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01068432 上传时间:2019-09-2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5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六章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六章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六章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六章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患者男性,于高空坠下后昏迷不醒,入院后诊断为颅脑损伤。行MR检查发现颅内有血肿后,于四天前行开颅术清理血肿。现由神经外科转入康复科,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请为患者做入科评定及制定近期目标及近期治疗方案。,一起来动动脑,第四章 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第一节 概述,1.掌握小儿脑性瘫痪的基本概念; 2.掌握小儿脑瘫的神经病学分型及其主要障碍; 3.熟悉患儿的瘫痪部位分型及患儿早期的临床表现; 4.了解脑性瘫痪的病因及其鉴别诊断。,学习目标,第一节 概述,脑性瘫痪(CP)是指由于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大脑发育时期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非进行性、永久性的脑损伤综合征。 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

2、常等。,正常与患儿的比较,脑性瘫痪典型姿势,脑瘫的发病情况,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患,近20年产科 和新生儿医疗保健虽有极大发展,但脑瘫 的发病率却无明显的变化。发达国家的发 病率为1.84.9,我国脑瘫(CP)的发 病率为1.86.0.04岁肢体残疾儿童约 62万,并以每年4.6万的速度递增,对提高 我国人口素质产生极大影响。,二、主要病因,(一)妊娠期因素 (二)围产期因素 (三)新生儿期因素,临床分型,临床分型,按瘫痪部位分类,痉挛型,主要表现为: 上肢:肩关节内收,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屈曲,整个手指关节屈曲,拇指内收; 下肢:髋关节内收内旋,膝关节屈曲,足跖屈,行走时大腿内收,

3、足尖着地,呈剪刀样步态。,痉挛型患儿的特点,痉挛型 最常见70%80%,病变在锥体束系统,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肢体活动受限,有折刀样痉挛,病理反射阳性。,手足徐动型,主要表现为: 患儿肢体常出现不自主运动,伴有姿势异常、流涎、吞咽困难、言语障碍及平衡功能低下等。,手足徐动型患儿,手足徐动型 病变在锥体外系 约占20%,病变主要在脑的基底核部位,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波动,运动意愿和运动结果不一致,病理反射一般为阴性。,弛缓型,主要表现为: 肌张力低下。俯卧位时,不能抬头,腹部贴于床面;仰卧位时,背部贴于床面,呈对折位,肌肉硬度很低。 多见于脑瘫早期。,共济失调型,主要表现为:

4、 上下肢动作不协调、辨距不良、步态不稳,平衡功能障碍,呈醉酒步态,常伴有眼球震颤。 主要损伤部位为小脑。,1.患儿男,2岁,四肢被动活动困难,呈齿轮样痉挛,其双下肢痉挛明显重于双上肢,行走时呈剪刀步态,病理反射(+)。请问患儿是属于( )类型。 A.共济失调型、双瘫 B.痉挛型、偏瘫 C.手足徐动型、四肢瘫 D.手足徐动型、双瘫 E.痉挛型、双瘫,最爱选择,四、临床表现-早期表现,早期表现,主要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低下,合并障碍和继发障碍,1.健康和体力的障碍 2.智能、情绪问题 3.癫痫 4.语言障碍 5.听觉障碍 6.视觉障碍,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致病因素发生在妊娠期,围产期或新生儿时期。 2.婴儿时期出现的中枢性瘫痪。 3.除外进行性疾病(代谢病、肿瘤等)所致的中枢性瘫痪。,鉴别诊断,1.孤独症 2.先天性韧带松弛症 3.21-三体综合征 4.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