2分)小题1:适逢叫,派擅长,善于能够,值得小题1:C (2分)小题1:即 / 以 其 方 与 所 成 白 金 一 斤 / 封 志小题1:范仲淹正想推辞,术士已经气绝身亡。(2分)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2分)小题1:正直,不贪财。(2分)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会”这个字,就要注意其古今义。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A、来,B、如果,C、因为,D、用,例句中“以”的意思为“因为”,

5、所以选“C”。小题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之外,还要注意句子的结构以及一些特殊用法。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除了要注意到“方、绝、经纶、反”等关键词,有时还要补充冲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让语句通顺即可。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中范仲淹“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来分析他的品质即可。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游乐。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

6、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 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我为白菜狂的日子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可是,您答应过

7、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去集市的路上。寒风

8、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

9、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

10、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

11、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娘”我哭着说,“我”“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选自杂文选刊2013.4有删改)【问题】16.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请说说“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4分)17.文章第一段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母亲,

12、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4分)18.作者回忆了那年随母亲卖白菜的事,母亲的言行举止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4分)19.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依然沉痛”,这“沉痛”的背后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分)20.文章多次写到那棵最小的白菜,请你探究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4分)【阅读答案】16.(4分)“狂”主要表现在:母亲决定卖掉白菜时,“我”不愿意且埋怨(冲撞、责怪)母亲;老太太刁难“我”的白菜时,“我”不顾尊长,气愤地回击她;“我”算账时,故意多算一毛钱报复老太太;母亲要“我”算账时,不诚实,欺骗、伤害了母亲。(一点1分,大

13、意正确即可)17.(4分)本段细节描写用了“叹息、抬高、瞥、锁定、端详”几个动词(2分),生动地表现了在艰苦的年月里,母亲对自己珍爱的白菜不想卖又不得不卖的矛盾、无奈和痛苦的心理。(2分,大意正确即可,但没答出“不想卖又不得不卖”的意思扣1分)18.(4分)表现了母亲本性善良、为人诚信、朴实能干、严格教子的品质。(一点1分)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 2016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学术界公认为青

14、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 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

15、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 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 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